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二级计量师资格证书考试题(1)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有( )。

    • A.标准不确定度
    • B.非标准不确定度
    • C.分散性不确定度
    • D.扩展不确定度
    • E.集中不确定度
  2. 测量结果的误差,按其组成分量的特性可分为( )。

    • A.测量误差
    • B.随机误差
    • C.系统误差
    • D.计算误差
    • E.主观误差
  3. 对比对结果的评价通常是通过比较各实验室的 ( ) 来进行的。

    • A.测量结果偏离参考值的程度
    • B.En值(又称为归一化偏差)
    • C.实验标准偏差
    • D.测量结果间的差
  4. 测量仪器的经济性是指该仪器的成本,它包括( )。

    • A.基本成本
    • B.安装成本
    • C.制造成本
    • D.运行成本
    • E.维护成本
  5. 测量仪器控制可包括对测量仪器的下列( )的运作之一。

    • A.检查
    • B.型式批准
    • C.计量
    • D.检定
    • E.检验
  6. 比对中,主导实验室应 ( ) 。

    • A.做好传递标准的稳定性实验和运输特性实验
    • B.起草比对实施方案
    • C.处理比对数据和编写比对报告
    • D.做好比对总结工作
  7. 比对中,参加实验室应做到 ( )

    • A.起草比对方案
    • B.按要求接收和发送传递标准
    • C.上报比对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 D.遵守保密规定
  8. 常用的期间核查方法是:用被核查的测量设备适时地测量一个核查标准,记录核查勤据,必要时画出核查曲线图,以便 ( ) 。

    • A.证明被核查对象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或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而需要采取措施
    • B.使测量设备具有溯源性
    • C.及时发现测量仪器、计量标准出现的变化
    • D.使测量过程保持受控,确保测量结果的质量
  9. 按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关于期间核查的规定要求,下列各项中需要期间核查的对象是 ( ) 。

    • A.计量基准
    • B.工作计量器具
    • C.工作标准
    • D.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10. 不定期核查通常是在 ( ) 情况下进行

    • A.测量仪器即将用于非常重要的或非常高准确度要求的测量
    • B.大型测量仪器在周期检定前
    • C.测量仪器发生了碰撞、跌落、电压冲击等意外事件后
    • D.测量仪器带到现场使用返回时
  11. 校准证书上关于是否给出校准间隔的原则是 ( ) 。

    • A.一般,校准证书上应给出校准间隔的建议
    • B.如果是计量标准器具的溯源性校准,应按照计量校准规范的规定给出校准间隔
    • C.一般,校准证书上不给出校准间隔
    • D.当顾客有要求时,可在校准证书上给出校准间隔
  12. 检定证书的封面内容中至少包括 ( ) 。

    • A.发出证书的单位名称证书编号、页号和总页数
    • B.委托单位名称被检定计量器具名称、出厂编号
    • C.检定结论检定日期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名
    • D.测量不确定度及下次送检时的要求
  13. 计量检定印、证的种类包括 ( ) 。

    • A.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 B.检验合格证
    • C.检定合格印、注销印
    • D.校准证
  14. 检定、校准和检测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型式评价大纲、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和经确认的非标准方法文件,都必须是 ( ) 。

    • A.经审核批准的文本
    • B.现行有效版本
    • C.经有关部门注册的版本
    • D.正式出版的文件
  15. 数字显示仪器的分辨力为1μm,可假设在区间内的概率分布为均匀分布,则由分辨力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 ) 。

    • A.μm
    • B.μm
    • C.2μm
    • D.0.29μm
  16. 校准和检定是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校准的依据是( )。

    • A.校准规程
    • B.校准规范
    • C.校准规章
    • D.操作规程
  17.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 )。

    • A.计量检定方法
    • B.计量操作规程
    • C.计量检定规程
    • D.计量行政法规
  18. 测量结果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及与该值相关的( )。

    • A.误差
    • B.测量准确度
    • C.测量不确定度
    • D.测量精密度
  19. 以( )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

    • A.方差
    • B.标准差
    • C.标准差的倍数
    • D.协方差
  20. 《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根本法。《计量法》是调整(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A.计量管理
    • B.计量法律关系
    • C.计量监督
    • D.计量法律责任
  21. 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 )。

    • A.随机误差
    • B.测量误差
    • C.系统误差
    • D.平均误差
  22.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 )的定量表征。

    • A.误差
    • B.修正范围
    • C.真值
    • D.质量
  23. ( )是在测量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 A.准确度
    • B.精确度
    • C.重复性
    • D.再现性
  24. ( )是指在测量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 A.准确度
    • B.精确度
    • C.重复性
    • D.再现性
  25. 被检电压表的示值为40V,经检定其实际值为41V,则此电压误差为( )。

    • A.1V
    • B.-1V
    • C.0~1V
    • D.-1~0V
  26.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是(  )单位。

    • A.SI基本
    • B.SI导出
    • C.SI
    • D.非SI
  27. 表征测量仪器计量特性慢变化的参数是( )。

    • A.分辩力
    • B.灵敏度
    • C.稳定性
    • D.漂移
  28. 某温度计的标称范围为(-20~100)℃,其量程为( )。

    • A.120℃
    • B.100℃
    • C.80℃
    • D.20℃
  29. ( )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 A.校准检定
    • B.计量确认
    • C.实施控制
    • D.分析控制
  30. 测量范围总是( )标称范围。

    • A.等于
    • B.小于
    • C.等于或小于
    • D.大于
  31. 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各个独立观测值之间的一致程度称为( )。

    • A.测量准确度
    • B.测量精密度
    • C.测量稳定性
    • D.测量符合度
  32. 扩展不确定度确定的是测量结果的一个( )。

    • A.区间
    • B.误差
    • C.置信度
    • D.标准差
  33. 按照1~2位有效位数,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数值进行修约时,一般要将最末位后面的数( )。

    • A.四舍五入
    • B.化整为零
    • C.都进位而不是舍去
    • D.都舍去而不是进位
  34. 以下各项不属于强制检定特点的是( )。

    • A.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
    • B.由使用单位按需要制定检定周期
    • C.由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执行
    • D.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
  35. 《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根本法,共6章35条,下列( )不属于其基本内容。

    • A.计量立法宗旨
    • B.家庭用计量器具管理
    • C.计量纠纷的处理
    • D.调整范围
  36. 下列关于计量单位的名称的使用,( )是不正确的。

    • A.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原则上与其符合表示的顺序一致
    • B.如果单位中带有幂,则幂的名称应在单位之后
    • C.负数幂的含义为除,既可用幂的名称也可用每
    • D.单位符号中的乘号没有对应的名称,只要将单位名称接连读出即可
  37. 计量是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测量( )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规范化的测量。

    • A.对象
    • B.方法
    • C.不确定度
    • D.器具
  38. 对于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应以( )为主要手段,以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

    • A.核准
    • B.周期检定
    • C.非周期检定
    • D.定点检定
  39. 用卡尺测量尺寸时,被测量Y与输入量X,通过函数关系f来表达的数学模型为( )。

    • A.Y=f(Xi)
    • B.Y=f(X)
    • C.Y=X
    • D.Y=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