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质量员考试模拟题(土建方向)基础知识章节练习之单选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我国中原地区应用的比较广泛的复合墙体是( )。

    • A.中填保温材料复合墙体
    • B.内保温复合墙体
    • C.外保温复合墙体
    • D.双侧保温材料复合墙体
  2. 当墙厚d>240mm时,圈梁的宽度可以比墙体厚度( )。

    • A.大
    • B.小
    • C.相同
    • D.不同
  3. 内墙或南方地区的抹灰外墙,采用( )过梁。

    • A.矩形
    • B.正方形
    • C.T形
    • D.L形
  4. 钢筋混凝土过梁在洞口两侧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 )mm。

    • A.60
    • B.120
    • C.180
    • D.240
  5. 严寒或寒冷地区外墙中,采用( )过梁。

    • A.矩形
    • B.正方形
    • C.T形
    • D.L形
  6. 当首层地面为实铺时,防潮层的位置通常选择在( ) 处。

    • A.-0.030m
    • B.-0.040m
    • C.-0.050m
    • D.-0.060m
  7. 下列材料中不可以用来做墙身防潮层的是( )。

    • A.油毡
    • B.防水砂浆
    • C.细石砼
    • D.碎砖灌浆
  8. 散水的宽度一般为( )。

    • A.300~500mm B500~800mm
    • B.600~1000mm
    • C.800~1000mm
  9. 寒冷地区,承台梁下一般铺设( )mm的粗砂以防冻胀。

    • A.100~200
    • B.250~350
    • C.150~250
    • D.50~100
  10. 散水的坡度一般为( )。

    • A.3%~5%
    • B.1%~2%
    • C.0.5%~1%
    • D.无坡度
  11. 砖墙、砌块墙、石墙和混凝土墙等是按照( )分的。

    • A.承重能力
    • B.砌墙材料
    • C.墙体在建筑中的位置
    • D.墙体的施工方式
  12. 桩基础由( )和( )组成。

    • A.桩身,承台
    • B.桩身,承台梁
    • C.基桩,桩顶
    • D.基桩,桩底
  13. 钢筋混凝土基础利用设置在基础底面的钢筋来抵抗基底的( )。

    • A.拉应力
    • B.拉应变
    • C.压应力
    • D.压应变
  14. 砖及毛石基础抗压强度( ),抗拉、抗剪强度( )。

    • A.低,低
    • B.低,高
    • C.高,低
    • D.高,高
  15. 基础承担建筑上部结构的( ) ,并把这些( )有效低传给地基。

    • A.部分荷载,荷载
    • B.全部荷载,荷载
    • C.混凝土强度,强度
    • D.混凝土耐久性,耐久性
  16. 地基是承担( )传来的建筑全部荷载。

    • A.基础
    • B.大地
    • C.建筑上部结构
    • D.地面一切荷载
  17. 关于弹性体受力后某一方向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有如下论述正确的是( )。

    • A.有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 B.有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 C.有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 D.有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一定有应力。
  18. 常用的应力单位是兆帕(MPa),1MPa=( )。

    • A.103N/m2
    • B.106N/m2
    • C.109N/m2
    • D.1012N/m2
  19. 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分布。

    • A.均匀
    • B.线性
    • C.假设均匀
    • D.抛物线
  20. 拉压虎克定律的另一表达式为(  )。

    • A.A
    • B.B
    • C.C
    • D.D
  21. 对于应力,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一点处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记作P,P称为总应力
    • B.总应力P垂直于截面方向的分量σ称为正应力
    • C.总应力P与截面相切的分量τ称为剪应力
    • D.剪应力τ的作用效果使相邻的截面分离或接近
  22. 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是( )。

    • A.弯曲
    • B.刚度
    • C.挠度
    • D.扭转
  23. 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是( )。

    • A.弯曲
    • B.刚度
    • C.稳定性
    • D.扭转
  24. 假设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力学性质处处相同,为( )。

    • A.均匀性假设
    • B.连续性假设
    • C.各向同性假设
    • D.小变形假设
  25. 某杆的受力形式示意图如下,该杆件的基本受力形式为(  )。

    • A.A.拉伸
    • B.B.剪切
    • C.C.扭转
    • D.D.弯曲
  26. 多跨静定梁的受力分析遵循先( ),后( )的分析顺序。

    • A.附属部分,基本部分
    • B.基本部分,附属部分
    • C.整体,局部
    • D.局部,整体
  27.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 A.∑X=0
    • B.∑Y=0
    • C.∑X=0和∑Y=0
    • D.都不正确
  28. 利用平衡条件求未知力的步骤,首先应(????)。

    • A.取隔离体
    • B.作受力图
    • C.列平衡方程
    • D.求解
  29. 平面汇交力系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

    • A.一个大于0,一个小于0
    • B.都等于0
    • C.都小于0
    • D.都大于0
  30.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

    • A.一扭矩
    • B.一弯矩
    • C.一合力
    • D.不能确定
  31. 一个物体上的作用力系,满足(???)条件,就称这种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 A.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
    • B.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但不交于一点
    • C.作用线在不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
    • D.作用线在不同一平面内,且不交于一点
  32. 图示平面结构,正方形平板与直角弯杆ABC在C处铰接。平板在板面内受矩为M=8N·m的力偶作用,若不计平板与弯杆的重量,则当系统平衡时,直角弯杆对板的约束反力大小为(  )。

    • A.A.2N
    • B.B.4N
    • C.C.2N
    • D.D.4N
  33.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O简化结果,得到一个主矢量R′和一个主矩m0,下列四种情况,属于平衡的应是( )。

    • A.R′≠0 m0=0
    • B.R′=0 m0=0
    • C.R′≠0 m0≠0
    • D.R′=0 m0≠0
  34. 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 )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 A.加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 B.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 C.加上或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 D.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35. 某简支梁AB受载荷如图所示,现分别用RA、RB表示支座A、B处的约束反力,则它们的关系为(   )。

    • A.A.RA
    • B.B.RA>RB
    • C.C.RA=RB
    • D.D.无法比较
  36.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平衡时,可以利用( )。

    • A.平衡条件求出所有未知力
    • B.平衡条件求出某些未知力
    • C.力系的简化求未知力
    • D.力系的合成或分解求未知力
  37. 保持力偶矩的大小、转向不变,力偶在作用平面内任意转移,则刚体的转动效应( )。

    • A.变大
    • B.变小
    • C.不变
    • D.变化,但不能确定变大还是变小
  38. 平行于横截面的竖向外力称为( ),此力是梁横截面上的切向分布内力的合力。

    • A.拉力
    • B.压力
    • C.剪力
    • D.弯矩
  39. 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的效果要用( )来度量。

    • A.力矩
    • B.力
    • C.弯曲
    • D.力偶
  40. 图示力F=2kN对A点之矩为(  )kN·m。

    • A.A.2
    • B.B.4
    • C.C.-2
    • D.D.-4
  41. 力矩的单位是( )。

    • A.kN·m
    • B.kN/m
    • C.kN
    • D.N
  42. 两个大小为3N、4N的力合成一个力时,此合力最大值为(??)。

    • A.5N
    • B.7N
    • C.12N
    • D.1N
  43.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 )。

    • A.力偶矩的大小
    • B.力偶的转向
    • C.力偶的作用平面
    • D.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的作用平面
  44. 图示结构中BC和AC杆属于(  )。

    • A.A.压杆,拉杆
    • B.B.压杆,压杆
    • C.C.拉杆,拉杆
    • D.D.拉杆,压杆
  45. 一力F的大小为80kN,其在x轴上的分力大小为40kN,力F与x轴的夹角应为( )。

    • A.60°
    • B.30°
    • C.90°
    • D.无法确定
  46. 固定端支座不仅可以限制物体的( ),还能限制物体的( )。

    • A.运动;移动
    • B.移动;活动
    • C.转动;活动
    • D.移动;转动
    • E.活动;转动
  47. 由绳索、链条、胶带等柔体构成的约束称为( )。

    • A.光滑面约束
    • B.柔体约束
    • C.链杆约束
    • D.固定端约束
  48. 光滑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 )。

    • A.指向受力物体,为压力
    • B.指向受力物体,为拉力
    • C.背离受力物体,为拉力
    • D.背离受力物体,为压力
  49. 约束对物体运动的限制作用是通过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实现的,通常将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 )。

    • A.约束
    • B.约束反力
    • C.荷载
    • D.被动力
  50. 只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支座。

    • A.固定铰
    • B.可动铰
    • C.固定端
    • D.光滑面
  51. 如图所示杆ABC,其正确的受力图为(  )。

    • A.A.图A
    • B.B.图B
    • C.C.图C
    • D.D.图D
  5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 A.变形体
    • B.刚体
    • C.任意物体
    • D.由刚体和变形体组成的系统
  53. 只适用于刚体的的静力学公理有( )。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 B.二力平衡公理
    • C.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D.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54. 图示为一轴力杆,其中最大的拉力为(  )。

    • A.A.12kN
    • B.B.20kN
    • C.C.8kN
    • D.D.13kN
  55.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 A.必汇交于一点
    • B.必互相平行
    • C.必皆为零
    • D.必位于同一平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