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模拟测试四
-
城市规划实施中的经济机制是对( )的补充。
- A.行政机制
- B.财政机制
- C.社会机制
- D.法律机制
- E.管理机制
-
行政合理原则中合理的具体要求有:
- A.行政行为要符合客观规律
- B.行政行为要有充分的客观依据
- C.行政行为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D.行政行为要公平和公正
- E.行政行为要合乎社会秩序
-
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机制发挥作用,产生应有效力的条件是:
- A.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 B.法律、法规对行政程序和行政权限有明确、完整的授权
- C.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支持和服从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
- D.行政管理事物的主体明确,行政机构的结构完整
- E.有行使民主的实施队伍
-
( )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 A.自然区域
- B.人口多少
- C.面积大小
- D.隶属关系
- E.自然条件
-
下列关于消防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消防站主要按占地和装备状况划分为三级:一级消防站:拥有6~7辆车辆,占地 3000m2左右,二级消防站:拥有4~5辆车辆,占地2500m2左右
- B.消防站的服务半径,按在接警5分钟后,消防队可达到责任区的边缘为准,其责任区的面积以4—7km2为宜
- C.消防站应与医院、小学、托幼等人流集中的建筑保持30m以上距离
- D.消防站应位于责任区的中心,且应设于诸如城市干道一侧或十字路口附近等交通便 利之处
- E.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其间距不大于80m。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 3.5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0m,尽端式消防道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15m×15m
-
进行城市用水量预测和水量平衡的依据主要涉及以下( )。
- A.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
- B.公共建筑用水量
- C.城市水资源量
- D.工业企业用水量
- E.居民生活用水量
-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作为依据的有:
-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 B.区域规划
- 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 D.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E.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
-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应包括:
- A.步行道
- B.停车带
- C.绿化带
- D.行车带
- E.分隔带
-
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规定,近期建设规划,除要对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选址安排外,还应确定城市近期的______。
- A.发展目标
- B.发展方向
- C.发展计划
- D.发展规模
- E.空间布局
-
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因素不仅复杂多样,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处于派生因素层的有:
- A.高级商业金融集聚区
- B.城市基础设施
- C.环境质量
- D.文化教育设施
- E.绿化覆盖率
-
《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中要求,村庄整治应充分体现哪“四节”?
- A.节地
- B.节能
- C.节水
- D.节路
- E.节材
-
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的分析和认识,来确定城市的性质?
- A.在国民经济的职能
- B.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
- C.城市的物质组成要素
- D.城市的产业构成特点
- E.城市的用地构成特点
-
对于家庭构成的研究,主要是因为与城市的哪些方面的关系密切?
- A.城市社会的养老问题
- B.城市住宅
- C.城市生活和文化设施
- D.城市居住生活用地
- E.城市基础设施
-
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是;
- A.太原
- B.吉林
- C.沈阳
- D.杭州
- E.洛阳
-
以下哪些内容的调查,不宜使用问卷调查方式的是?
- A.对公众参与的建议
- B.居民对城市改建的意愿
- C.城市空间使用的行为
- D.人口的变动情况
- E.城市发展的相关信息
-
城市的位置可以通过经纬度给予确定,不同的经纬度对于城市来说主要界定了:
- A.在地球的位置
- B.时区
- C.距赤道的距离
- D.气候区
- E.距极地的距离
-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
- A.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
- B.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 C.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 D.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
- E.促进城市合理有序发展的保障
-
微电子等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也表现出相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特征分别是:
- A.研发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大都是科技创新园区
- B.高技术性的制造活动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园区
- C.大规模生产扩散到发展中国家
- D.用户服务集中在区域物流中心的各大城市地区
- E.用户分布在世界城市地区
-
关于城市与区域,以下的说法不够妥当或准确的是:
- A.生存的环境
- B.存在的基础
- C.发展的腹地
- D.发展的动力
- E.发展的条件
-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对于环境问题,可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 A.区域环境
- B.经济和城市规划
- C.建筑设计
- D.工程标准和规范
- E.开发政策
-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在______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天的城市规划界,一般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 A.城市规模
- B.人口密度
- C.城市土地
- D.城市经济
- E.城市绿化
-
以下哪些说法符合新城的的含义?
- A.人们对于1940年代中叶以后规划建设的城市称为新城
- B.新建城市的生活、文化设施与大城市相近似
- C.新建城市更强调城市的相对独立性
- D.新建城市中能解决人们的生活或工作问题
- E.这个新建城市基本是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城市
-
下面哪些形式是城市布局空间形态的最基本形态?
- A.星状式
- B.线状式
- C.集中式
- D.分散式
- E.组团式
-
雅典在城市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雅典卫城。雅典卫城的建筑群布局有哪些原则?
- A.坚固的
- B.防御功能较好的
- C.自由的
- D.宏伟的
- E.与自然环境和谐的
-
《管子》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影响主要有:
- A.最早阐述了生产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 B.提倡因地制宜的思想
- C.创立了古代的城市功能分区理论
- D.阐述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E.提出了人本主义思想
-
二战以后,为了更好地使城市物质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大都经历了城市更新。而在我国即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又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对于一些具有历史的大城市在其物质形态演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 A.新开发
- B.再开发
- C.更新
- D.增加基础设施
- E.环境整治
-
通常境况下,城市规划学科中沿用的城市化的含义涉及到哪几个学科的解释?
- A.人类学
- B.社会学
- C.人口学
- D.经济学
- E.地理学
-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不是城市发展动力的:
- A.基本经济部类
- B.非基本经济部类
- C.外向型经济
- D.内向型经济
- E.市场经济
-
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丁以出口加工类型为主的城市,与导致其出现的因素关系较弱的是:
- A.国家的经济发展
- B.区域经济的发展
- C.城市经济的发展
- D.全球经济一体化
- E.该国家加工技术的提高
-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规定,关于道路绿化,园林城市的街道绿化要按道路长度进行普及和达标,其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是:
- A.95% 80%
- B.95% 70%
- C.85% 75%
- D.85% 70%
-
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设施的形成与以下哪些项的关系不大?
- A.城市布局的变化
- B.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
- C.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
- D.科技的发展
- E.经济的发展
-
欧洲,现代意义上的历史保护开始于何时?
- A.与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同步
- B.19世纪末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 D.20世纪初期
-
在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的主要出入口多大范围内应设置市内公共交通车站?
- A.40m
- B.50m
- C.70m
- D.100m
-
绘制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总体规划图时,通常不绘入综合总体规划图中的线路是( )。
- A.给水和排水
- B,热力和燃气
- C.电力和电信架空线
- D.给水和燃气
-
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不包含:
- A.经济发展需求预测
- B.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 C.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 D.个体行为需求预测
-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不包括:
- A.低速让高速
- B.次要让主要
- C.生活让交通
- D.形成网络
-
在布置组团绿地时,只有当绿地的多少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以外,才可以计人绿化用地。
- A.1/5
- B.1/4
- C.1/3
- D.1/2
-
一般认为中心区道路间距在______m,密度为km/km2较适宜。
- A.300~500 4~5
- B.300~400 4~5
- C.300~500 5~6
- D.300~400 5~6
-
不属于城市内客运交通的是:
- A.步行交通
- B.自行车交通
- C.公共汽车
- D.轨道交通
-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用地的空间环境方面没有列入强制性内容的是:
- A.建筑密度
- B.容积率
- C.建筑高度
- D.建筑间距
-
某城市位于第Ⅳ气候区,拟建开发建设一个以中高层为主的居住小区,选择人均用地在多少符合国家规范。
- A.14~20m2/人
- B.17~24m2/人
- C.15~22m2/人
- D.15~20m2/人
-
2006年4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分区规划在交通方面的内容主要增加了;
- A.确定道路的走向
- B.停车场的问题
- C.有关轨道交通
- D.交通组织的问题
-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对于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未含:
- A.建设用地面积
- B.建设用地使用性质
- C.容积率
- D.人口容量
-
对于道路不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解决的是:
- A.断面形式
- B.交叉口形式
- C.控制点坐标
- D.道路走向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规定,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对于所涉及单位、公众的意见予以采纳的结果,应当如何对待。
- A.反映在方案中即可,无需过多的说明
- B.仅在说明书中反映
- C.公布
- D.单独通知
-
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时,不能突破( ):
- A.城市发展空间的要求
- B.行政管辖范围
- C.经济影响范围
- D.市域规划的范围
-
城市人民政府在提出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应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城市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其中不包括:
- A.城市规模
- B.空间布局
- C.发展目标
- D.城市功能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认为,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以______为指导,以______为基本目标。
- A.科学发展观 建设经济发达的社会
- B.生态环境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C.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D.生态环境观 建设经济发达的社会
-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建住宅需要使用耕地时,需要由哪一级别来划拨土地?
- A.村
- B.乡
- C.县
- D.地
-
按《村庄整治技术导则》,村庄整治规划要求完成的基本成果的三图不包括:
- A.现状图
- B.规划图
- C.道路图
- D.设施图
-
村庄整治要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剂利用的方针。没有提倡的是:
- A.多快好省
- B.就地取材
- C.厉行节约
- D.多办实事
-
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化四大类用地的总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为:
- A.50%~60%
- B.50%~75%
- C.60%~75%
- D.60%~80%
-
《村镇规划标准》中,基层村的道路系统分为几级?
- A.2
- B.3
- C.4
- D.5
-
根据描述,判断该用地为哪一类。该地块是经过规划设计的,拥有一定数量的相对固定人口,可以在此上学,建筑基本为4层以上的城市空间。
- A.二类居住用地
- B.三类居住用地
- C.教育科研用地
- D.工业用地
-
在某城市的一条主要道路中间设有宽度10m景观优美的绿化带,其上空架设了一条高压电线,这是该用地应为:
- A.防护绿地
- B.公共绿地
- C.供电用地
- D.道路用地
-
在对城市土地经济进行评价时,不是因子层的是:
- A.自然条件
- B.医疗设施
- C.绿化覆盖率
- D.道路网密度
-
当城市静风率较高时,可能产生:
- A.污染的可能性增长
- B.城市用地布局受到限制较小
- C.工业区和居住区可以随意布置
- D.建筑布局无需考虑风的影响
-
一般在学校规划设计时,对于体育运动场要注意朝向,下面朝向最适合的是:
- A.东西
- B.东南
- C.西北
- D.南北
-
太阳辐射的强度与日照率,在不同纬度和地区存在着差异,—般不会对建筑哪些产生影响?
- A.建筑的朝向
- B.建筑的开窗
- C.建筑日照间距的确定
- D.建筑的日照标准
-
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中,可以不考虑的是:
- A.水文地质条件
- B.气候条件
- C.地形条件
- D.地貌情况
-
一般将城市原有的规模及基础设施容量达到的极限称为:
- A.城市的环境容量
- B.城市能源供应能力
- C.城市合理规模的门槛
- D.城市的饱和度
-
城市规划工作中,家庭构成对于城市的居住生活的研究关系密切,但其中不属于城市规划考虑的是:
- A.城市住宅
- B.城市生活和文化设施
- C.城市生活居住区
- D.城市社会的养老问题
-
城市用地规模所指是:
- A.城市建设范围的用地大小
- B.规划期末城市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大小
- C.规划期末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
- D.城市现状建设范围的用地大小
-
各国城市的标准各有不同,其设市的标准中一般可以不根据:
- A.人口规模
- B.资源环境
- C.非农业人口比重
- D.政治、经济因素
-
关于城市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城镇户口的人口
- B.长期居住在城镇的人口
- C.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
- D.在城市有固定住房的人口
-
在城市规划中,遇到难以定量分析但又必须定量分析的问题,常会采用
- A.比较法
- B.线性分析法
- C.数理统计法
- D.离散分析法
-
对城市土地进行调查后,不必反映在图上的内容是:
- A.范围
- B.性质
- C.界限
- D.规模
-
下面哪种说法与城市性质所描述的不吻合?
- A.是城市所具有的特质
- B.是城市建设的总纲
- C.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
- D.城市总的发展方向
-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对于城镇体系的调查,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以及在更广泛区域范围内的作用,这里的更广泛主要是指:
- A.与该城市联系较密切的区域
- B.与该城市距离较近的区域
- C.该城市服务能辐射到的区域
- D.该城市的经济区域
-
降雨量及暴雨强度对城市的什么设施最有影响?
- A.防洪标准
- B.雨水管
- C.排水管
- D.道路纵坡
-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科学、系统的调查,其作用不是为了:
- A.把握城市发展的状况
- B.探索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 C.挖掘城市历史
- D.认识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
-
城市环境宏观规划的目标要求和环境保护战略措施落实到;
- A.各专项环境规划之中
- B.城市详细规划之中
- C.城市环境保护实施策略之中
- D.城市生态规划之中
-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几级?
- A.3
- B.4
- C.5
- D.6
-
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是哪一年?
- A.1986年
- B.1988年
- C.1991年
- D.1996年
-
以下各项,在198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哪项应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 A.经济建设
- B.社会发展
- C.法制建设
- D.区域发展
-
区域规划编制方法采取计划经济下的编制模式的代表是:
- A.中国
- B.前苏联
- C.美国
- D.前德国
-
哪项不符合对区域规划的描述?
- A.对区域内的工、农业进行规划
- B.对区域内的城镇体系进行规划
- C.对区域内的第三产业进行规划
- D.对区域内的工程设施进行规划
-
在不同的国家对于战略发展规划,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其叫法也不同,以下哪种规划不属于战略发展规划?
- A.我国的区域规划
- B.英国的地区规划
- C.新加坡的概念规划
- D.日本的地域规划
-
我国的开发控制基本上采用的是:
- A.图则式
- B.区划式
- C.判例式
- D.案例式
-
战略发展规划会对城市的一些具有长远影响的方面作出发展策略,可以不考虑的是:
- A.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 B.基础设施
- C.交通管理
- D.环境保护
-
我国的《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办法》,属于哪类法规?
- A.主干法
- B.配套法
- C.专项法
- D.相关法
-
规划行政体系一般分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种基本类型。具有中央集权较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 B.中国
- C.美国
- D.德国
-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规划逐渐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智能,大约是在什么时候?
- A.19世纪中期
- B.19世纪末期
- C.20世纪初期
- D.20世纪中期
-
城市规划通过哪方面的发挥,实现了其作用?
- A.城市物质空间
- B.城市道路系统
- C.城市空间布局
- D.城市的土地使用
-
在1978~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先后建立了多个经济特区,但不在其中的是:
- A.上海浦东新区
- B.珠海
- C.汕头
- D.厦门
-
新建的开发区相对于城市的建成区来说有许多优势,为外资企业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下哪条没有充分体现其优势?
- A.由于成片开发,易形成较理想的物质环境
- B.有较多的高层建筑
- C.基础设施水准较高
- D.边界明确,便于提供优惠政策
-
微电子等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也表现出相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特征不包括:
- A.研发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大都是科技创新园区
- B.高技术性的制造活动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园区
- C.大规模生产扩散到发展中国家
- D.用户分布在世界城市地区
-
柯布西耶在1922年发表的“明日城市”的规划方案,在交通组织上具有的特点是:
- A.强调垂直化
- B.快速化
- C.网络化
- D.立体化
-
哪方面不包含在环境规划基本原则中?
- A.土地资源
- B.能源
- C.自然资源
- D.污染和废弃物
-
以下哪条是《马丘比丘宪章》在认识城市时不包括?
- A.城市是由各种功能不同的地块组成的
- B.城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
- C.城市的个性和特点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
- D.城市是一个系统
-
以下的表述与西谛《根据艺术的原则建设城市》不符的是:
- A.在工业革命后期的一段时期内,城市建设出现了忽视城市空间艺术性的状况
- B.城市中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协调
- C.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的有机空间
- D.建立与城市功能相协调的区域空间
-
中国古代虽没有专门论述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书籍,但散见于许多的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没有记载这方面内容书籍的是:
- A.《商君书》
- B.《管子》
- C.《论语》
- D.《墨子》
-
下列哪项与《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形式不吻合?
- A.唐长安城的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 B.唐长安城的大明宫位于城市的北部
- C.钟鼓楼位于明清北京城的轴线上
- D.明清北京城西北角不方正
-
以下哪种表述符合中世纪的城市形态?
- A.有着整体秩序的米列都城
- B.有着整体的、内在有机秩序的威尼斯
- C.构图严谨、轴线对称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 D.有着轴线放射的道路、宏伟壮丽的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的巴黎
-
纵观世界,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德国
-
随着我国城市中核心家庭的增多,哪类设施成为了居住环境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A.安全设施
- B.停车设施
- C.健身设施
- D.教育设施
-
城市公园或广场的兴建对周围土地价格的影响将是:
- A.无影响
- B.基本不变
- C.上升
- D.下降
-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能使该城市成为区域的______。
- A.中心
- B.生长点
- C.增长极核
- D.经济体
-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的第四阶段是:
- A.专门化
- B.综合化
- C.区域化
- D.成熟化
-
以下哪种形式是中国古代都城不曾有过的?
- A.一套方城
- B.二套方城
- C.三套方城
- D.四套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