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全评价师二级试题【练习卷一】
-
个体防护是一种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 正确
- 错误
-
警告分为视觉警告、书面警告、听觉警告和气味警告。()
- 正确
- 错误
-
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 正确
- 错误
-
故障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故障发生的规律是不可知的。()
- 正确
- 错误
-
防火墙是防火用的,所以为了便于发生火灾时的人员逃生,应在防火墙上开逃生门。()
- 正确
- 错误
-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二类危险源。()
- 正确
- 错误
-
按《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的规定,凡在距离地面高度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 正确
- 错误
-
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大纲按规定由建设单位送审。()
- 正确
- 错误
-
重大危险源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 正确
- 错误
-
凡是用泵高速输送高电阻有机液体,而且在容器内自由落于液面上,或是通过过滤器或类似设备,都会产生静电。()
- 正确
- 错误
-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0),煤油的火灾危险性是乙类,所以生产、存放煤油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一定是乙类。()
- 正确
- 错误
-
进行安全评价时,利用具有密切关系(或相似)项目的有关资料,来代替被评价项目所缺少的资料。这种安全评价依据的安全评价原理是代替推算法。()
- 正确
- 错误
-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 正确
- 错误
-
正常运行不产生电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称为增安型电气设备。()
- 正确
- 错误
-
化学性爆炸按其性质可分为爆燃和爆轰,爆燃冲击波波阵面传播的速度比爆轰冲击波波阵面传播的速度快。()
- 正确
- 错误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正确
- 错误
-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 正确
- 错误
-
一般所说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
- 正确
- 错误
-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无需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列。()
- 正确
- 错误
-
物质危险的辨识只需从其理化性质、燃烧及爆炸特性方面进行分析与辨识。()
- 正确
- 错误
-
适宜用来对精密仪器火灾扑灭的灭火剂是 。 ( )
- A.泡沫
- B.水
- C.卤代烷
- D.磷酸铵盐于粉
-
危险化学品零售业务范围不包括 。 ( )
- A.爆炸品
- B.易燃液体
- C.氧化剂
- D.腐蚀品
-
在平均雷暴≤15d/a的地区,矿山工业场地及居民区建筑物或构筑物高度超过——的,应设置避雷针或避雷带以防雷击。 ( )
- A.5m
- B.20m
- C.15m
- D.10m
-
下列不属于事故基本特征的是 。( )
- A.事故的因果性
- B.事故的偶然性
- C.事故的潜在性
- D.事故的必然
-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电器设备必须是 。 ( )
- A.简单易操作型
- B.防爆或本质安全型
- C.低电压型
- D.全封闭型
-
下列 一不属于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其中一个层次。 ( )
- A.管理手册
- B.程序文件
- C.评价报告
- D.作业文件
-
我国在沿海11省、市自治区设立省级搜救中心,并设立了“ ”水上搜救中心。( )
- A.长江
- B.黄河
- C.珠江
- D.黑龙江
-
1988年1月1日颁布的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是 ,1997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 f )
- A.《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
- B.《电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标准》
- C.《石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综合评价办法》
- D.《兵器_丁业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 ”作为开头,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 ( )
- A.What…if
- B.IF…what
- C.How…if
- D.IF…how
-
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护部位不同,分为九类: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和护肤用品。下列防护用品中,安全带和安全绳属于一。 ( )
- A.呼吸护具
- B.听力护具
- C.眼防护具
- D.防坠落护具
-
我国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之一为千人死亡率,它表示在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一中,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 )
- A.正式工人
- B.全体人员
- C.在职职员
- D.全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
-
皮特森(Petersen)人失误致因分析,认为过负荷、人机学方面的问题和决策错误是造成()
- A.人失误的原因。
- B.机械失控的原因。
- C.危险化学品失控的条件。
- D.能量意外释放的因素。
-
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依据的设计文件是项目()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 B.建议书。
- C.施工图设计。
- D.设计说明书。
-
系统安全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的()
- A.危险源。
- B.人工作业。
- C.机械。
- D.人工作业与机械。
-
危险是事故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所以()
- A.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 B.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 C.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 D.当事故严重性相同时,危险与事故可能性无关。
-
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该过程包括:()
- A.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 B.评价危险程度。
- C.确定项目的安全性。
- D.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三类。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其中,()类、()类建筑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是全员参加安全管理、()、()。
-
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范围与目标、危险辨识、()、风险处理和(),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
安全教育的三个阶段是安全知识教育、()和()。
-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的意外释放。
-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有用机器代替人、()、耐失误设计、警告和()等。
-
专家评议法包括专家评议法和()二种
-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
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为什么会发生,以及()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化为(),或一种物质迅速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在瞬间释放出()的过程。
-
按可燃物性质不同,把火灾分为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和D类火灾。其中:A类火灾是指()火灾,B类火灾是发生在(易燃液体表面或可燃气体中)的火灾,C类火灾是发生在电气设备及其附近的火灾,D类火灾是发生在可燃金属表面的火灾。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的安全与健康,以及与生产资料和()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即有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规律、规程、条例、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总称。
-
有毒物质、()、有害粉尘和()等都是有害物质。
-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37个小类。这6大类分别是: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和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二十五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建议的过程。
-
“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2]45号”文件,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验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
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评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