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命题权威预测试卷(六)
-
CAD可以对产品的不同( )等设计参数进行计算,对设计产品进行评估分析,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 A.色彩
- B.尺寸
- C.样式
- D.立体感
- E.结构
-
获得遥感图像后可以进一步辨认地物的空间分布、有关属性,这就是判读、解译。图像解译的主要依据有( )。
- A.波谱特征
- B.自然特征
- C.物理特征
- D.化学特征
- E.几何特征
-
空间数据对事物最基本的表示方法是点、线、面和三维表面。所谓面是该事物具有封闭的边界、确定的面积,一般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如( )。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 B.行政区域
- C.环保监测站
- D.房屋基底
- E.规划地块
-
合理划分台地、确定台地的( )是山区、丘陵以至部分平原地区竖向规划的关键。
- A.高度
- B.宽度
- C.坡度
- D.长度
- E.坚硬度
-
移动电话网根据其覆盖范围,采用( )制式,以及组网结构。
- A.特
- B.小区
- C.大
- D.中区
- E.行政区
-
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城市的( )等有关系。
- A.产业性质
- B.生产管理水平
- C.产业结构
- D.产业前景
- E.产业价值
-
以下属于城市供热工程分区规划中的主要内容的是( )。
- A.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策
- B.计算供热管道管径
- C.计算城市供热干管的管径
- D.布局分区供热设施和供热干管
- E.估算城市分区的热负荷
-
气源是指向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提供燃气的设施,主要有( )等设施。
- A.液化石油气制气厂
- B.煤气制气厂
- C.天然气门站
- D.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
- E.液化石油气气化站
-
热力站根据位置与服务范围,分为( )。
- A.工业热力站
- B.用户热力站
- C.汽水换热的热力站
- D.集中热力站
- E.区域性热力站
-
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敷设方式。
- A.最终数量
- B.电压等级
- C.施工条件
- D.结构形式
- E.初期投资
-
用气不均匀性可分为( )。
- A.月不均匀性
- B.日不均匀性
- C.季节不均匀性
- D.年不均匀性
- E.小时不均匀性
-
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可由( )的连乘积再乘以8760而求得。
- A.日不平均负荷率
- B.平均日负荷率
- C.日平均负荷率
- D.月不平衡负荷率
- E.季不平衡负荷率
-
通常影响污水管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有( )。
- A.地下管线的材料使用情况
- B.城市总体规划、竖向规划和分期建设情况
- C.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处理厂和排放口位置
- D.人口和素质情况
- E.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
-
以下属于城市水源的是( )。
- A.河流、湖泊的地表水
- B.逐年可以恢复的地下水
- C.人工降水
- D.海水
- E.可回用的污水
-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 )。
- A.权衡指标法
- B.经济发展增量法
- C.人均综合指标法
- D.单位用地指标法
- E.年递增率法
-
环道上一般布置( ),同时还应设置一条专用的非机动车道。
- A.1条作为右转车道
- B.3条机动车道
- C.1条车道绕行
- D.1条车道交织
- E.1条人行道
-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确定道路隔离带的具体位置
- B.选定合适的平曲线半径
- C.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
- D.进行必要的行车安全视距验算
- E.确定与两旁用地联系的各路口、相交道路交叉口、桥涵等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
-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色彩的作用包括( )。
- A.纪念
- B.提供视觉刺激
- C.改善单调
- D.装饰
- E.强调体积
-
道路绿化应在保证交通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无论选择( )均应遵守这项原则:
- A.种植位置
- B.种植形式
- C.种植种类
- D.种植规模
- E.种植季节
-
建筑构造是一门综介性技术知识,它涉及( )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 A.建筑周期
- B.建筑功能
- C.建筑经济
- D.工程技术
- E.建筑费用
-
大角斗场是( )和谐统一的范例,代表了古罗马的建筑成就。
- A.结构
- B.工艺
- C.功能
- D.纪念意义
- E.形式
-
材料受力时,在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突然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脆性破坏。具有这种破坏特性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 )等。
- A.混凝土
- B.木材
- C.玻璃
- D.石油沥青
- E.陶瓷
-
下列选项中属于施工图设计中的设计深度的有( )。
- A.满足施工要求的建筑、结构、安装图纸及文件
- B.能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
- C.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
- D.能进行土建施工和安装
- E.能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
空间结构体系包含( )等结构形式。
- A.排架
- B.薄壳
- C.网架
- D.折板
- E.悬索
-
场地内的供水方式中的一种是由城市供水系统管网供给,需了解城市供水管网布置情况,与场地连接点的( )。
- A.管径
- B.标高
- C.管道焊接方式
- D.保证供水的压力
- E.管材
-
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 )。
- A.平坡式
- B.台阶式
- C.混合式
- D.交错式
- E.挡板式
-
坡地住宅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布置,同时也要考虑( )等条件。
- A.朝向
- B.防寒
- C.通风
- D.地质
- E.采光
-
工业建筑中常有的特殊环境影响问题包括( )。
- A.辐射
- B.废水
- C.工业垃圾
- D.烟尘
- E.噪音
-
场地设计之初,首先应了解的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包括( )。
- A.蓄水
- B.交通状况
- C.给水
- D.供电、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
- E.供热与供气
-
建设项目的( )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 A.预测评价
- B.社会评价
- C.污染影响评价
- D.环境评价
-
根据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户分为( )部分。
- A.营业
- B.居住
- C.其他
- D.辅助
- E.交通
-
生态系统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每一个营养级上的消费者,最多只能把上一个营养级所提供的食物能量中的( )转化为自身可利用的能量。
- A.8%
- B.10%
- C.15%
- D.17%
-
生态系统还可从降雨、空气流通过程中获取少量营养物质,生产者使无机物转变为( )。
- A.有机物
- B.简单无机物
- C.真菌
- D.微生物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电厂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煤灰对环境的影响
- B.造纸厂主要是自然生态的影响
- C.矿山开发主要是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 D.家庭主要是对水环境的影响
-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生物因子中物质代谢原料的是( )。
- A.温度
- B.降水
- C.无机盐
- D.绿色植物
-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生物因子中一级消费者的是( )。
- A.腐食动物
- B.一级食肉动物
- C.杂食动物
- D.食草动物
-
以下属于社区解放论的是( )。
- A.城市人口众多与城市社会问题有关
- B.人类具有群居的特质
- C.人类社会中社区的情感与关系继续存在
- D.人与人之间以高度分化的社会角色交往,情感与交往相当表面化、粗浅化
-
社区构成基本要素中,( )是一个社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
- A.社区设施
- B.地域空间
- C.社区活动
- D.社区文化
-
社会体系的方法首先把社区看成一个互动系统,而后分成三方面进行研究。以下( )不属于其所含方面。
- A.研究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
- B.研究互动关系
- C.研究社会组织
- D.研究社会空间
-
整个城市社会学研究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为( ),它不仅标志着研究过程的完成,而且也是对研究成果做最后加工的过程。
- A.设计研究方案
- B.检验假设
- C.确定研究问题
- D.撰写研究报告
-
一种在既定区域内的同一类型人口和机构的数量增多的趋势是指( )。
- A.聚集
- B.隔离
- C.集中
- D.侵入
-
所谓( )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
- A.自下而上型
- B.自上而下型
- C.积极型
- D.消极型
-
限据实际增长曲线的不同所采用的回归公式中,最为复杂也最为完善的是( )。
- A.生长曲线法
- B.对数回归法
- C.线性回归法
- D.指数回归法
-
实际研究证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之间的拟合最好的关系为( )。
- A.指数关系
- B.等值关系
- C.对数关系
- D.互补关系
-
根据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强度画出联系线,依据等高线找出城市间的“脊线”,重点对脊线范围内的城市进行研究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中的( )。
- A.密度法
- B.相互作用法
- C.栅格法
- D.等高线法
-
因子生态分析直接从作为指标的统计数据人手,要通过主成分分析,其主要目的是( )。
- A.从众多的指标中寻找出影响生活空间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主因子
- B.按每一主因子的分值绘制因子分数图,分析每一因子在城市中的得分情况
- C.找出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主因子,制定相应的政策
- D.根据指标的因子荷载量对因子命名
-
以下不属于美国区域科学家弗里德曼指出的区域结构所经历的阶段是( )。
- A.起飞准备阶段
- B.起飞阶段
- C.摸索阶段
- D.成熟阶段
-
根据佩鲁的观点,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所谓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 )。
- A.政府部门
- B.劳动部门
- C.工业部门
- D.宣传部门
-
城市公用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的维护与建设费用是指( )。
- A.市政建设支出
- B.管理支出
- C.生产支出
- D.生活支出
-
以下不属于永久产业权,其权利拥有人也不可视为实际上的土地所有者的是( ),
- A.无条件继承的产业权,
- B.限期保有的产业权
- C.限定继承的产业权
- D.终身保有的产业权
-
下列选项中,( )不可在影像图上依据几何特征判读出来。
- A.建筑物的地表物质
- B.建筑群的范围
- C.郊区农田和市区内绿地
- D.建成区和非建成区的界限
-
可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区域之间的关系分析的是( )。
- A.点和面的叠合
- B.面和面的叠合
- C.线和线的叠合
- D.线和面的叠合
-
下列关于互联网络和CAD、GIS、遥感相结合的说法中,表述有误的是( )。
- A.Internet和CAD相结合,将使远程协同设计得到发展
- B.Internet和GIS相结合,使空间信息的查询以及简单的分析远程化
- C.Internet和遥感相结合,使遥感图像的共享程度提高,应用更加广泛
- D.GIS和遥感相结合,大大促进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术语中,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是指( ) 。
- A.管线埋设深度
- B.管线覆土深度
- C.管线水平净距
- D.管线垂直净距
-
一般台阶式是( )的地面规划形式。
- A.山区
- B.河滩
- C.平原
- D.丘陵
-
地处盆地,市区低洼,应选择的防洪防涝对策为( )。
- A.除可修建海岸堤外,还可修建防浪堤
- B.在市区外围修建围堰或抗洪堤
- C.采用挡土墙护岸工程
- D.在市区外围修建围堰或抗洪堤,而在市内则应采取排涝的措施
-
交通干道周围的废物箱之间的间隔应设置为( )。
- A.20~50m
- B.30~60m
- C.50~80m
- D.70~90m
-
街巷内供没有卫生设施住宅的居民使用的厕所,按服务半径( )设置1座。
- A.70~100m
- B.85~140m
- C.100~220m
- D.170~300m
-
下列电话管道路由选择不符合电话管道线路规划的是( )。
- A.尽可能短直,避免急转弯
- B.宜建于光缆、电缆集中和城市规划允许建设架空线路的路由上
- C.避免设在规划不定、尚未定型的道路
- D.应选择敷设在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街道
-
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方法中,城市发展初期通常采用的方式是( 、)。
- A.土地填埋
- B.堆肥化
- C.自然堆存
- D.焚烧
-
电话局、站设备容量的占用率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 )。
- A.30%;50%;65%
- B.50%;85%;65%
- C.50%;80%;85%
- D.70%;65%;80%
-
单独设置的热力站,其尺寸根据供热规模、设备种类和二次热网类型而定。对于二次热网为开式热:网的热力站,最小尺寸的长、宽、高各为( )。
- A.4.0m;2.0m;2.5m
- B.3.0m;2.0m;4.5m
- C.2.0m;3.5m;4.0m
- D.4.0m;2.5m;3.5m
-
在重要干线或与公路、铁路交叉或不准断绝交通的繁华的路口,不允许开挖路面检修的地段,或管道数目较多时,局部采用( )的敷设方式。
- A.通行地沟
- B.不通行地沟
- C.半通行地沟
- D.无沟敷设
-
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为0.5m,电缆地带的土壤受热的附加温度在任何季节都不大于( )。
- A.60℃
- B.75℃
- C.90℃
- D.100℃
-
热电厂要有方便的交通条件。( )专用线是必不可少的,但应尽量缩短专用线的长度。
- A.公路
- B.隧道
- C.铁路
- D.桥梁
-
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中,架空敷设方式一般适用于( )的地区。
- A.地下水位较高
- B.年降雨量较少
- C.地下敷设时不需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
- D.碱性土壤
-
从热力点(制冷站)至用户间的管网,称为( )。
- A.一级管网
- B.二级管网
- C.三级管网
- D.四级管网
-
城市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应遵循主要干管应该靠近( )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段的原则。
- A.大型用户
- B.主要交通干道
- C.市中心
- D.繁华的街道
-
对于民用热负荷,还可采用更为简便的综合热指标进行概算,大礼堂、体育馆单位面积热指标为( )。
- A.81~105W/m2
- B.116~140W/m2
- C.93~116W/m2
- D.116~163W/m2
-
不同的热工分区中,采用的水温计算温度也不尽相同。我国主要有五个热工分区,其中湖南湖北西部和秦岭以南部分属于( )。
- A.第一分
- B.第二分
- C.第四分区
- D.第五分区
-
城市燃气低压管网是城市的配气管网,基本上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布置低压管网时主要考虑网路的(. )。
- A.长度
- B.材料
- C.密度
- D.耐腐蚀性
-
线路电压小于1kV的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
- A.1.0m
- B.2.0m
- C.1.5m
- D.4.0m
-
城市供热对象选择应满足“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以达到系统在( )方面的合理性。
- A.经济
- B.距离
- C.供求
- D.布局
-
以下不属于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选址原则的是( )。
- A.应选择在城市边缘,与服务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宜超过10km
- B.应选择在所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 C.在电台附近选址时,应考虑电台等无污染空间间隔区等特殊要求,并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 D.与相邻建筑物应遵守有关规范所规定的安全防火距离
-
中、小河流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 )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内的水域。
- A.20m
- B.35m
- C.50m
- D.80m
-
下列关于调压站布置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考虑适当减小供气半径
- B.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 C.调压站应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 D.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
-
-
以下适用于电力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处所为( )。
- A.变电所内
- B.工厂企业厂区内
- C.市区人行道
- D.小型建筑
-
高热值燃气约为( )。
- A.10 MJ/Nm3
- B.20 MJ/Nm3
- C.30 MJ/Nm3
- D.50 MJ/Nm3
-
以下不属于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的是( )。
-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 B.选择并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
- C.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道
- D.制定燃气管道的保护措施
-
以下关于水力发电厂装机容量的划分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大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大于15万kW
- B.中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在3~30万kW之间
- C.小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小于1万kW
- D.大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等于20万kW
-
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可由平均日负荷率、月不平衡负荷率和季不平衡负荷率三者的连乘积再乘以( )而求得。
- A.8720
- B.8750
- C.8760
- D.8780
-
有些类型的生态环境一经破坏就不能再恢复,实行预防性( )几乎是唯一的措施。
- A.恢复
- B.保护
- C.建设
- D.补偿
-
一般有快速路网的城市,市区互通式立交中心间距等于主干路间距,约为( )左右,郊区可适当加大。
- A.1.0~1.5km
- B.1.5~1.8km
- C.2.0~2.5km
- D.2.0~3km
-
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要求使雨水能顺畅及时地排出去,可以从( )方面进行考虑。
- A.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 B.尽量避免设置提升泵站
- C.结合郊区道路规划布置
- D.结合城市横向规划
-
管道埋深有一个最大限值,称为最大埋深。通常在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砂、石灰岩地层中,不超过( )。
- A.2m
- B.3m
- C.5m
- D.7m
-
污水量的变化情况常用变化系数表示,日变化系数等于( )。
- A.平均日污水量/最高日污水量
- B.最高日污水量/平均日污水量
-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
- D.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
-
选择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时应考虑的基本要求中,表述有误的是( )。
- A.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清洁河段
- B.尽可能减少泥砂、漂浮物、冰凌、冰絮、水草、支流和咸潮的影响
- C.应尽可能远离主要用水地区,以减少投资
- D.取水构筑物应建造在地质条件好、承载力大的地基上
-
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 )。
- A.0.15m
- B.0.20m
- C.0.25m
- D.0.30m
-
城市立体交叉中的减速道是( )。
- A.为匝道上的车辆加速驶入快速道路而设置的车道
- B.为快速道路上的车辆减速驶入匝道而设置的车道
- C.连接相交两条道路,为转弯行驶的车流而设置的交换道
- D.为车辆进出快速道路而设置的车道
-
交叉口设计车速为15~30km/h的主干路,其转角半径应为( )。
- A.10~15m
- B.15~20m
- C.15~25m
- D.25~30m
-
设置立体交叉的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适用于( )。
- A.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
- B.交通组织复杂的异形交叉口
- C.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
- D.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
—般根据实际经验,会车视距常按( )的停车视距计算。
- A.2倍
- B.3倍
- C.4倍
- D.6倍
-
与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因其变形过大而产生裂缝甚至破坏,因此常在较长建筑物勺适当部位设置( )。
- A.沉降缝
- B.竖缝
- C.防震缝
- D.伸缩缝
-
—般采用( )粒径的粗砂粘贴作为保护层,上人屋顶可铺30mm厚水泥板或大阶砖。
- A.1~3mm
- B.2~5mm
- C.3~6mm
- D.5~8mm
-
纵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 )。
- A.板一梁一纵墙一基础一地基
- B.板一横墙一基础一地基
- C.板一梁一外纵墙一外纵墙基础一地基
- D.板一梁一柱一柱基础一地基
-
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0m以上;同时,道路原则上不设( )部分,其最小纵度为0.3%,以利于建筑物之间的雨水排至道路。
- A.台阶
- B.平坡
- C.平台
- D.斜坡
-
当建筑物设进车道时,坡度为0.4%~3%,机动车通行最大坡度为( )。
- A.4%
- B.6%
- C.8%
- D.10%
-
页目功能分区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分配,要详细研究场地标高和( )的关系,合理组织人记、车流并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 A.场地面积
- B.城市道路
- C.车流情况
- D.人流密集程度
-
工业建筑及总平面设计中的场地应符合( )的要求。
- A.适应物料加工流程,运距短捷,尽量一线一用
- B.与竖向设计、管线、绿化、环境布置协调,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 C.主要货运路线与主要人流线路应尽量交叉
- D.力求增加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