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趋势权威试卷(八)
-
下列选项中为商业性开发过程的是( )。
- A.建设工程管
- B.项目构想与策划阶段
- C.建设用地的获得
- D.项目实施阶段
- E.销售与经营
-
政府根据法律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其主要的手段包括( )。
- A.规划手段
- B.管理手段
- C.政策手段
- D.监督手段
- E.财政手段
-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包括( )。
- A.有关技术规范、上层规划、有关政策文件等
- B.地形图、气象数据、工程地质数据、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数据和资料
- C.竖向规划图和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
- D.规划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依据、任务要求、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及场地现状分析、规划意图及方法等
- E.人文历史方面的数据及资料
-
根据城市设计工作范围的尺度,我国城市设计项目可分为( )。
- A.高观
- B.底观
- C.宏观
- D.中观
- E.微观
-
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成果的组成包括( )。
- A.宪法
- B.规划文本
- C.政策
- D.规划图纸
- E.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
-
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包括( )。
- A.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 B.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 C.小区内有一套完善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等
- D.小区规模与配套设施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应的小区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 E.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形式,可以由住宅与商业、文化、办公以及无污染工业等相结合
-
下列选项为乡和村庄规划编制指导思想的是( )。
- A.坚持因地制宜
- B.坚持循序渐进
- C.坚持协调发展
- D.计划发展
- E.可持续发展
-
城乡规划包括( )。
- A.中心规划
- B.镇规划
- C.乡规划
- D.村庄规划
- E.城镇体系规划
-
镇规划的依据是( )。
- A.人本主义原则
- B.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政策到位,措施得力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D.《镇规划标准》
- E.国家和地方对小城镇建设发展制定的相关文件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的是( )。
- A.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 B.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 C.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所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 D.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
- E.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包括( )。
- A.简洁性
- B.易查性
- C.地域性
- D.灵活性
- E.法制化管理
-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分为( )。
- A.控制性详细规划
- B.总体规划
- C.修建性详细规划
- D.详细规划
- E.修建设计
-
近期建设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
- A.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B.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 C.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D.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 E.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
下列选项中,属于确定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原则的是( )。
- A.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 B.强制性内容应当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确定
- C.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
- D.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 E.强制性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
城市消防工程设施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根据城市性质和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消防分区,全面考虑易燃易爆工厂、仓库和火灾危险较大的建筑、仓库布局及安全要求
- B.制定城市旧区改造消防工程设施规划
- C.确定消防训练、消防车通路的规划
- D.提出燃气管道、液化气站安全保护措施
- E.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
-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 )。
- A.保证城市、镇总体规划的有效落实的需求
- B.提出城镇近期内重要基础设施的需求
- C.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
- D.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 E.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
-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包括( )。
- A.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 B.自然环境的调查
- C.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 D.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 E.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
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A.均衡式
- B.集中式
- C.分散式
- D.轴带式
- E.分片组团式
-
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
- A.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 B.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
- C.区域环境的调查
- D.自然环境的调查
- E.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包括( )。
- A.定性分析
- B.频数和频率分析
- C.定量分析
- D.比较法
- E.空间模型分析
-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因地制宜的原则
- B.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原则
- C.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D.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 E.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包括( )。
- A.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
- B.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
- C.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 D.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 E.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
城市规划的作用包括( )。
- A.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 B.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 C.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
- D.改善人居环境
- E.保障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是( )。
- A.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 B.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 C.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 D.城市规划经济体系
- E.城市规划社会体系
-
我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包括( )。
- A.法律
- B.法规
- C.规范性文件
- D.其他规范文件
- E.标准规范
-
下列为我国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的是( )。
- A.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 B.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 C.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 D.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 E.1990年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
下列( )是世纪之交时期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 A.知识经济和创新城市
- B.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C.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 D.美国式的“新都市主义”
- E.加强社会协调,提高生活质量
-
对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与非基本经济部类
- B.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 C.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 D.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 E.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
-
下列选项对目前关于城市的一些主要理解或定义,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 B.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 C.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
- D.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 E.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
-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为了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地协调,下列关于这种协调主要体现的方面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空间和时序上有序安排城市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使城市的功能、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在满足各自要求的基础上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相辅相成,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 B.根据城市的公共利益,适时建设满足各类城市活动所需的公共设施,推进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优化
- C.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全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D.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
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基本因素的是( )。
- A.建设用地的管理
- B.城市规划的体制
- C.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 D.社会监督
-
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
- A.城市不具有系统性
- 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 C.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 D.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 E.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
商业性开发是以对( )的追求为出发点和核心。
- A.公共利益
- B.集体利益
- C.私人利益
- D.他人利益
-
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 )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 A.5个
- B.6个
- C.7个
- D.8个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的作者是( )。
- A.扬?盖尔
- B.简?雅各布斯
- C.凯文?林奇
- D.威廉?H?怀特
-
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原则的是( )。
- A.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促进风景名胜区功能和作用的全面发挥
- B.必须突出风景名胜区资源与环境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 C.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
- D.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住房奇缺,( )理论在英国和瑞典等国的新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 A.“邻里单位”
- B.“居住小区”
- C.“工业城”
- D.“田园城市”
-
为我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是( )。
- A.自然保护区
- B.风景名胜区
- C.森林公园
- D.地质公园
-
下列为住宅群体空间基本形式的是( )。
- A.贯通式
- B.内环式
- C.街坊式
- D.点群式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居住小区基本特征的是( )。
- A.小区规模与配套设施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应的小区人口规模为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 B.小区内有一套完善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
- C.将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 D.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
在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克莱伦斯?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 )理论。
- A.“田园城市”
- B.“邻里单位”
- C.“工业城”
- D.“居住小区”
-
下列属于乡的详细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
- A.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络建设与控制要求
- B.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以及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 C.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公用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 D.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及要求
-
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 )。
- A.对镇区近期需要进行建设的重要地区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 B.以镇区总体规划为依据,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 C.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 D.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
-
下列,选项中( )不为镇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 A.确定规划区内道路网络,对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安排
- B.建立环境卫生系统和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 C.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 D.确定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
乡总体规划期限为( )。
- A.5年
- B.10年
- C.15年
- D.20年
-
下列选项中为乡和村庄规划作用的是( )。
- A.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 B.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 C.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 D.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
“镇”的名称最早出现在( )。
- A.清代
- B.唐代
- C.北魏
- D.宋代
-
镇(乡)域规划的任务是( )。
- A.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
- B.落实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镇区、村庄规划的编制
- C.以镇区总体规划为依据,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 D.对镇区近期需要进行建设的重要地区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
下列选项中,为城乡的桥梁和纽带的是( )。
- A.郊区
- B.城关镇
- C.建制镇
- D.镇
-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 )为依据。
- A.总体规划
- B.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
- C.规划的综合性研究
- D.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
-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 A.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 B.保证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
- C.保证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与权威性相容的灵活性
- D.保证规划的地域性
-
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使规划设计既符合国家、地方建设方针,同时因地制宜具有项目特色
- B.介绍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思
- C.横向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
- D.说明住宅、医院、学校和幼托所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情况
-
下列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是( )。
- A.坚持多元化的编制主体的原则
- B.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 C.坚持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
- D.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不包括( )。
- A.指标体系与指标确定
- B.规定性与指导性
- C.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 D.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征的是( )。
- A.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 B.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 C.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 D.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步骤的是( )。
- A.全面检讨总体规划及上一轮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
- B.立足现状,切实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C.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 D.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 )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
- A.分区规划
- B.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
- C.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
- D.规划的综合性研究
-
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具体内容的是( )。
- A.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 B.依据总体规划,遵循优化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空间布局
- C.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 D.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
对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分阶段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
- B.是城市在一定年限内各个组成部分和各项建设的全面安排
- C.是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 D.是近期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
-
政府宏观调控城市发展最主要的手段是( )。
- A.确定重点发展地区,策划和安排重大建设项目
- B.立足现状,切实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C.对土地资源的配置
- D.重点研究近期城市发展策略,对原有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
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
- A.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B.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C.城市防灾减灾
- D.研究和确定城市微波通道,制定相应的控制保护措施
-
城市绿地是指( )。
- A.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 B.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
- 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
- D.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项规划之一,属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其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参与研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研究、协调城市绿地与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确定和部署城市绿地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发展
-
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主要内容的是( )。
- A.依据城市通信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对分区内的近、远期电信、邮政做微观预测
- B.研究和确定城市微波通道,制定相应的控制保护措施
- C.依据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提出城市通信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 D.划分无线电收发信区,制定相应主要保护措施
-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
- A.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方式,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布置垃圾处理场等各种环境卫生设施,制定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提出垃圾回收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 B.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合理预测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等需水量,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城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战略,提出水资源节约利用目标、对策,制定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 C.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合理选择水源,科学合理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乡生产、生活等需水量,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布置给水设施和各级供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
- D.根据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在满足不同用水水质标准条件下考虑将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后用于生态用水、市政杂用水、工业用水等,确定城市再生水厂等设施的规模、布局;布置再生水设施和各级再生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
-
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是( )。
- A.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 B.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 C.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 D.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
-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 )。
- A.一种独具特色、并同样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 B.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 C.城市交通的主体,分布在城市的每个地方;货运交通是货物的流动,其主要部分分布在城市外围的工业区和仓储区
- D.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
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是( )。
- A.工业用地的布置
- B.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 C.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 D.经济中心
-
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的空间是( )。
- A.市域城镇空间
- B.市域城乡空间
- C.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空间
- D.划定规划区的空间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指( )。
- A.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预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现实状况把握的准确与否是规划能否发现现实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关键作用的基础
- B.城市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
- C.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 D.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发展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矛盾和问题
-
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是( )。
- A.规划评估
- B.城市总体规划
- C.定期评估
- D.城乡规划
-
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 A.矿产资源
- B.水资源
- C.土地资源
- D.生态环境
-
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 ),是修改城乡规划的前置条件。
- A.规划评估
- B.前期评估
- C.定期评估
- D.后期评估
-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是( )。
- A.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 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 D.文献资料运用
-
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不包括( )的发展演变。
- A.经济
- B.社会
- C.政治状况
- D.人口
-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关键程序是( )。
- A.现状调研
- B.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 C.总体规划纲要
- D.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
城市总体规划是( )。
- A.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
- B.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预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现实状况把握的准确与否是规划能否发现现实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关键作用的基础
- C.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总体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
- D.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发展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矛盾和问题
-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 )。
- A.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 B.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 C.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 D.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
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 A.规划水平
- B.政策水平
- C.管理水平
- D.全球化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时应注意的原则不包括( )。
- A.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 B.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 C.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D.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
-
城镇体系规划是指( )。
- A.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 B.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
- C.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 D.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
下列选项中,对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
- B.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基础,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为依据
- C.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D.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
-
城市规划的制定体系的目的是( )。
- A.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 B.将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定规划付诸实施
- C.建立可以在实践中执行的合法的城市规划文件
-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结构体系
-
政府的基本职责是( )。
- A.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 B.城镇体系规划
-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 D.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不包括( )。
- A.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 B.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 C.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 D.城市规划经济体系
-
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不包括( )。
- A.城乡规划实施的经济规划
- B.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 D.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
我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不包括( )。
- A.法律和法规
- B.规章
- C.规范性文件和其他不规范文件
- D.标准规范
-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指( )。
- A.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但就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而言,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为
- B.既是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同时也是一项专门技术
- C.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 A.城市美化
- B.空想社会主义
- C.公司城建设
- D.法国巴黎改建
-
就整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城市体系结构重组,在垂直性地域分工体系的区位分布上出现了这样一些趋势.其中概述错误的是( )。
- A.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 B.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
- C.担当管理/控制职能的部门由于需要面对面的联系,需要紧靠其他的商务设施和为其服务的设施,需要紧靠政府及相关的决策性机构,所以一般都集中在大都市地区,这类职能部门将影响甚至决定世界经济运作的状况
- D.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制造/装配基地
-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的基本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 A.都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对全球资本的运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 B.作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总部的集中地,是全球或区域经济的管理/控制中心
- C.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这些城市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市场
- D.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房地产、法律、信息、广告和技术咨询等),以满足跨国公司的商务需求
-
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 )。
- A.霍华德
- B.凯伯里
- C.索里亚·玛塔
- D.勒·柯布西埃
-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是指( )。
- A.空想社会主义
- B.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C.法国巴黎改建
- D.公司城建设
-
有机疏散理论是指( )。
- A.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 B.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理论
- C.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理论
- D.随着大城市向外急剧扩展和城市密度的提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出现的空间上连接成片的城市密集理论
-
关于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信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借用一定的指标来进行测度、衡量
-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需要借用一定的指标来进行测度、衡量
- C.城镇化进程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进行测度、衡量
- D.一个重要自发作用就是推动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配置
-
在现代社会中,( )早已成为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 A.城市
- B.资源
- C.技术
- D.劳动力
-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是( )。
- A.城市与工业的关系
- B.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 C.城市与社会的关系
- D.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
全球城市区域是以( )为核心的城市区域。
- A.中心城市
- B.区域城市
- C.大都市
- D.全球城市
-
城市是( )。
- A.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
- B.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职业构成上是不同于乡村的地点
- C.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D.人口、资源、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等物质要素的高度集中进行生产、消费、交换过程的结果
-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 )。
- A.公元前2000年左右
- B.公元前3000年左右
- C.公元前4000年左右
- D.公元前5000年左右
-
汇集有全市性的行政、商业、文化等设施,是信息、交通、物资汇流的枢纽,也是第三产业密集的区域是( )。
- A.专业性公共中心
- B.城市公共中心
- C.中央商务区(CBD)
- D.全市性公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