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册暖通工程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1)
-
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主要方式有多种,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综合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A.操作人员的位置
- B.有害源分布情况
- C.送排风口的位置
- D.有害物性质及浓度分布
-
在了程设计中,采用的气流组织方式不正确的是()。
- A.有害物源散发的有害气体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应当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
- B.车间存在上升热气流,宜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
- C.如果没有热气流的影响,散发的有害气体密度比周围空气小,应采用上送上排的方式
- D.如果没有热气流的影响,散发的有害气体密度比周围空气大,应采用上下两个部位同时排出的方式
-
全面通风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种有害物所需的风量,然后取()。
- A.最大值
- B.量小值
- C.中间值
- D.平均值
-
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上送上排
- B.左送右排
- C.下送上排
- D.中间送上下排
-
有关全面通风的设计原则及气流组织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散发热、湿或有害物质的车间或其他房间,当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仍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辅以全面通风或采用全面通风
- B.全面通风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等各种方式。没计时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节约能源和投资
- C.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机械排风的建筑物,当采用自然补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生产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 D.民用建筑的厨房、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全面换气。普通民用建筑的居住、办公室等,宜采用机械通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低于或等于15℃时,尚应设置可开启的气窗进行定期换气
-
实施通风的目的不包括()。
- A.控制空气传播污染物
- B.保证环境空间具有良好的空气品质
- C.提供人的生命过程的供氧量
- D.防止大气污染
-
人防工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采风口与排烟口的水平距离宜大干(),并宜低于排烟口。
- A.10m
- B.15m
- C.25m
- D.30m
-
人防工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采风口与排烟口的水平距离宜大干(),并宜低于排烟口。
- A.10m
- B.15m
- C.25m
- D.30m
-
冬季采用全面通风方式消除余热、余湿及稀释低毒性有害物质时,室外气象参数应取()。
- A.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 B.冬季日平均室外计算温度
- C.冬季逐时计算温度
- D.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
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或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
- A.正压段
- B.负压段
- C.B项均可
- D.B项均不可
-
当放散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建筑物无稳定上升气流时,宜从下部排出总风量的(),上部排出总风量的()。
- A.2/3;1/3
- B.1/3;2/3
- C.1/2;1/2
- D.1/2;0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中庭排烟量的要求是()。
- A.当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当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
- B.当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当中庭体积大于170[FS:PAGE]00m^3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
- C.当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2次/h换气计算;当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0m^3/h
- D.当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择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当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8次/h换气计算;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0m^3/h
-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不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 A.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 B.面积超过8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 C.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 D.有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6m的内走道
-
地下车库的机械排烟系统()。
- A.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 B.不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 C.只能与通风系统合用
- D.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系统合用,不能与通风系统合用
-
防火阀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时,宜设独立支、吊架。
- A.430mm
- B.530mm
- C.630mm
- D.800
-
人防工程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是建筑面积大于()且经常有入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和丙、丁类生产车间。
- A.100㎡
- B.80㎡
- C.60㎡
- D.50㎡
-
地下汽车库的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计算确定。
- A.3次/h
- B.4次/h
- C.6次/h
- D.7次/h
-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系统采用金属风道时,风速不应大于()。
- A.16m/s
- B.18m/s
- C.20m/s
- D.25m/s
-
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
- A.20%
- B.40%
- C.50%
- D.60%
-
排烟风机应保证()时能连续工作30min。
- A.120℃
- B.360℃
- C.280℃
- D.400℃
-
高层建筑中的()部位无须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 A.不具备白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 B.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 C.封闭避难层(间)
- D.长度超过30m的走廊
-
下列对通风方式的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时,宜优先考虑采用局部排风
- B.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环保和生产工艺要求时,宜采用全面排风
- C.因全面通风的风量大,室内换气效果好,宜优先选用
- D.因局部排风的所需风量小,效果好,宜优先选用
-
采用定转速通风机,通风机的压力应在系统计算的压力损失上附加()。
- A.15%~20%
- B.10%~15%
- C.20%~30%
- D.5%~15%
-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计算。
- A.60m^3/h
- B.30m^3/h
- C.40m^3/h
- D.45m^3/h
-
下列对局部排风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槽边吸气罩是外部吸气罩的一种特殊形式
- B.接受罩的作用原理是依靠罩口抽吸作用,在有害物散发地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有害物吸入罩内
- C.外部吸气罩的作用原理是依靠罩口抽吸作用,在有害物散发地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有害物吸入罩内
- D.吹吸式排气罩具有风量小、污染控制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
一般除尘系统的除尘器宜布置牲除尘系统的()。
- A.负压段
- B.正压段
- C.B项均可
- D.视现场情况定
-
面积超过()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 A.1200㎡
- B.1500㎡
- C.1000㎡
- D.2000㎡
-
风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前后各()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起火部位的管道,均必须采用不燃保温材料。
- A.800mm
- B.1500mm
- C.1000mm
- D.500mm
-
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防烟楼梯间为();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
- A.25~30Pa,40~50Pa
- B.40~50Pa,25~30Pa
- C.60~80Pa,40~50Pa
- D.40~50Pa,60~80Pa
-
关于除尘器效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除尘器的选择时,只需全效率满足要求,不必考虑分级效率
- B.两级效率不同的除尘器串联,刷系统的总效率按两者中小者取
- C.两级效率不同的除尘器串联,则系统的总效率按两者中大者取
- D.两个除尘器的全效率相同;分级效率也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差别很大
-
对置换通风设计的叙述,采用置换通风的房间高度不应小于()。
- A.10m
- B.4m
- C.6m
- D.2.3m
-
关于全面通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设置局部通风后,仍不能满足卫生标准要求的,可采用全面通风
- B.当工艺条件不容许采用局部通风时,可采用全面通风
- C.对散发有害物的污染,应优先采用全面通风
- D.全面通风的效果与气流组织密切相关
-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排烟管道,当金属风道为钢制风道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
- A.1.0mm
- B.0.5mm
- C.0.7mm
- D.1.2mm
-
风机的选用设计工况效率,不应低于风机最高效率的()。
- A.80%
- B.70%
- C.85%
- D.90%
-
事故通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时,应高于进风6m以上。
- A.30m
- B.10m
- C.20m
- D.40m
-
关于吸附剂的活性,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活性大于动活性
- B.静活性小于动活性
- C.无可比性
- D.其相对大小与实测条件有关
-
静电除尘器必须具备()电场才能有效丁作。
- A.高压、直流、不均匀
- B.高压、直流、均匀
- C.高压、交流、不均匀
- D.高压、交流、均匀
-
为防止A室的有害气体扩散到相邻的B室,()的措施是不可取的。
- A.对A室机械排风
- B.对B室机械送风
- C.B室机械送风,A室机械排风
- D.B两室同时机械排风
-
使排气达到排放标准的合理手段不包括()。
- A.用燃烧法处理排气
- B.用吸收法处理排气
- C.用吸附法处理排气
- D.用加大排风量法处理排气
-
一般不列入机械加压防烟对象的是()。
- A.封闭楼梯间
- B.人员工作室
- C.消防楼梯前室
- D.避难层
-
两个除尘器分别具有70%和90%的全效率,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效率低的为前级,总效率为()。
- A.97%
- B.79%
- C.77%
- D.70%
-
外部吸气罩在控制点上造成控制风速的大小与()无关。
- A.外部吸气罩的形式
- B.有害物的毒性和散发情况
- C.外部吸气罩的排风量
- D.外部吸气罩口与控制点的距离
-
自然通风的动力是()。
- A.风压
- B.室内热上升气流
- C.热压
- D.风压与热压
-
与全面通风相比,局部通风的优越性不包括()。
- A.控制效果好
- B.通风量小
- C.对工艺操作影响小
- D.比较经济
-
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承担供暖设计热负荷的网路流量为100t/h,则从二级网路抽引的回水量为()。
- A.42t/h
- B.140t/h
- C.72t/h
- D.100t/h
-
某工厂厂区热水供热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130/70℃,用户1的设计热负荷为3518GJ/h,则设计流量为()。
- A.44t/h
- B.24t/h
- C.34t/h
- D.14t/h
-
设有一室内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最不利管路长度为200m,若控制每米总压力损失(比压降)为100Pa/m,则锅炉运行表压力应为()。
- A.28kPa
- B.25kPa
- C.22kPa
- D.20kPa
-
一容积式水一水换热器,小时供热量为0.3MW,传热系数为250W/(㎡.℃),采用软化水,热媒进出口温度为95/70℃,被加热热水进出口温度为65/50℃,则所需的理论加热面积为()。
- A.48㎡
- B.70㎡
- C.38㎡
- D.68㎡
-
已知两并联管段的阻力数为12Pa/(m3/h)2、30Pa/(m3/h)2,则该并联管段的总阻力数为()。
- A.2.5030Pa/(m3/h)2
- B.4.5030Pa/(m3/h)2
- C.3.1220Pa/(m3/h)2
- D.4.008Pa/(m3/h)2
-
已知疏水器的排水阀孔直径为10mm,疏水器前后的压力差为200kPa,排水系数为13.9,则该疏水器的排水量为()。
- A.2010.5kg/h
- B.240.5kg/h
- C.1965.8kg/h
- D.3033.5k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