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员考试题《岗位知识与专业技能》试卷二
-
工程建设标准中工程防灾类包括( )。
- A.工程抗震
- B.工程防火
- C.工程防爆
- D.工程防洪
- E.灾害预测
-
工程建设标准中工程鉴定与加固类包括( )。
- A.古建筑的鉴定与加固
- B.民用建筑的鉴定与加固
- C.工业建筑的鉴定与加固
- D.军用建筑的鉴定与加固
- E.政府建筑的鉴定与加固
-
工程建设标准中岩土工程类包括( )。
- A.岩土工程
- B.土方及爆破工程
- C.地基基础工程
- D.工程地质
- E.工程测量
-
工程建设标准中工程结构类包括( )。
- A.荷载及房屋结构
- B.水土结构
- C.工业构筑物结构
- D.桥隧结构
- E.工程地质
-
工程建设标准中房屋建筑类包括( )。
- A.建筑设计
- B.建筑热工
- C.建筑采光照明
- D.建筑声学和隔振
- E.固定家具及设备等
-
标准化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
- A.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收集渠道
- B.及时了解并收集有关的标准发布、实施、修订和废止信息
- C.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登记、整理、分类,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
- D.实现标准化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 E.对于收集到的信息编辑、修改
-
工程建设标准中工程勘测类包括( )等。
- A.资源勘探
- B.工程地质
- C.水文地质
- D.工程测量
- E.物理勘探
-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基础类标准大部分是( )等标准,通过标准发布状况和标准发行状况的评价即可反映标准的推广状况。
- A.术语
- B.符号
- C.制图
- D.代码
- E.分类
-
管理的信息范围主要包括( )。
- A.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 B.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外、国际标准
- C.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有效的各种标准文件
- D.相关出版物,包括手册、指南、软件等
- E.相关资料,包括标准化期刊、管理资料、统计资料
-
对单项类和综合类,应采用( )等指标评价推广标准状况。
- A.标准发布状况
- B.标准发行状况
- C.标准宣贯培训状况
- D.管理制度要求
- E.标准衍生物状况
-
根据工程建设领域的实施标准的特点,将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分为( )。
- A.标准实施状况
- B.标准实施效果
- C.标准实施评价
- D.标准可行性
- E.标准科学性
-
根据被评价标准的内容构成及其使用范围,工程建设标准可分为( )标准。
- A.基础类
- B.综合类
- C.单项类
- D.专项类
- E.普遍适用类
-
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见单位名称
-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 C.事故的初步原因
-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 E.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工程质量问题最基本的因素是( )。
- A.违背建设程序
- B.违反法规行为
- C.地质勘察失真
- D.设计差错
- E.施工与管理不到位
-
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
- A.进行细致的现场研究,观察记录全部实况,充分了解与掌握引发质量问题的现象和特征
- B.收集调查与问题有关的全部设计和施工资料,分析摸清工程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各种条件和情况
- C.找出可能生产质量问题的所有因素,分析、比较和判断,找出最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 D.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或模拟实验予以论证确认
- E.完成分析报告
-
CCS分类体系中一级主类的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其中L代表( )。
- A.机械
- B.电工
- C.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D.通信、广播
-
CCS分类体系中一级主类的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其中M代表( )。
- A.机械
- B.电工
- C.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D.通信、广播
-
CCS分类体系中一级主类的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其中J代表( )。
- A.机械
- B.电工
- C.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D.通信、广播
-
CCS分类体系中一级主类的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其中K代表( )。
- A.机械
- B.电工
- C.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D.通信、广播
-
CCS分类体系中一级主类的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其中H代表( )。
- A.石油
- B.能源、核技术
- C.化工
- D.冶金
-
CCS分类体系中一级主类的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其中L代表( )。
- A.机械
- B.电工
- C.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D.通信、广播
-
CCS分类体系中一级主类的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其中M代表( )。
- A.机械
- B.电工
- C.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D.通信、广播
-
标准编号为GB 50296-2014是( )。
- A.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 B.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C.管井技术规范
- D.住宅装饰装修施工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 50194-2014是( )。
- A.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 B.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 C.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 D.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T 50214-2013是( )。
- A.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 B.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C.管井技术规范
- D.住宅装饰装修施工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 50156-2012是( )。
- A.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 B.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 C.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 D.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 50181-93是( )。
- A.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 B.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 C.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 D.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J 130-90是( )。
- A.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 B.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 C.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 D.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 50164-2011是( )。
- A.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 B.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 C.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 D.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T 50146-2014是( )。
- A.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 B.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 C.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 D.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 50112-2013是( )。
- A.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 B.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 C.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D.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 50113-2005是( )。
- A.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 B.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 C.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 D.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
标准编号为GB 50119-2013是( )。
- A.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 B.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 C.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 D.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
标准实施的评价,是工程建设标准化主管部门开展的一项推动标准实施、加强和改进标准化工作的一项活动。
- 正确
- 错误
-
标准编号为GB 50108-2008是( )。
- A.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 B.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 C.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D.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主要因素是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 正确
- 错误
-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15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 正确
- 错误
-
工程安全事故,是指由于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架、平台倒塌、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我国标准的规定,凡工程建设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使用要求或合格期望的要求,称为质量缺陷。
- 正确
- 错误
-
对于某些工程质量问题,可能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泛,或问题很复杂,有时仅根据合同规定难以决策,这时可提请专家论证。
- 正确
- 错误
-
标准体系涉及面广,对于工程项目标准体系评价,应由项目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标准员负责实施。
- 正确
- 错误
-
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及危害的事件。
- 正确
- 错误
-
安全环境卫生标准:标注体系中规定的各项技术、管理措施全面、有效,并符合法规、政策的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事故。
- 正确
- 错误
-
管理标准:满足企业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并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活动高效运行。
- 正确
- 错误
-
工作标准:能够覆盖各岗位人员,并满足企业和项目管理的要求。
- 正确
- 错误
-
工程质量标准:各施工项目、各分项均有明确的质量验收标准。
- 正确
- 错误
-
产品标准:工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均有相应的质量和性能的标准,以及检验试验的方法标准。
- 正确
- 错误
-
施工方法标准: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各分项工程的操作工艺要求均有明确的规定,并对各操作环节均有明确的技术要求。
- 正确
- 错误
-
开展标准体系评价目的是评估对项目所建立的标准体系是否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措施,是企业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有效办法,也是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对提高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