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上午专家预测试卷7
-
竞赛用游泳池的( ),应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
- A.初次充水
- B.重新换水
- C.再次充水
- D.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
-
一般将建筑中水处理整个过程分为( )。
- A.前处理
- B.主要处理
- C.中心处理
- D.后处理
-
冷饮水管道应采用( )和相应管件。
- A.铜管
- B.铸铁管
- C.不锈钢管
- D.铝塑复合管
-
地漏的选择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
- A.应优先采用直通式地漏
- B.卫生标准要求高或非经常使用地漏排水的场所,应设置密闭地漏
- C.食堂、厨房和公共浴室等排水宜设置网框式地漏
- D.淋浴室内地漏的排水负荷,可按《淋浴室地漏管径》表确定
-
水质防护措施包括( )。
- A.城市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间接连接
- B.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直接连接
- C.生活饮用水池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分开设置
- D.当生活饮用水水池内的贮水,48h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宜设置水消毒处理
-
建筑内部给水竖向分区应符合的要求有( )。
- A.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
- B.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 C.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
- D.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系统管网内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0kPa
-
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质中,油类包括乳化油、浮油等,多来自( )工业。
- A.食品
- B.石油
- C.钢铁
- D.机械
-
污泥的自然干化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脱水方法,干化脱水主要依靠( )。
- A.渗析
- B.渗透
- C.撇除
- D.蒸发
-
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的主要优点是( )。
- A.理效率高,水质稳定
- B.对源污水水质、水量变化有较强适应性
- C.无需设置初次沉淀池
- D.剩余污泥量少
-
A2/O工艺具有( )功能。
- A.有机物氧化
- B.硝化
- C.生物反硝化脱氮
- D.脱氮除磷
-
污水处理后的出路有( )。
- A.重复使用
- B.灌溉田地
- C.工业用水
- D.排放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
-
格栅主要设计参数有( )。
- A.污水停留时间
- B.水平流速
- C.格条净间隙e
- D.过栅流速
-
排水管渠系统中,溢流井的构造形式有( )。
- A.溢流槽式
- B.截流槽式
- C.溢流堰式
- D.跳跃堰式
-
截流式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特点有( )。
- A.管渠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最短距离坡向水体
- B.沿水体岸边布置与水体平行的截流干管,在截流干管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溢流井,使超过截流干管设计输水能力的那部分混合污水能顺利地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水体
- C.必须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以便尽可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减少截流干管的尺寸和缩短排放渠道的长度
- D.在合流制管渠系统地上游排水区域内,如果雨水可沿地面的街道边沟排泄,则该区域可只设置污水管道
-
污水管道的衔接方法,通常有( )。
- A.水面平接
- B.管顶平接
- C.管中平接
- D.管底平接
-
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划分的类型有( )。
- A.合流制
- B.分流制
- C.截流制
- D.混合流制
-
循环水的冷却原理是通过水与空气接触,由( )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 A.介质散热
- B.辐射散热
- C.蒸发散热
- D.接触散热
-
氯胺消毒的具体方法包括( )。
- A.先氯后胺的氯胺消毒法
- B.化合性氯的氯胺消毒法
- C.先胺后氯的氯胺消毒法
- D.化合性胺的氯胺消毒法
-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一般由冷却水用水设备、冷却塔、给水设施、循环水泵、( )等组成。
- A.循环水处理装置
- B.补充水管
- C.循环水管
- D.排放水管
-
根据颗粒物在水中的沉淀特性,可以把沉淀分成( )类型。
- A.自由沉淀
- B.絮凝沉淀
- C.拥挤沉淀
- D.压缩沉淀
-
给水处理要求滤料应尽量( )。
- A.就地取材
- B.货源充足
- C.价格低廉
- D.价格适中
-
下列工艺中,( )是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水的常用工艺。
- A.澄清
- B.除臭
- C.消毒
- D.除味
-
从地质学、水文学、气象学角度出发考虑,水资源指海洋、地下水、冰川、( )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水体。
- A.护坡
- B.土壤水
- C.河川径流
- D.大气水
-
地下取水构筑物的管井一般由( )组成。
- A.井室
- B.井壁管
- C.过滤器
- D.沉淀
-
管网水力计算中,节点流量的类型包括( )。
- A.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等大用户集中流量,可作为节点流量
- B.城镇居民用水比较分散,经比流量、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计算后,分配到节点,作为节点流量
- C.工矿企业和公共建筑等大用户集中流量,可作为节点流量
- D.城镇居民用水比较分散,经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计算后,分配到节点,作为节点流量
-
对于输配水工程,有多种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的方法。评价中最为普遍的比较参数是( )。
- A.初投资
- B.使用成本
- C.总的寿命周期成本
- D.投资分析
-
居民( ),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量定额基础上,结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 A.生活用水定额
- B.综合生活用水定额
- C.新鲜水
- D.回用水
-
给水管道或渠道按其功能一般分为( )。
- A.输水管
- B.水塔
- C.配水管
- D.高位水池
-
根据当地农业灌溉、航运、水利等规划资料及( ),可以确定水源和取水构筑物的位置。
- A.水文资料
- B.城市的地形条件
- C.街道位置
- D.水文地质资料
-
给水处理是保证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 )组成的系统。
- A.构筑物
- B.输配水管
- C.废水处理系统
- D.自来水供给管网
-
对于卫生器具,在排水口以下不需设置存水弯的是( )。
- A.洗涤盆
- B.坐便器
- C.小便器
- D.污水盆
-
关于游泳池循环水过滤器的叙述中,下列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515—2003)的为( )。
- A.多层滤料过滤器的滤速宜采用20~30m/h
- B.过滤器反冲洗管道不得与市政给水管网间接连接
- C.过滤器宜采用气水反冲洗
- D.过滤器不宜多于两个
-
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中,灭火浓度和设计浓度的关系为( )。
- A.设计浓度是灭火浓度的1.6倍
- B.设计浓度即为灭火浓度
- C.设计浓度是灭火浓度的1.7倍
- D.设计浓度是灭火浓度的1.8倍
-
为建筑物安全考虑,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 )。
- A.防超压设施
- B.提升设施
- C.泄流设施
- D.溢流设施
-
关于标准喷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流量系数K=80,动作温度为68℃的洒水喷头
- B.流量系数K=80的洒水喷头
- C.流量系数K=80,动作温度为68℃的玻璃球洒水喷头
- D.流量系数K=80的玻璃球洒水喷头
-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 )给水方式。
- A.垂直分区减区
- B.不分区
- C.垂直分区串联
- D.垂直分区并联
-
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 )mg/L;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 )mg/L。
- A.30~50;15~25
- B.30~50;15~20
- C.30~55;15~25
- D.30~55:15~20
-
非水消防系统不包括( )。
- A.干粉灭火系统
- B.泡沫灭火系统
- C.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 D.二氧化氮灭火系统
-
中水预处理单元包括( )。①格栅②毛发去除器③初沉池④调节池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建筑物中水宜采用( )。
- A.部分完全分流系统
- B.原水污、废合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
- C.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
- D.全部完全分流系统
-
雨水设计流量是雨水排水系统最基本的参数,按降雨强度计算则各地区的气候条件( ),降雨强度计算公式( )。
- A.相同,不同
- B.不同,相同
- C.不同,不同
- D.相同,相同
-
关于喷头选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雨淋系统的防护区内应采用相同的喷头
- B.同一隔间内应采用相同热敏性能的喷头
- C.超出水泵接合器供水高度的楼层宜采用开式洒水喷头
- D.防护冷却水幕应采用水幕喷头
-
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 )m2,且人数不超过( )人时,可设1个安全出口。
- A.40,30
- B.60,50
- C.50,40
- D.30,20
-
消防水泵接合器( )m范围内应设置消火栓或消防水池。
- A.15~40
- B.15~20
- C.25~30
- D.30~45
-
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可分为( )等方法。
- A.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 B.调节、离心分离、沉淀、除油、过滤
- C.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
- D.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
-
泄压阀的设置要求不包括( )。
- A.当直接排放时,应有消能措施
- B.泄压水宜排入非生活用水水池
- C.泄压阀的泄水口,应连接管道
- D.泄压阀用于管网泄压,阀后应设置阀门
-
二级处理水中去除溶解性无机物无机盐类时,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 )。①中和②离子交换③电渗析④反渗透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泵前设置( ),功能是拦截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 A.沉砂池
- B.格栅
- C.隔油池
- D.沉淀池
-
污水量的变化系数指的是( )。
-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污水量的比值
- B.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 C.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 D.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
下列关于水管道水力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污水管道中的污水是均匀流
- B.污水管道中污水的流态属于重力流
- C.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坡度是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
- D.污水管道应按不满流设计
-
关于曝气生物滤池描述正确的是( )。
- A.曝气生物滤池后不设二次沉淀池
- B.曝气生物滤池不宜分别设置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
- C.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悬浮固体浓度不宜小于600mg/L
- D.曝气生物滤池的池型必须采用下向流进水方式
-
污水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包括( )。
- A.本段流量、沿线流量、转输流量和集水流量
- B.本段流量、集中流量和上游管段的流量
- C.本段流量、转输流量和集中流量
- D.本段流量、沿线流量和集中流量
-
下列不属于污泥预处理方法的是( )。
- A.热处理法
- B.化学调节法
- C.物理调节法
- D.冷冻法
-
水体自净的主要因素是( )。
- A.化学净化作用
- B.物理净化作用
- C.生物净化作用
- D.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
污水沉淀按悬浮物的性质、浓度和絮凝性能可分为( )。①自由沉淀②拥挤沉淀③区域沉淀④压缩沉淀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水体排放( )过多,会造成缓流水体(如湖泊、水库、海湾)的富营养化。
- A.汞、镉
- B.氮、汞
- C.氮、磷
- D.磷、硫
-
排水管渠的断面形式最常用的有( )。①半椭圆形②马蹄形③矩形④梯形⑤蛋形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城镇配水管网宜设计成( ),当允许间断供水时,可设计成( ),但应考虑将来连成( )的可能。
- A.树状管网;环状管网;树状管网
- B.树状管网;环状管网;环状管网
- C.环状管网;树状管网;环状管网
- D.树状管网;树状管网;环状管网
-
一般在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 )m。
- A.7~8
- B.2~3
- C.5~6
- D.4~7
-
某城镇的生活给水管网有时供水量不能满足供水要求,以下采用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 A.要求本城的用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用水,减少用水量
- B.从邻近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接管引水
- C.从本城镇某企业自备的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内部供水管网接管引水
- D.新建或扩建水厂
-
在支流、干流汇合的河段上取水,为防止所取的水泥沙含量过高或泥沙淤积,取水构筑物取水口位置宜设置在( )何处。
- A.支流河道出口处的上下游足够距离的干流河道上
- B.支流河道和干流河道汇合处夹角最小的地方
- C.支流河道出口处的干流河道上
- D.靠近支流河道出口处的支流河道上
-
给水系统可按供水方式分为( )供水系统。
- A.水泵、混合、重力
- B.水泵、压力、重力
- C.混合、压力、水泵
- D.重力、压力、自流
-
下列( )不是影响喷水池冷却效果的因素。
- A.布置方式
- B.水压、风速、风向、气象条件
- C.喷嘴形式
- D.喷嘴大小
-
( )适用于中型水厂(水量2~10万m3/d),单池面积不宜过大,每组滤池数不小于6池。
- A.双层滤料滤池
- B.移动罩滤池
- C.虹吸滤池
- D.无阀滤池
-
澄清池一般选用( )。
- A.砾石砌筑
- B.钢筋混凝土结构
- C.砂浆混合结构
- D.钢板
-
高层建筑中立管高度超过( )m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的补偿器。
- A.60
- B.40
- C.20
- D.30
-
气压水罐为压力容器应设置( )。
- A.安全阀
- B.增压阀
- C.减压阀
- D.调节阀
-
当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具有足够的水深或较好水质时,适宜采用( )取水构筑物。
- A.岸边式
- B.浮船式
- C.缆车式
- D.河床式
-
下列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温
- B.水的pH
- C.原水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
- D.溶液的酸碱性
-
在混凝过程中,既具有电性中和又具有吸附架桥作用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为( )。
- A.阳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
- B.阴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
- C.任何一种高分子混凝剂
- D.非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