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趋势权威试卷(七)
-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
- A.行政监督检查
- B.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 C.立法机构的监督检查
- D.建设用地的管理
- E.社会监督
-
常见的小区路网的基本形式包括( )。
- A.贯通式
- B.行列式
- C.内环式
- D.街坊式
- E.尽端式
-
城市规划的实施就是为了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地协调,这种协调主要体现在( )。
- A.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全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B.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 C.适应城市社会的变迁,在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取得相互之间的平衡,同时又不损害到城市的公共利益
- D.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空间和时序上有序安排城市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使城市的功能、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在满足各自要求的基础上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相辅相成,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 E.根据城市的公共利益,适时建设满足各类城市活动所需的公共设施,推进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优化
-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包括( )。
- A.规划文本
- B.规划说明书
- C.规划图纸
- D.基础资料汇编
- E.规划原则
-
如果仅仅从城乡规划体系来看,城市设计的落实手段主要包括( )。
- A.法律法规赋予城市设计什么样的地位
- B.通过设计方案、政策或导则指导下一层次的城乡规划或城市设计编制
- C.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审查如何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
- D.通过规划设计条件、设计导则或是方案评审直接指导具体的建设工程
- E.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或程序来保证城市设计的落实
-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保护规划应当包括( )。
- A.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 B.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 C.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
- D.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 E.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
镇规划的宏观指导性原则包括( )。
- A.科学合理性原则
- B.人本主义原则
- C.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 D.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
- E.因地制宜原则
-
集中布局的空间形态模式可分为( )。
- A.集中组团式
- B.分散式
- C.双城式
- D.块状式
- E.带状式
-
下列选项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的是( )。
- A.分析研究的基本要求
- B.规定性与指导性
- C.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
- D.规划方案与用地划分
- E.指标体系与指标确定
-
镇的规划等级层次在县域城镇体系中一般分为( )。
- A.县城关镇
- B.建制镇
- C.中心镇
- D.集镇
- E.一般建制镇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所谓强制性内容,是指( )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 A.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 B.城市总体规划
- C.城市详细规划
- D.修建性详细规划
- E.控制性详细规划
-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 B.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 C.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 D.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 E.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空间布局
-
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历程包括( )。
- A.从产生到规范
- B.不断的变革与探索
- C.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 D.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 E.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
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是( )。
- A.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分阶段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
- B.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 C.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
- D.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 E.近期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
-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 B.依据新区设计,紧凑发展
- C.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 D.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 E.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 )。
- A.集中式道路系统
- B.混合式道路系统
- C.自由式道路系统
- D.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 E.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
城市中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包括( )。
- A.防止废水污染要求
- B.防止工业废渣污染要求
- C.用地的形状和规模
- D.能源要求
- E.地形要求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
- A.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 B.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不小于1hm2
- C.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 D.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不得大于10hm2
- E.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占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50%~80%以上
-
按环境要素划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可分为( )。
- A.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 B.水环境保护规划
- C.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 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 E.工业污染控制规划
-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 )。
- A.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 B.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 C.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 D.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 E.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
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特点是( )。
- A.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 B.强制性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 C.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
- D.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 E.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时应注意的原则包括( )。
- A.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
- B.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 C.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D.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 E.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策性
- B.综合性
- C.实践性
- D.经济性
- E.民主性
-
我国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的构成包括( )。
- A.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 B.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 C.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体系
- D.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 E.城乡规划行政的横向体系
-
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包括( )。
- A.农业区位理论
- B.工业区位理论
- C.同心圆理论
- D.扇形理论
- E.多核心理论
-
城市规划的作用包括( )。
- A.保障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 B.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 C.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
- D.改善人居环境
- E.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为( )。
- A.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 B.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 C.城镇化启动阶段
- D.城镇化的缓慢阶段
- E.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
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包括( )。
- A.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 B.格迪斯的工业城市
- C.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 D.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 E.戈涅的学说
-
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的基本特征包括( )。
- A.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 B.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 C.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 D.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 E.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
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有形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
- A.人口的集中
- B.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 C.空间形态的改变
- D.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 E.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
下列属于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基本因素的是( )。
- A.建设用地的管理
- B.建设工程管理
- C.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
- D.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
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 )。
- A.是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 B.是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
- C.是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 D.在于使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得到全面的实施,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以下属于现行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手段的是( )。
- A.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 B.行政监督检查
- C.立法机构的监督检查
- D.社会监督
-
实施城市规划政府行为的管理手段是( )。
- A.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从规划实施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发展
- B.政府根据法律授权通过对开发项目的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所确立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内容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行为中得到贯彻
- C.政府运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行政权力,通过各类规划的编制来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 D.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城市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规划能够得到实施,也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作用
-
下列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原则的是( )。
- A.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
- B.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
- C.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原则
- D.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
《小型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的作者是( )。
- A.威廉?H?怀特
- B.扬?盖尔
- C.凯文?林奇
- D.简?雅各布斯
-
下列选项中,属于风景名胜区基本特征的是( )。
- A.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 B.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
- C.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 D.供社会公众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 )。
- A.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 B.按照居住区理论和原则,以人为核心,建设安全、卫生、舒适、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
- C.将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 D.居住区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其他建筑,主要是为居民生活配套的服务型建筑,是居住生活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涉及居民生活服务质量和方便程度
-
居住综合区是指( )。
- A.将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 B.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形式,可以由住宅与商业、文化、办公以及无污染工业等相结合
- C.在小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丽来的
- D.充分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体现资源节约、社会和谐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向型居住区布局形态的是( )。
- A.中心式
- B.围合式
- C.点群式
- D.绿轴式
-
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理论的是( )。
- A.克莱伦斯?佩里
- B.戈涅
- C.霍华德
- D.勒?柯布希埃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的是( )。
- A.规划文本
- B.图纸
- C.规划深度
- D.基础资料
-
对镇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经济发展平衡法:依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则,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相关指标和合理的劳动构成,以某一类关键人口的需求总量乘以相应系数得出小城镇镇区人口总数
- B.综合分析法: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叠加,是镇规划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法
- C.劳动平衡法:劳动平衡法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估算城镇人口规模
- D.环境容量法:根据多年人口统计资料所建立的人口发展规模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预测模型
-
下列不是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
- A.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 B.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 C.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 D.确定镇区性质、职能及规模,明确镇区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
-
乡的存在,主要依托于( )为主的农村地区。
- A.第一产业
- B.第二产业
- C.第三产业
- D.以上都是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镇规划作用的是( )。
- A.对镇行政区内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 B.管制空间资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生活生产环境的重要手段
- C.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
- D.一定时期内镇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的基本依据
-
镇与乡同为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实行直接管理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体制,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点,是依据我国( )设立的。
- A.宪法
- B.刑法
- C.民法
- D.行政法
-
“镇”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 )。
- A.公元2世纪
- B.公元4世纪
- C.公元6世纪
- D.公元8世纪
-
镇区是指( )。
- A.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 B.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 C.县和县级市平级,其区域经济和服务对象更侧重农村,它的中心是县政府所在地镇
- D.属于城市聚落,有其自身的镇区,同时,镇也含有其所辖的其他集镇和农村区域
-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 )。
- A.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
- B.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时刻考虑人是环境的使用主体,并且要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风俗习惯、文化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 C.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使规划设计即符合国家、地方建设方针,同时因地制宜具有项目特色
- D.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
-
下列不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特点的是( )。
- A.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 B.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
- C.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 D.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
-
关于对规划调整的相关规定,不包括( )。
- A.明确界定规划调整的含义范畴,规定调整的类型、等级、内容区分与相关的调整方式
- B.明确规定不同的调整内容需要履行的相关程序,一般应包括规划的定期或不定期检讨、规划调整申请、论证、公众参与、审批、执行等程序性规定
- C.根据城市设计研究,提出城市设计总体构思、整体结构框架,落实上位规划的相关控制内容;阐明规划格局、城市风貌特征、城市景观、城市设计系统控制的相关要求和一般性管理规定
- D.明确规划调整的内容、必要性、可行性论证、技术成果深度、与原规划的承接关系等技术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
下列选项中,为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基本依据的是( )。
- A.附件的内容与深度要求
- B.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 C.规划图纸内容与深度要求
- D.规划文本内容与深度要求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的是( )。
- A.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 B.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 C.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 D.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
-
土地使用兼容是指( )。
- A.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的规定
- B.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 C.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的规定
- D.对地块主要使用功能和属性的控制
-
城市的总体规划是指( )。
- A.近期内的或是当年的各项建设总的规划布置
- B.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益和经济运行效率
- C.城市在一定年限内各个组成部分和各项建设的全面安排
- D.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分阶段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
-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南北不通,东西不畅
- B.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
- C.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 D.城市人口的过度增长,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合理
-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 )为基础。
- A.总体规划
- B.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
- C.规划的综合性研究
- D.规划研究
-
现代城市规划是指( )。
- A.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 B.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但就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而言,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为
- C.既是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同时也是一项专门技术
-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 )。
- A.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
- B.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项规划之一,属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
- 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
- D.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
第一条电力驱动的地铁线路是1890年在( )开通的。
- A.法国
- B.伦敦
- C.美国
- D.德国
-
在城市干路网类型中,最常见的道路网类型是( )。
- A.环形放射式
- B.自由式
- C.方格网式
- D.混合式
-
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 A.城市交通
- B.城市交通系统
- C.城市公共交通
- D.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
水陆联运的枢纽是( )。
- A.公路
- B.铁路
- C.航空
- D.港口
-
城市道路的第一功能是( )。
- A.交通的通道
- B.组合型城市
- C.工业经济的发展
- D.组织城市的骨架
-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 )。
- A.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
- B.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 C.工业用地规划布局
- D.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
-
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源
- B.国家
- C.工业
- D.经济
-
城市用地的经济性评价是指( )。
- A.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对用地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
- B.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 C.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 D.合理地选择城市的具体位置和用地的范围
-
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中,不包括( )。
- A.工程地质条件
- B.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 C.气候条件
- D.绿化覆盖率
-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不包括( )。
- A.城市自然条件
- B.城市人口条件
- C.城市现状条件
- D.经济技术条件
-
最常见的城镇基本形式是( )。
- A.带型形态
- B.散点型形态
- C.集中型形态
- D.放射型形态
-
城市职能是指( )。
- A.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
- B.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城市规模对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有重要影响
- C.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 D.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
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是( )。
- A.城市性质
- B.城市职能
- C.城市发展目标
- D.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
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是( )。
- A.社会条件
- B.人工环境
- C.自然条件
- D.经济条件
-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重要目标是( )。
- A.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 B.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
- C.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 D.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不包括( )。
- A.文字说明
- B.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 C.图纸
- D.专题研究报告
-
下列不属于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 )。
- A.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 B.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 C.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 D.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
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成为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 )。
- A.全局性
- B.综合性
- C.公共性
- D.公共政策属性
-
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规定,对城镇体系的解释为( )。
- A.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 B.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的
- C.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 D.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
-
城镇体系指( )。
- A.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 B.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 C.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
- D.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下列不属于城镇体系规划类型的是( )。
-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或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包括直辖市以及其他市级形成单元)城镇体系规划等
- B.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 C.一个综合的多目标规划,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部门、不同空间层次乃至不同的专业领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 D.衍生型的城镇体系规划类型,例如都市圈规划、城镇群规划
-
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中,不包括( )。
- A.立法机构监督
- B.行政监督
- C.社会监督
- D.经济监督
-
以下对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级政府或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或其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决定的监督检查
- B.上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对政府相关部门涉及城乡规划实施行为的监督检查
- C.公众对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行为有权进行监督
- D.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是否符合城乡规划以及依法审批确定的规划条件和相关许可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
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为( )。
- A.编制工作报告经同意后,开展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的工作
- B.组织编制机关按规定报请总体规划纲要审查
- C.组织编制机关对现有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审批机关提出修编的申请报告
- D.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
下列对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概括错误的是( )。
- A.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 B.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 C.城乡规划的经济措施
- D.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
关于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 B.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机关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 C.组织编制机关对现有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审批机关提出修编的申请报告
- D.规划草案公告30日以内,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角度对城乡规划定义为( )。
- A.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 B.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 C.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
-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
( )被誉为现代城市设计之父,并于1889年出版的《城市建筑艺术》一书,提出了现代城市建设中空间组织的艺术原则。
- A.罗西
- B.克里尔兄弟
- C.卡米洛?西谛
- D.柯伊特
-
下列对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叙述错误的是( )。
- A.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B.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 C.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 D.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法国巴黎改建
-
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不包括( )。
- A.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B.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C.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D.从城市规划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是( )。
- A.城市美化
- B.公司城建设
- C.空想社会主义
- D.法国巴黎改建
-
现代城市化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是( )。
- A.经济化
- B.社会化
- C.能源化
- D.工业化
-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为( )。
- A.罗马
- B.古罗马
- C.希腊
- D.古希腊
-
( )承载着城市的主要活动,构成了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 A.农业用地
- B.居住用地
- C.工业用地
- D.公共用地
-
城市最显著的特征是( )。
- A.环境恶劣
- B.失业问题
- C.人口密集
- D.住宅紧张
-
城市与乡村的首要差别主要体现在( )的集中程度上。
- A.自然要素
- B.时间要素
- C.空间要素
- D.社会要素
-
下列对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 B.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
- C.从生活性城市空间到生产性城市空间
- D.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
人类社会主要空间形态与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是( )。
- A.工业
- B.城市
- C.农业
- D.乡村
-
市场经济早期是以( )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 A.国有企业
- B.乡镇集体经济
- C.分散家庭工业
- D.外资及混合型经济
-
城市是以( )为基本特征。
- A.人口密集
- B.要素聚集
- C.建筑密集
- D.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