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试题专项练习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当阴离子交换树脂饱和时,通常用()予以再生,使从离子交换树脂中洗提出来。

    • A.氢氧化钠
    • B.氢氧化钙
    • C.洗提
    • D.洗脱
  2. 化学调节剂的投加量应根据多种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几种因素的是()。

    • A.污泥的性质
    • B.固体浓度
    • C.污泥的数量
    • D.消化程度
  3. 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打井应有统一规划,禁止乱打井,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地下水应首先满足()的需要。

    • A.农业养殖用水
    • B.工业用水
    • C.生活饮用水
    • D.农田灌溉用水
  4. 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是具有一定的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就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为()。

    • A.环境纳量
    • B.水体纳量
    • C.水体容量
    • D.环境容量
  5. 在设计城市、居住区或工业企业的排水系统在平面上的布置过程中,一般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 A.气候
    • B.河流情况
    • C.地形
    • D.水厂的位置
  6. 污水干管平行式的布置形式可避免采用过多的(),适用于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形。

    • A.雨水井
    • B.跌水井
    • C.压水井
    • D.检查井
  7. 关于水环境区域性综合防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污染综合防治是流域、区域总体开发规划的组成部分
    • B.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方针
    • C.制定流域、区域的水质管理规划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D.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堵截水源周围的一切经济带
  8. 调试对采用生物处理法的污水处理厂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其主要工作之一是对某些设备的()进行测定工作。

    • A.质量
    • B.性能
    • C.产地
    • D.外观
  9. 调试对于采用生物处理法的污水厂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对活性污泥法其主要工作之一是()。

    • A.挂膜
    • B.运行
    • C.接种
    • D.驯化活性污泥
  10. 在环境保护单行法规中,规定了多种行政处罚形式,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 )

    • A.警告
    • B.罚款
    • C.责令限期治理
    • D.缴纳排污费
  11. ()是每一座污水处理厂每日例行的工作。

    • A.水质监测
    • B.调试观察
    • C.观察记录
    • D.运行管理
  12.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

    • A.生态系统
    • B.生物圈
    • C.食物链
    • D.生态平衡
  13. 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就是通过( )进行的。

    • A.消费者
    • B.食物链和食物网
    • C.生产者
    • D.分解者
  14. 目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C.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
    • D.国土资源部
  15.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16.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 A.二氧化碳
    • B.甲烷
    • C.二氧化硫
    • D.氮氧化合物
  17. 世界各国都将环境污染损害作为一种( )行为来对待,中国的立法也不例外。

    • A.普通侵权行为
    • B.特殊侵权行为
    • C.刑事犯罪行为
    • D.特殊违约行为
  18. 我国开展综合利用的潜力本来很大,综合利用的产业应该有更大发展,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 )的问题。

    • A.资金不足
    • B.科技水平不高
    • C.认识不足
    • D.管理体制上
  19. 最早在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

    • A.中国
    • B.美国
    • C.日本
    • D.英国
  20. 我国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 )年。

    • A.70
    • B.50
    • C.60
    • D.80
  21. 西方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

    • A.许可证
    • B.“三同时”制度
    •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D.征收排污许可证制度
  22. 排污单位都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 )天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

    • A.10天内
    • B.15天内
    • C.20天内
    • D.25天内
  23. 目前我国针对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开采采用的收费方式是( )

    • A.生态税
    • B.开发税
    • C.自然资源税
    • D.排污费
  24. 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基准
    • D.环境质量标准
  25.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

    • A.1年
    • B.2年
    • C.3年
    • D.20年
  26. 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质量标准
    • D.环境基准
  27. 长江入海口逐年淤积出大片土地,从而使得国家所有的土地面积增加,这些土地是( )。

    • A.法定取得物
    • B.强制取得物
    • C.天然孳息物
    • D.自然添附物
  28. 自然资源所有权中,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处置,从而决定自然资源命运的权能是( )。

    • A.占有权
    • B.使用权
    • C.收益权
    • D.处分权
  29. 我国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 )。

    • A.法定取得
    • B.强制取得
    • C.天然孳息
    • D.自然添附
  30.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 )为基础。

    • A.区域环境功能
    • B.环境基准
    • C.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 D.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31. 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办法是( )

    • A.排放出城区
    • 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设施
    • C.集中处理
    • D.回灌地下水
  32.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

    • A.1995年8月29日
    • B.1987年9月5日
    • C.1991年5月24日
    • D.1996年8月29日
  33. 在我国负责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关是( )。

    •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34. 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 )。

    •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 B.《环境保护法(试行)》
    • C.《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D.《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35. 以下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 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民事归责原则
    • 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公平原则
    •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在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即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
  3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法律的是( )。

    • A.《水土保持法》
    • B.《海洋环境保护法》
    •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7. 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 A.危害结果
    • B.行为人的过错
    • C.行为的违法性
    • D.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8. 我国《草原法》、《渔业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为( )。

    • A.10日
    • B.15日
    • C.30日
    • D.45日
  39. 在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中,故意的收理状态在( )中较为常见。

    • A.自然资源的破坏
    • B.环境污染行为
    • C.噪声污染行为
    • D.水污染行为。
  40. 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

    • A.人类
    • B.人类和其他生物
    • 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 D.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
  41.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

    • A.第一环境问题
    • B.科学技术问题
    • C.环境与资源问题
    • D.第二环境问题
  42.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 )时期。

    • A.综合防治
    • B.早期限制
    • C.保护大自然,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 D.治理
  43. 1974年5月,国务院建立了由20多个有关部、委组成的( ),下设办公室。

    • A.环保局
    • B.国家环保局
    • C.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44. 狭义的环境与资源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

    • A.污染防治
    • B.污染控制
    • C.自然保护
    • D.水土保持
  45. 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

    • A.居民生活活动
    • B.商业活动
    • C.交通运输活动
    • D.经济生产活动
  46. ( ),扩大了“三同时”的适用范围。

    • 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 C.1981年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 D.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4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

    • A.中国
    • B.美国
    • C.日本
    • D.瑞典
  48.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为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即( )。

    • A.协调发展
    • B.可持续发展
    • C.预防为主
    • D.综合利用
  49.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由( )制订。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 C.国家环保局
    • D.省级人民政府
  50. 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 )

    • A.保护管理费
    • B.惩罚性收费
    • C.补偿费
    • D.开发使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