一起答

2015年全国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基础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

    • A.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 B.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防治
    • C.工业生产噪声污染的防治
    • D.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2.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 )。

    • A.1995年10月30日
    • B.1996年4月1日
    • C.2004年12月29日
    • D.2005年4月1目
  3.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定义,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 A.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这里的标准状态指的是温度为273 K,压力为l01 325 Pa时的状态
    • B.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指处理设施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l 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 C.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指~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l 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 D.标准设置的指标体系只包括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4.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应该执行( )标准。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5. 已知三个不同频率的中波电磁波的场强分别为E1=15 V/m,E2=20 V/m,E3=25 V/m,这三个电磁波的复合场强与下列( )值最接近。

    • A.35 V/m
    • B.20 V/m
    • C.60 V/m
    • D.30 V/m
  6. 某车间进行吸声降噪处理前后的平均混响时间分别为4.5 S和1.2 s,该车间噪声级平均降低了( )。

    • A.3.9 dB
    • B.5.7dB
    • C.7.3 dB
    • D.12.2 dB
  7. 一隔声墙在质量定律范围内,对800 Hz的声音隔声量为38 dB,计算该墙对l.2 kHz声音的隔声量为( )。

    • A.43.5 dB
    • B.40.8 dB
    • C.41.3 dB
    • D.45.2 dB
  8. 已知某有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式为[c6h7o2(oh)3]5,反应前1000kg,反应后的残留物为400 kg,残留有机物的化学租成式为[c6h7o2(oh)3]2,则该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反应的理论需氧量是(   )

    • A.708.5 kg
    • B.1 180.8 kg
    • C.472.3 kg
    • D.1 653.1 kg
  9. 一分选设备处理废物能力100t/h,废物中玻璃含量8%,筛下物重10t/h,其中玻璃7.2 t/h,玻璃回收率、回收玻璃纯度和综合效率分别为( )。

    • A.90%、72%、87%
    • B.90%、99%、72%
    • C.72%、99%、87%
    • D.72%、90%、72%
  10. 大多数国家对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在农业土地上的施用量和长期使用的时间都有限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堆肥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和有机质含量降低
    • B.施用堆肥可造成土壤重金属累积,并可能通过作物吸收进人食物链
    • C.堆肥中的杂质将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
    • D.堆肥中未降解有机物的进一步分解将影响作物的生长
  11. 判定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 A.有毒有害物质的浸出率
    • B.稳定化药剂的残留量
    • C.固化/稳定馋声物的可利用性
    • D.以上三者都是
  12. 某种燃料在干空气条件下(假设空气仅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体积比为3.78)燃烧,烟气分析结果(干烟气)为:CO2l0%,O2 4%,CO l%。则燃烧过程的过剩空气系数是( )。

    • A.1.22
    • B.1.18
    • C.l.15
    • D.1.04
  13. 某烟气中颗粒物的粒径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且非单分散相,已经测得其通过电除尘器的总净化率为99%(以质量计),如果改用粒数计算,总净化率( )。

    • A.不变
    • B.变大
    • C.变小
    • D.无法判断
  14. 对于某锅炉烟气,除尘器A的全效率为80%,除尘器B的全效率为90%,如果将除尘器A放在前级,B在后级串联使用,总效率应为( )

    • A.85%
    • B.90%
    • C.99%
    • D.90%到98%之间
  15. 某污染源排放SO2的量为80 g/s,有效源高为60 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6 m/s。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500 m处的ay=35.3 m,az=18.1m,该处的地面浓度是(  )。

    • A.27.300 ug/m3
    • B.13.700 ug/m3
    • C.0.ll2 ug/m3
    • D.6.650 mg/m3
  16.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属于( )。

    • A.湿法一回收工艺
    • B.湿法一抛弃工艺
    • C.干法工艺
    • D.半千法工艺
  17. 某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为l0 000 m3/d,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污泥浓度为4 000 mgMLSS/L,二沉池底部沉淀污泥的浓度为8 000 mgMLSS/L。假设进、出水中的SS可忽略不计。计算将该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龄控制在15 d时,每天应从二沉池底部排出的剩余污泥量为( )。

    • A.45.0 m3/d
    • B.53.3 m3/d
    • C.83.3 m3/d
    • D.120.0 m3/d
  18. 为反映空气污染状况,我国大中城市开展了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工作,其中未计入的项目是( )。

    • A.CO
    • B.S02
    • C.TSP
    • D.03
  19. 为保证好氧生物膜工艺在处理废水时,能够稳定运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应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
    • B.应控制厌氧层的厚度,避免其过度生长
    • C.使整个反应器中的生物膜集中脱落
    • D.应加快好氧生物膜的更新
  20. 某污水排人一河流。已知污水最大流量为10 000 m3/d,BOD5浓度为20 mg/L,水温为20℃。河流最小流量为0.5 m3/s,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水温为20℃。假设不含有机物,污水和河水瞬间完全混合,耗氧速率常数k1=0.434d-1,k'1=0.10d一1(20℃),计算2 d后,河水中BOD5,浓度是( )。

    • A.2.44 mg/L
    • B.2.78 mg/L
    • C.1.50 mg/L
    • D.2.15 mg/L
  21. 以下关于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脱氮就是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氨氮直接氧化生成氮气的过程
    • B.生物脱氮过程一般包括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硝化过程,以及使废水中的硝态氮转化生成为氮气的反硝化过程
    • C.完成硝化过程的微生物属于好氧自养型微生物
    • D.完成反硝化过程的微生物属于兼性异养型微生物
  22. 关于污水水质指标类型的正确表述是( )。

    • A.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
    • B.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
    • C.水温、色度、有机物
    • D.水温、COD、BOD、SS
  23.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中,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主要内容的是( )。

    • A.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及规模
    • B.建设项目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情况
    • C.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 D.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24. 下面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要求不正确的是( )。

    • A.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 B.应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
    • C.应在报告书正文中尽量列出原始数据和全部计算过程
    • D.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应另编分项报告书
  2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环境要素质量参数本底值的含义是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的组成量
    • B.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往往是将开发活动所增加的值叠加在背景值上,再与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比较、评价该开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 C.环境背景值既可作为环境受污染的起始值,同时也可作为衡量污染程度的基准
    • D.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基线值是通过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取得的
  26. 某厂2004年耗煤量为3 000 t,煤的含硫量为3%,假设燃烧对燃料中有15%的硫最终残留在灰分中,根据当地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要求,该厂在2010年年底之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应削减到90 t,则预测平均每年的削减量为(  )。

    • A.4.5 t
    • B.15.0 t
    • C.9.0 t
    • D.10.5 t
  27. 下面关于环境影响预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 B.矿山开发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 C.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可只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阶段
    • D.预测范围大小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和环境特征,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予现状调查的范围
  28. 下列( )和基线值的差别能够反映区域内不同地方环境受污染和破坏程度的差异。

    • A.环境本底值
    • B.环境标准值
    • C.环境背景值
    • D.现状监测值
  29. 在依据环境质量指数对环境质量进行分级时,下列( )不是分级需要考虑的因素。

    • A.评价因子浓度超标倍数
    • B.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 C.超标因子个数
    • D.对环境影响(人群健康,生态效应)大小
  30. 某水泵距居民楼l6 m,在距该水泵2 m处测得的声压级为80 dB,某机器距同一居民楼20 m,在距该机器5 m处测得的声压级为74 dB,在自由声场远场条件下,两机器对该居民楼产生的总声压级为(  )。

    • A.124 dB
    • B.62 dB
    • C.65 dB
    • D.154 dB
  31. 将固体废弃物浸出液按规定量给小白鼠(或大白鼠)进行灌胃,记录48小时内的动物死亡 率,此试验是用来鉴别固体废弃物的( )有害特性。

    • A.浸出毒性
    • B.急性毒性
    • C.口服毒性
    • D.吸入毒性
  32. 在测定某水样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时,取水样200 mL,加稀释水100 mL。水样加稀 释水培养前、后的溶解氧含量分别为8.28 mg/L和3.37mg/L。稀释水培养前后的溶解氧含量分别为8.85 mg/L和8.75 mg/L。该水样的B0D5值是( )。

    • A.4.91mg/L
    • B.9.50 mg/L
    • C.7.32 mg/L
    • D.4.81 mg/L
  33. 一组测定值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为:l8.31、18.33、18.36、18.39、18.40、18.46 ,已知.n=6时,狄克逊(Dixon)检验临界=值Q0.05=0.560,Q0.01=0.698,根据狄克逊检验法检验最大值18.46为( )

    • A.正常值
    • B.偏离值
    • C.离群值
    • D.非正常值
  34. 已知K2cr207的分子量为294.2,cr的原子量为51.996,欲配制浓度为400.0mg/L的Cr6+标准溶液500.0 mL,则应称取基准物质K2Cr207以克为单位的质量为(  )。

    • A.0.200 0 g
    • B.0.565 8 g
    • C.1.1316g
    • D.2.829 1 g
  35. 厌氧产酸段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有机酸的微生物类群为( )

    • A.发酵细菌群
    • B.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 C.同型产乙酸细菌群
    • D.产甲烷细菌
  36. 进行大气污染监测点布设时,对于面源或多个点源,在其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通常采用( )监测点布设方法。

    • A.网格布点法
    • B.扇形布点法
    • C.同心圆(放射式)布点法
    • D.功能区布点法
  37. 为测一水样中的悬浮物,称得滤膜和称量瓶的总质量为56.512 8g,取水样100.00mL,抽吸过滤水样,将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经恒重过的称量瓶里,烘干,冷却后称重得56.540 6 g,则该水样中悬浮物的含量为( )。

    • A.278.0mg/L
    • B.255.5mg/L
    • C.287.0 mg/L
    • D.248.3 mg/L
  38. 水体自净过程中,水质转好的标志是( )。

    • A.COD升高
    • B.细菌总数升高
    • C.溶解氧降低
    • D.轮虫出现
  39. 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不具备( )的作用。

    • A.指示生物
    • B.吞噬游离细菌
    • C.增加溶解氧含量
    • D.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
  40. 细菌间歇培养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细菌形成荚膜主要在( )时期

    • A.延迟期
    • B.对数期
    • C.稳定期
    • D.衰亡期
  41. 8.有一管材、管径相同的并联管路(如图),已知通过的总流量为0.08 m3/s,管径d1=d2=

    200 mm,管长L1=400m,L2=800 m,沿程损失系数rl=r2=0.035,管中流量Ql和Q2分别为(   )。

    • A.Q1=0.047m3/s;Q2=0.033m3/s
    • B.Q1=0.057 m3/s;Q2=O.023 m3/s
    • C.Q1=0.050 m3/s;Q2=O.040 m3/s
    • D.Q1=O.050 m3/s,Q2=0.020 m3/s
  42. 某单吸单级离心泵,Q=0.0735 m3/s,H=14.65 m,用电机由皮带拖动,测得n=1 420 rpm,N=3.3 kW;后因改为电机直接联动,n增大为l 450 rpm,此时泵的工作参数为( )。

    • A.Q=0.075 0 m3/s,H=15.28 m,N=3.50 kW
    • B.Q=0.076 6 m3/s,H=14.96 m,N=3.50 kW
    • C.Q=0.075 0 m3/s,H=14.96 m,N=3.37 kW
    • D.Q=0.076 6 m3/s,H=15.28 m,N=3.44 kW
  43. 7.为里验证单孔小桥的过流能力,按重力相似准则(弗汝德相似准则)进行模拟试验,小桥孔径bp=24m,流量Qp=30m3/s。采用长度比尺rL=30,介质为水,则模型中流量QBD是(   )。

    • A.7.09×10-3m3/s
    • B.6.09×10-3m3/s
    • C.10m3/s
    • D.1m3/s
  44. 5.有一条长直的棱柱形渠道,梯形断面,底宽b=2.0m,边坡系数m=1.5,糙率n=0.025,底

    坡i=0.002,设计水深ho=1.5m,可求通过流量为(   )。   

    • A.16.40 m3/s
    • B.10.32m3/s
    • C.18.00m3/s
    • D.20.10 m3/s
  45. 3.根据可压缩流体一元恒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亚音速气流的速度随流体过流断面面积的增大应(   )。

    • A.增大
    • B.减小
    • C.不变
    • D.难以确定
  46. 4.某低速送风管,管道断面为矩形,长n一250 mm,宽b=200 mm,管中风速v=3.0 m/s,空气温度t=30℃,空气的运动黏性系数v=16.6×10-6 m2/s,可判别流态为(   )。

    • A.层流
    • B.紊流
    • C.急流
    • D.缓流
  47. 1.等直径圆管中的层流,其过流断面平均流速是圆管中最大流速的(   )倍。

    • A.1.0
    • B.1/3
    • C.1/4
    • D.1/2
  48. 2.有一条长直的棱柱形渠道,梯形断面,按水力最优断面设计,底宽b=2.0 m,边坡系数m=1.5,则在设计流量通过时,该渠道的正常水深(渠道设计深度)为(   )。

    • A.3.8 m
    • B.3.6 m
    • C.3.3 m
    • D.4.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