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暖通工程师考试预测试题练习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不影响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空调系统供冷时,室内温度设定值每升高1℃,节能约为(??? )。

    • A.5%
    • B.10%~20%
    • C.25%
    • D.35%
  2. 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中的分区调节,是以(??? )线分区的。

    • A.等温
    • B.等焙
    • C.等露点
    • D.等相对湿度
  3. 空调系统下列调节风机风量的方法中,(??? )节能效果最好。

    • A.改变风机转速
    • B.调节风机旁通风量
    • C.调节风机出口阀门开度
    • D.改变风机人口导叶角度
  4. 过渡季节使用大量新风的空调系统应采取(??? )措施。

    • A.满足新风量变化的排风
    • B.独立的新风系统
    • C.双风机系统
    • D.VAV系统
  5. 若要求对低频、高频噪声都有好的消声效果时,消声设计应选用(??? )。

    • A.膨胀型消声器
    • B.复合型消声器
    • C.共振型消声器
    • D.阻性型消声器
  6. 一般空调系统中带有冷却塔的冷却水系统是(??? )。

    • A.闭式系统
    • B.开式系统
    • C.介于闭式和开式之间
    • D.既非开式也非闭式
  7. 对高频噪声消声效果好的是(??? )。

    • A.膨胀型消声器
    • B.共振型消声器
    • C.阻性型消声器
    • D.复合型消声器
  8. 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当其中一些区域需全年供冷而另一些区域需要夏季供冷冬季供热时,宜采用冷热源可同时使用的(??? )。

    • A.三管制水系统
    • B.四管制水系统
    • C.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 D.分区三管制水系统
  9. 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当(??? ),可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 A.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时
    • B.供冷和供热工况需按季节转换时
    • C.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使用时
    • D.各空调区设计温度不同时
  10. 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连锁,并应设(??? )。

    • A.无风断电保护装置
    • B.超温断电保护装置
    • C.无风断电、连锁控制保护装置
    • D.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
  11. 下列关于选择橡胶隔振器说法错误的是(??? )。

    • A.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
    • B.橡胶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 C.设备的运转频率与橡胶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小于2
    • D.计算压缩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1/3~1/2采用
  12. 空调水系统采用开式系统时,应设置蓄水箱,蓄水箱的蓄水量宜按系统循环水量的(??? )确定。

    • A.2%~3%
    • B.3%~5%
    • C.5%~8%
    • D.5%~10%
  13. 有条件利用地下水作冷却空气的冷源时,地下水使用过后的回水应(??? )。

    • A.部分回灌
    • B.全部回灌
    • C.排入江河
    • D.予以再利用
  14. 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流量传感器,应选用具有瞬态值输出的流量传感器,其量程应为系统(??? )。

    • A.最大工作流量的1.2~1.3倍
    • B.最大工作流量的1.3~1.5倍
    • C.平均工作流量的1.2~1.5倍
    • D.平均工作流量的1.3~1.5倍
  15. 空调系统应用基准风口法进行调整时,应选择各支干管上(??? )的风口作为基准风口。

    • A.设计风量与实测风量比值最小
    • B.设计风量与实测风量比值最大
    • C.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
    • D.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大
  16. 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集中系统
    • B.全空气系统
    • C.半集中系统
    • D.全分散系统
  17. 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宜设回风机的情形有(??? )。

    • A.系统较复杂时
    • B.系统阻力较大时
    • C.系统管道较长时
    • D.不同季节的新风量变化较大,其他排风出路不能适应风量变化的要求时
  18. 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论,空气—水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房间新风的供给方式中(??? )最好。

    • A.由门窜渗透供给
    • B.由新风机组来的新风直接送入
    • C.室内由新风竖井接管至风机盘管吸入端
    • D.由新风机组来的新风接管至风机盘管吸入端
  19. 沿着室内顶棚面流动的受限射流被称为(??? )。

    • A.水平射流
    • B.平行射流
    • C.贴附射流
    • D.扩散射流
  20. 某大型建筑物,全年大部分时间是要求同时供冷供暖,从实现空调节能出发,应选用(??? )。

    • A.全空气二次回风空调系统
    • B.四水管制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 C.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 D.变风量空调系统
  21. 判别水平射流轴心弯曲性质的阿基米德数Ar,其物理意义是射流的(??? )。

    • A.浮力与重力的比值
    • B.重力与浮力的比值
    • C.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
    • D.浮力与惯性力的比值
  22. 下列不适用于空调新风系统设计的方法是(??? )。

    • A.进风管装设能严密关闭的阀门
    • B.进风管面积满足全新风要求
    • C.进风口设在排风口上风侧
    • D.采用双层活动百叶进风口
  23. 露点送风的空调系统不适用于(??? )的场所。

    • A.室内温度有严格要求
    • B.室内相对湿度有严格要求
    • C.室内卫生条件要求高
    • D.室内热湿比大
  24. 高大空间仅要求下部区域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时,空调宜采用(??? )的气流组织形式。

    • A.下部送风
    • B.上部送风
    • C.分层式送风
    • D.分层式送风或下部送风
  25. VRV空调系统的优点不包括(??? )。

    • A.室内空气质量好
    • B.节省建筑面积和空间
    • C.设计布置灵活方便
    • D.运行费用低
  26. 冷冻减湿机(除湿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内空气温度(??? )。

    • A.降低
    • B.不变
    • C.升高
    • D.趋近湿球温度
  27. 表面式换热器不能实现的空气处理过程是(??? )。

    • A.等湿冷却
    • B.等湿加热
    • C.减湿加热
    • D.减湿冷却
  28. (??? )是热交换的推动力,(??? )是湿交换的推动力。

    • A.温度,水蒸气分压力
    • B.温度差,水蒸气分压力
    • C.温度,水蒸气分压力差
    • D.温度差,水蒸气分压力差
  29. 存放重要档案资料的库房,平时房内无人,但需要设空调全年运行,应采用(??? )空调系统。

    • A.直流式
    • B.封闭式
    • C.一次回风式
    • D.二次回风式
  30. (??? )时,不应设置空调。

    • A.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人体舒适标准或室内热湿环境要求
    • B.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要求
    • C.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
    • D.对保证身体健康、促进康复无显著效果
  31. FM系列巷流式空气幕,其使用特点不包括(??? )。

    • A.风速适当、风量分布均匀
    • B.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 C.适宜于民用建筑、工业厂房、冷库等场所
    • D.空气射流稳定,送风噪声低
  32. 下列指标中(??? )不是过滤器的性能指标。

    • A.过滤效率
    • B.容尘量
    • C.压力损失
    • D.含尘浓度
  33. 空调工程中处理空气时,实现等焓减湿过程的技术措施是(??? )。

    • A.用冷冻除湿法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
    • B.用表面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
    • C.用固体吸湿剂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
    • D.用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
  34. 下列关于双级喷水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Ⅰ级喷水室的空气温降和减湿量均大于Ⅱ级
    • B.Ⅰ级喷水室的空气温降和减湿量均小于Ⅱ级
    • C.Ⅰ级喷水室的空气温降大于Ⅱ级,而Ⅱ级喷水室的空气减湿量大于Ⅰ级
    • D.Ⅱ级喷水室的空气温降大于Ⅰ级,而Ⅰ级喷水室的空气减湿量大于Ⅱ级
  35. 下列关于人与环境的热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处于热中性状态
    • B.人体蓄热率为零
    • C.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等于人与环境热交换净失热率
    • D.正常情况下与环境温度无关
  36. 空调工程中用喷循环水对空气进行加湿时,其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在焓湿图上是(??? )过程。

    • A.加热加湿
    • B.减焙加湿
    • C.等焙加湿
    • D.等温加湿
  37. 操作温度是反映(??? )。

    • A.人与环境的显热交换的当量温度
    • B.人与环境的潜热交换的当量温度
    • C.人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的当量温度
    • D.人与环境的全热交换的当量温度
  38.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空调系统,最终都是将室内余热量(??? )。

    • A.通过排风排走
    • B.传给室外大气
    • C.通过回风返回到系统
    • D.用处理过的新风消除
  39. 某办公室夏季用分体空调机调节室内温湿度,其空调过程的热湿比ε为(??? )。

    • A.ε<0
    • B.ε=0
    • C.ε>0
    • D.ε=100
  40. 当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PMV=0时,总体热适中。可能的对热环境不满意的人员百分数PPD为(??? )。

    • A.0
    • B.5%
    • C.10%
    • D.15%
  41. 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

    • A.人体蓄热率为零
    • B.人体的皮肤表面平均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 C.人体的蒸发散热率在一定范围内
    • D.人处于坐态轻工作状态
  42. 计算空调房间内电动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不用考虑(??? )。

    • A.利用系数
    • B.同时使用系数
    • C.排热系数
    • D.负荷系数
  43. 冷负荷系数法中,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的定义为(??? )。

    • A.窗内遮阳系数与窗玻璃的遮阳系数之比
    • B.窗玻璃的遮阳系数与窗内遮阳系数的乘积
    • C.窗玻璃的遮阳系数与窗有效面积系数的乘积
    • D.实际窗玻璃的日射得热与标准窗玻璃的日射得热之比
  44. 显热交换是空气和水之间存在温差时,由(??? )作用而引起的换热结果。

    • A.导热
    • B.对流
    • C.辐射
    • D.三者皆有
  45. 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活动区的风速应确定为(??? )。

    • A.可大于0.5m/s
    • B.宜小于0.5m/s
    • C.夏季宜采用0.2~0.5m/s
    • D.当室内温度低于30℃时,可大于0.5m/s
  46. 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衰减和延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蓄热能力愈强,冷负荷衰减愈小,延迟时间也愈短
    • B.蓄热能力愈强,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也愈长
    • C.蓄热能力愈弱,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也愈短
    • D.蓄热能力愈弱,冷负荷衰减愈小,延迟时间也愈长
  47. 空气调节区应尽量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基数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区,布置时(??? )。

    • A.宜按房间功能布置
    • B.宜分散布置
    • C.宜相邻布置
    • D.无特别要求
  48. 空气冷却器冷媒温升宜采用(??? )。

    • A.2~6℃
    • B.5~10℃
    • C.3~6℃
    • D.4~10℃
  49. 空气调节区围护结构的最大传热系数,与(??? )等因素有关。

    • A.围护结构类别、空气调节类别、送风速率
    • B.围护结构类别、室温允许波动范围、送风量
    • C.空气调节类别、室温允许波动范围、送风速率
    • D.围护结构类别、空气调节类别、室温允许波动范围
  50. 一般燃烧锅炉的经济负荷为其额定出力的(??? )。

    • A.50%~70%
    • B.60%~80%
    • C.70%~90%
    • D.70%~80%
  51. 下列关于空气调节房间送风口的选型说法错误的是(??? )。

    • A.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
    • B.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应根据空气调节区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条缝型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 C.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工作活动区内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 D.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0.5℃的高大厂房,宜采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送风或地板式送风
  52. 锅炉、辅助没备和监控仪:表安装处,应根据运行、检修的需要设置平台或扶梯。平台和扶梯踏板,一般宜用(??? )厚花纹钢板或其他不滑金属材料制作。

    • A.5mm
    • B.6mm
    • C.10mm
    • D.8mm
  53. 锅炉辅机的鼓、引风机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

    • A.0.8m
    • B.0.7m
    • C.2.5m
    • D.1.2m
  54. 确定锅炉房单层或多层布置的依据不包括(??? )。

    • A.锅炉的容量
    • B.锅炉的类型
    • C.锅炉的燃烧方式
    • D.锅炉工作人员数量
  55. 关于锅炉问设备布置的一般要求,不正确的是(??? )。

    • A.必须按工艺流程来布置锅炉设备
    • B.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应考虑扩建和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 C.工艺布置应尽量符合建筑规模
    • D.热水和横水管锅炉应留有清扫和更换管用的操作面积
  56. 生产、生活辅助用房都必须围绕锅炉间以一定的规律进行布置,(??? )应布置在采光良好,监测和取样方便,噪声和振动较小的部位。

    • A.变配电间
    • B.除尘间
    • C.运煤廊
    • D.仪表控制间
  57. 锅炉房一般不包括(??? )。

    • A.锅炉间
    • B.生产辅助间
    • C.生活间
    • D.备用问
  58. 生产辅助问不包括(??? )。

    • A.水泵及水处理间
    • B.换热间
    • C.机修间
    • D.贮藏间
  59. 有关锅炉房的总体布置原则,错误的是(??? )。

    • A.当锅炉房单独设置有困难时,可以在人员密集的房间上面、下面、主要疏散出口的两侧设置
    • B.燃气锅炉房不宜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
    • C.锅炉房应靠近主要负荷或负荷较大的地区
    • D.锅炉房的主要操作间一般应布置成南向或东向
  60. 在锅炉房区域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 A.工艺流程合理
    • B.便于运输
    • C.靠近负荷中心
    • D.便于管理
  61. 在锅炉的基本特性中,(??? )是指每小时送进锅炉的燃料所能产生的热量十有百分之几被用来产生蒸汽或加热水。

    • A.蒸发量
    • B.热功率
    • C.蒸汽参数
    • D.热效率
  62. 目前生产的供热锅炉,其热效率在(??? )。

    • A.60%~90%
    • B.60%~80%
    • C.50%~90%
    • D.50%~80%
  63. 锅炉本体不包括(??? )。

    • A.汽锅
    • B.炉子
    • C.蒸汽过热器
    • D.烟温计
  64. 热力网管道的热补偿设计中,采用(??? )时,应计算各种安装温度下的安装长度,保证管道在可能出现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下,补偿器留有不小于20mm的补偿余量。

    • A.套筒补偿器
    • B.波纹管轴向补偿器
    • C.弯管补偿器
    • D.球形补偿器
  65. 热力网管道的容许跨度取其最小值作为(??? )容许跨距。

    • A.最大
    • B.最小
    • C.中间
    • D.平均
  66. 用于特大型的供热网络,设置在供热主干线和分支干线的连接点处的热力站称为(??? )。

    • A.用户热力站
    • B.小区热力站
    • C.区域性热力站
    • D.地区性热力站
  67. 一般来说,对新建居住小区,每个小区设一座热力站,规模在(??? )建筑面积为宜。

    • A.5~8万㎡
    • B.5~10万㎡
    • C.5~15万㎡
    • D.5~20万㎡
  68. 蒸汽供热系统中,分汽缸的下部安装(??? ),有利于将分汽缸内的凝结水排人凝结水箱中。

    • A.压力表
    • B.温度计
    • C.安全阀
    • D.疏水器
  69. 下列各种热水换热器中,属于混合式换热器的是(??? )。

    • A.壳管式
    • B.板式
    • C.喷管式
    • D.容积式
  70. 蒸汽供热系统中,分汽缸的上部装置不包括(??? )。

    • A.压力表
    • B.温度计
    • C.安全阀
    • D.疏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