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命题预测试卷(四)
-
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 )才可以转让。
-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C.城市规划
- D.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 E.土地使用期限限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建筑许可
- B.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 C.建筑工程监理
- D.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 E.建筑材料管理
-
下列关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其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条例》的颁布时间是1993年6月29日,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执行
- B.全国人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项目
- C.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内容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 D.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委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 E.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
城市规划的工程管线规划内容包括( )。
- A.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
- B.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 C.敷设的精确数量
- D.敷设的预算
- E.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
-
违反《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占用土地的,不论其是否已取得其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均属违法,批准文件无效
- B.对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30天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C.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单位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 D.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E.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属违法建没,按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处罚
-
城市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遇到下列( )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 A.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路、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
- B.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 C.需要同时敷设四种以上工程管线的道路
- D.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 E.道路穿过绿化带
-
下列( )属于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提供规划设计条件的内容。
- A.土地使用性质
- B.土地出让金的测算
- C.容积率
- D.绿地比例
- E.道路红线坐标
-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 )。
- A.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名称
- B.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 C.作出处罚的依据及可变更处罚的情况
- D.受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或者住址
- E.处罚种类和依据
-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配套法规文件的有( )。
- A.《土地管理法))
- B.《城建监察规定》
- C.《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D.《房地产管理法》
- E.《文物保护法》
-
下列关于市政管线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管线的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 B.所有管线都应沿道路规划红线平行敷设,其规划位置不固定,可自由调节
- C.管线的布置次序应依次从道路规划红线向道路中心排列
- D.各种市政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
- E.交叉敷设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为:电力线、热力管、燃气管、雨水管、给水管、污水管
-
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对象不包括( )。
- A.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单位
- B.违反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个人
- C.违反规划许可的建设单位
- D.有违反规划许可意向的建设单位
- E.在监督检查中违法的行政人员
-
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情况包括( )。
- A.新建、迁建需要使用土地的
- B.需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
- C.农村村民建宅
- D.原址改建、扩建需要使用本单位土地的
- E.不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扩建
-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是( )。
- A.仿古建筑
- B.迁建古庙
- C.新建古文化一条街
- D.古城遗址
- E.天然名胜
-
下列对《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副本和附本
- B.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C.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
- D.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刷
- E.资质证书有效期为六年
-
决策的优化,就是要提高决策的( )。
- A.科学性
- B.合法性
- C.合理性
- D.可行性
- E.连续性
-
下列各项中,属于公众参与制度的几种做法的是( )。
- A.完善法制
- B.公开展示
- C.人大审议
- D.政务公开
- E.专家决策
-
对国家行政管理实施法制监督,下列属于其考查和评价的内容是( )。
- A.国家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宪法所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
- B.国家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坚持依法行政
- C.国家行政管理必须依照中国基本国情,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
- D.国家行政管理必须积极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
- E.国家行政管理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
下列各项中,属于城市规划管理控制宏观控制的是( )。
- A.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
- B.对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规划
- C.评价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 D.制定城市规划的方针政策
- E.制定规划技术指标
-
行政沟通在行政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
- A.范围越来越广
- B.形势趋于多样化
- C.横向沟通越来越频繁.
- D.沟通手段趋于现代化
- E.沟通的反馈作用不断加强
-
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四条原则是( )。
- A.教育原则
- B.主客观一致原则
- C.责任法定原则
- D.责任自负原则
- E.教育与惩罚结合原则
-
检查人员执行检查时,必须有( )人以上。
- A.5
- B.4
- C.3
- D.2
-
法律关系的( )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构成的行政法律关系,一方面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行使职权,另一方面,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执法行为不服,可以依法提请复议或提起诉讼,使行政机关成为被复议或被告。
- A.相对性
- B.法定性
- C.强制性
- D.具体性
-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由( )统一印制。
- A.国务院
- B.国务院人事管理部门
- C.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D.国务院发改委
-
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 )年。
- A.5
- B.4
- C.3
- D.2
-
新设立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可以申请暂定资质等级,暂定等级有效期为( )年。
- A.1
- B.2
- C.3
- D.4
-
根据我国现行规定,由( )负责全国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
- A.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B.国务院资质检验评定机构
- C.国务院
- D.省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规划决策民主化是规划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推进公众参与制度的做法不包括( )。
- A.公开展示
- B.民主投票
- C.人大审议
- D.政务公开
-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城市规划管理必须实行( )的原则。
- A.弹性
- B.协调
- C.激励
- D.民主
-
( )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 A.行政合理性
- B.行政合法性
- C.行政有效性
- D.行政强制性
-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不包括( )。
- A.当事人
- B.第三人
- C.听证人
- D.复议代理人
-
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不包括( )。
- A.适应工作需要原则
- B.精简、精干原则
- C.完整、统一原则
- D.服从调剂原则
-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的有效管理。行政管理的主体是( )。
- A.国家行政机关
- B.国务院
- C.国家事务
- D.公共权力
-
发展小城镇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 )为前提
进行开发和建设。
- A.统一规划
- B.合理布局
- C.因地制宜
- D.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
公路建设用地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年建设用地应当( )。
- A.不纳入年底建设用地规划
- B.纳入年底建设用地规划
- C.纳入公路土地建设规划
- D.作为专用建设土地规划
-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 )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 A.国家政府
- B.全国人大常委
- C.国家保密工作部门
- D.国家安全部门
-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 )。
- A.建筑许可证
- B.施工许可证
- C.管理许可证
- D.安全管理许可证
-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并纳入( )。
- A.城乡规划
- B.军事保护规划
- C.城市防护规划
- D.城市总体规划
-
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对城市实行( )。
- A.分级防护
- B.分类防护
- C.重点防护
- D.定向防护
-
各级人民政府在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面是通过( )来实现的。
-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B.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 C.土地利用建设规划
- D.控制城市土地总量
-
房地产转让、抵押时,( )同时转让或抵押。
- A.房屋的所有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 B.房屋所有权
- C.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
- D.房屋使用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土地所有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 )。
- A.集体所有制
- B.社会主义公有制
- C.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 D.私有制
-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不包括( )。
- A.集体所有的土地
- B.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 C.全民所有的土地
- D.农村用地
-
《城市规划法》的基本框架分为六大章,它们的正确顺序是( )。
- A.总则、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法律责任和附则
- B.总则、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城市规划的实施、法律责任和附则
- C.总则、城市规划的制定、法律责任、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缄市规划的实施和附则
- D.总则、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规划的实施、法律责任、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和附则
-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 )时宜在路两边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室外消火栓的间距应超过 ( ),其保护半径不宜超过150m。
- A.100mm 80m 100m
- B.100mm 60m 120m
- C.120mm 80m 100m
- D.120mm 60m 120m
-
城市工程管线规划应重视( ),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 A.短期建设规划
- B.近期建设规划
- C.长远规划
- D.长期发展规划
-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 )工作。
- A.详细规划
- B.用地统计
- C.用地规划
- D.内围规划
-
《城市规划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 ),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 A.确定城市的划分方式
- B.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 C.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
- D.确定城市的开发和改建的方向
-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为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工程项目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须遵守该办法。
- A.新建、改建、扩建
- B.选址、兴建、维修
- C.出让土地、收受土地、使用土地
- D.拆除、新建、发展
-
城市范围内的河道及沿岸的土地利用必须服从( ),各项工程建设及其防洪标准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
- A.城市建设
- B.防洪要求
- C.城市总体规划
- D.城市郊区规划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规划应注意保持和改善地下的( )。
- A.生态环境
- B.土壤资料
- C.矿物质
- D.土壤结构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城市建设资金主要用于( )。
- A.大城市建设,对小城市采取先稳后发展的方针
- B.重点城市和部分新工业区的建设
- C.大力发展新工业区,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 D.发展重点城市,保护、维持和继续传统工业,实现经济的大发展,适应城市建设的方针
-
《城市规划法》适用的范围是( )。
- A.行政范畴
- B.行为范畴
- C.地域范畴
- D.以上皆是
-
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它是第一次( )。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 B.有组织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 C.由国家正式实施的、具备了组织性和计划性双重性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 D.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建设
-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相关规定,我国城市用地应按( )划分和归类。
- A.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
- B.土地适用性
- C.土地用地性评定
- D.土地区位关系
-
当居住区内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 )时,应设( )的消防车道。
- A.220m;4m×4m
- B.150m;不小于4m×4m
- C.220m;3.5m×4m
- D.160m;不小于3.5m×4m
-
法制建设是城市规划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城市规划的( )。
- A.充分条件
- B.必要条件
- C.充要条件
- D.没有任何关系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 )负责组织编制。
- A.所在市人民政府
- B.县级人民政府
- C.镇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
- D.县所在市人民政府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
-
现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方法》自( )起施行。
- A.1992年10月1日
- B.1993年9月1日
- C.1994年9月1日
- D.1994年10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于( )正式颁布,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国家法律。
- A.1989年10月13日
- B.1989年12月26日
- C.1990年1月1日
- D.1990年4月1日
-
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规划审批实行( )制。
- A.分级审批
- B.分类审批
- C.逐级审批
- D.分别审批
-
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第一部基本法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B.《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 C.《城市规划条例》
- D.《城市规划定额指标》
-
依职能检查主要是对( )依法进行检查。
- A.建设用地
- B.建设活动
- C.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
- D.建设质量
-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的行政行为不包括( )。
- A.行政检查
- B.行政处罚
- C.行政强制措施
- D.行政司法
-
下列不是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的特点的是( )。
- A.行政主体的积极性
- B.行政行为的具体性
- C.法律关系的相对性
- D.行政执行的强制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迁移或者拆除,由( )决定。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
- B.国务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C.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 D.国家文物局
-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是( )。
- A.选址意见书
-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C.城市规划法
- D.城市规划依据
-
建设单位提交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时,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包括( )。
- A.土地使用权权属证件
- B.土地出让协议书
- C.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
- D.城市用地规划许可证
-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一种( )管理。
- A.强制
- B.行政
- C.自律
- D.计划
-
城市规划管理的根本目标是( )。
- A.发展
- B.服务
- C.建设
- D.协调
-
用经济的方法管理,其核心问题是( )。
- A.经济结构问题
- B.物质利益问题
- C.健全制度问题
- D.规范经济秩序问题
-
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规划管理的目的阐述正确的是( )。
- A.保证建设项目的布点和建设符合政府的建设计划要求
- B.保证建设项目的布点和建设符合建设单位的用地要求
- C.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点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 D.保证建设项目的布点和建设符合市场经济的经济效益要求
-
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的是( )。
- A.环境保护与治理
- B.法律规范
- C.城市总体规划
- D.经济技术
-
规划管理程序的设定应符合一些原则,下列与其不相关的是( )。
- A.导向性
- B.效率性
- C.区别性
- D.技术性
-
下面四个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管理环境决定了规划管理的方向、方式、方法和效果
- B.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具有动态性
- C.必须要以发展的观点、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 D.管理过程是指管理对象由原始状态通过管理活动达到现实状态的途径
-
下列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 B.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 C.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
- D.城市规划编制所提供的城市规划方案和文本,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
-
规划管理中介是由三部分构成,下面列举了四条,全部是规划管理中介的构成部分的一项是( )。
①权力;②作用;③规则,④组织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城市规划管理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
- A.行政领导
- B.行政决策与行政沟通
- C.有条不紊的行政组织
- D.有效的行政效能
-
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城市规划包括的几个环节有( )。
- A.编制、审批、实施、监督
- B.实施管理、监督检查
- C.编制、审批、实施
- D.实施管理、监督检查、行政复议
-
抽象行政行为是以( )为行政对象。
- A.特定人或具体事件
- B.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
- C.突出事件
- D.一小部分人或事
-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 )的双重属性。
- A.宏观性和微观性
- B.服务和制约
- C.专业性和综合性
- D.时序性和政策性
-
行政法的渊源多种多样,下列不是行政法渊源的是( )。
- A.规章
- B.县级法规
- C.法律解释
-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下面四个选项中,说法有误的是( )。
- A.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而耽误法定申请复议时效的,可以从障碍消除之日起计算
- B.一般来说,在复议期间,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对申请人没有约束力
- C.对于复议申请书未载明应当载明的内容的,应当把复议申请书退回申请人,限期补正,如果过期不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 D.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具体表现为:行政处罚畸轻畸重、行政处理反复无常或者简单划一等
-
在我国现阶段中,行政法律监督的对象是( )。
- A.中国共产党
- B.国家机关
- C.公民
- D.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公务人员
-
下列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 )。
-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的地位在国家行政管理状态中是平等的
- B.行政法律关系是不断地产生、变化和发展的
- 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本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人
- D.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同时具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依法参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才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
制定和贯彻执行行政法的基本准则是( )。
- A.宪法
- B.法律
- C.行政法规
- D.规章
-
在必须具备( )条件情况下,行政行为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 A.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行为的内容、行为的程序、行为的形式
- B.行为的形式、行为的精神、行为的艺术、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
- C.行为的艺术、行为的内容、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行为的结果
- D.行为的内容、行为的艺术、行为的结果、行为的形式、行为的主体
-
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不仅应遵循( ),还要遵循( )。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B.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 C.宪法、法律;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D.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法律的外部特征是( )。
- A.由全国人大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实施的,是国家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国家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 C.由国家制定的,由国家实施的,由国家规范行政行为的
- D.由国家制定的,由国家通过各级政府实施的,由国家工作人员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
行政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 )。
- A.贯彻执行
- B.计划决策
- C.协调沟通
- D.监督控制
-
现代意义上的法律,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概念是( )。
- A.指国家制定的有普遍意义的规范性文件
- B.指各级政府制定的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 C.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 D.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
行政管理的核心是( )。
- A.行政效益
- B.行政效能
- C.行政能率
- D.行政效率
-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 )。
- A.国家行政机关
- B.国家事务
- C.社会公共事务
- D.人事管理机关
-
行政沟通的发展趋势不包括( )。
- A.决策优化
- B.范围广泛
- C.形式多样
- D.反馈作用加强
-
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态、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 B.行政管理是一定社会政治意愿的行政管理
- C.行政领导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需要,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人的群体
- D.行政组织是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机构内的个体或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
下列选项中,是行政机构设置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明确清晰的职能目标
- B.有条不紊的行政组织
- C.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与管理功能
- D.积极的、高效能的、创新性的行政管理
-
能够提高行政效能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 )。
- A.改革和完善行政内部体制、结构、程序和提高行政人员素质,完善行政过程,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 B.改革机构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行政机制,实现办公自动化
- 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完善机制,应用现代化管理
- D.改革机构,精简人员,完善机制,设备先进
-
既能体现行政管理生命力,又是行政管理追求目标的是.( )。
- A.行政效率
- B.行政效益
- C.行政效能
- D.行政能率
-
为了最大程度上取得沟通效应,在行政沟通时应当坚持( )。
- A.高水平原则、高速度原则、高时效原则
- B.高效率原则、高水准原则、高时效原则
- C.高质量原则、高速度原则、高准确性原则
- D.高效率原则、高质量原则、民主化原则
-
行政管理是指( )。
- A.国家通过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的有效管理
- B.社会通过一定组织和机构,对社会进行控制和改良
- C.通过一定手段对社会各项生活进行秩序化
- D.社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机构,对社会各种秩序进行的协调
-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 )的学科。
- A.社会资源管理活动
- B.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
- C.社会控制
- D.社会组织、领导、立法、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