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土建施工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建筑结构》习题
-
钢筋混凝土柱中通常配置( )。
- A.分布钢筋
- B.纵向受力钢筋
- C.箍筋
- D.弯起钢筋
-
根据墙背倾斜方向不同,重力式挡土墙截面形式包括( )。
- A.仰斜
- B.俯斜
- C.垂直
- D.水平
-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包括( )。
- A.截面尺寸较大
- B.刚度较大
- C.施工简单
- D.抗裂性较好
-
以下基础形式,受到刚性角限制的有( )。
- A.毛石基础
- B.砖基础
- C.刚性基础
- D.钢筋混凝土基础
-
影响土压实效果的因素有( )。
- A.土的含水量
- B.土的重度
- C.压实功
- D.每层铺土厚度
-
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梁正截面受弯计算时根据纵向钢筋配筋率分类包括( )。
- A.少筋粱
- B.适筋梁
- C.多筋梁
- D.超筋梁
-
建筑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包括( )。
- A.经济能力极限状态
- B.适用能力极限状态
- C.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指标包括( )。
- A.密度
- B.孔隙率
- C.含水量
- D.相对密度
-
图中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称为( )式挡土墙。
- A.仰斜
- B.垂直
- C.俯斜
- D.恒重
-
图中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称为( )式挡土墙。
- A.仰斜
- B.垂直
- C.俯斜
- D.恒重
-
图中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称为( )式挡土墙。
- A.仰斜
- B.垂直
- C.俯斜
- D.恒重
-
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法是( )。
- A.焊接连接
- B.螺栓连接
- C.铆钉连接
- D.紧固件连接
-
重力式挡土墙主要是依靠( )抵抗土体侧压力。
- A.墙身自重
- B.配筋
- C.支护桩
- D.埋深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先张法施工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产工艺简单
- B.需增加锚具
- C.需增加台座
- D.质量易于保证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后张法施T时.是( )。
- A.先张托钢筋,后浇筑混凝土
- B.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钢筋
- C.边张拉钢筋,边浇筑混凝土
- D.只张拉钢筋.不需浇筑混凝土
-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预应力钢筋在进行张拉时所控制达到的( )。
- A.最小应力值
- B.最大应力值
- C.平均应力值
- D.最大拉力值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抗震设计时,框架柱两端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应不小于( )mm。
- A.300
- B.400
- C.500
- D.600
-
以下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抗裂性能好
- B.耐久性较好
- C.节省材料
- D.截面不经济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抗震设计时,对于底层框架柱,柱根加密区不小于柱净高的( )。
- A.1/2
- B.1/3
- C.1/4
- D.1/6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 2010)中淘汰的钢筋种类是( )。
- A.HPB235
- B.HPB300
- C.HRB335
- D.HRB400
-
梁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
- A.20mm和d
- B.25mm和d
- C.25mm和1.5d
- D.30mm和1.5d
-
实际T程中.四边支承的现浇混凝土板长边与短边之比满足( )时按双向板计算。
- A.≥2
- B.≤2
- C.≥3
- D.≤3
-
框架粱中通常配置的钢筋不包括是( )。
- A.分布筋
- B.箍筋
- C.架立筋
- D.受力筋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关于保护层的理解正确的是( )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 A.受力筋外边缘
- B.纵向钢筋外边缘
- C.箍筋外边缘
- D.最外层钢筋外边缘
-
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称为( )。
- A.砌体结构
- B.框架结构
- C.剪力墙结构
- D.混合结构
-
砌体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基础应满足( )。
- A.需单独设置基础
- B.不需设置基础.在室内地坪处断开
- C.可不单独设置,但应伸人地面下500mm或锚人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 D.需按独立柱基础进行设计
-
砌体结构房屋的屋架.当跨度大于6m时,应在支承处砌体设置( )。
- A.滚轴
- B.钢板
- C.垫块
- D.钢筋
-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钢筋混凝土圈粱上不宜小于( )mm。
- A.60
- B.80
- C.100
- D.120
-
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主要的震害现象不包括( )。
- A.墙体受剪破坏
- B.转角受扭破坏
- C.预制板受弯破坏
- D.突出屋面的附属结构因"鞭端效应”破坏
-
柔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 )。
- A.只能承受压力
- B.只能承受拉力
- C.只能承受剪力
- D.即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
-
砌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是( )。
- A.抗弯>;抗压
- B.抗压>;抗拉
- C.抗拉>;抗压
- D.抗压一抗拉
-
下列基础中受刚性角限制的是( )。
- A.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 B.柔性基础
- C.砖基础
- D.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
表示土的压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是( )。
- A.最大干密度
- B.含水量
- C.可松系数
- D.压缩系数
-
下列基础中能承受弯矩的是( )。
- A.钢筋混凝土基础
- B.砖基础
- C.混凝土基础
- D.毛石基础
-
标准贯人试验是在现场根据锤击数测定各类砂性类土或黏性土的( )。
- A.地基承载力
- B.含水量
- C.密度
- D.重度
-
表示土的湿度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是( )。
- A.密度
- B.含水量
- C.相对密度
- D.有效重度
-
房屋建筑设计时要求地基有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这体现了对地基( )的要求。
- A.强度
- B.变形
- C.稳定
- D.经济
-
土的含水量在试验室可采用( )测定。
- A.环刀法
- B.直剪法
- C.烘干法
- D.比重瓶法
-
房屋建筑设计时要求地基有均匀的压缩量,以保证有均匀的下沉,这体现了对地基( )的要求。
- A.强度
- B.变形
- C.稳定
- D.经济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对应于( )。
- A.小震不坏
- B.中震可修
- C.大震不倒
- D.大震可修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对应于( )。
- A.小震不坏
- B.中震可修
- C.大震不倒
- D.大震可修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设计地震分组分为( )组。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对应于( )。
- A.小震不坏
- B.中震可修
- C.大震不倒
- D.大震可修
-
某地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称为地震( )。
- A.震级
- B.烈度
- C.能量
- D.距离
-
下列极限状态不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是( )。
- A.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 B.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 C.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 D.结构丧失稳定
-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2001),一般的建筑物按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分类,安全等级为( )。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下列极限状态不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是( )。
- A.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 B.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 C.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 D.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
下列荷载中属于可变荷载的是( )。
- A.风荷载和结构自重
- B.预应力和雪荷载
- C.屋面活荷载和风荷载
- D.雪荷载和地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