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冲刺试卷(3)
-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草原是禁止开垦的,而且对( )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退耕还草。
- A.水土流失严重
- B.盐碱化
- C.有沙化趋势
- D.需要改善生态环境
-
对固体废物实行( )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则,简称“三化”原则。
- A.再利用
- B.减量化
- C.资源化
- D.无害化
-
当前,投资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建设项目可分为( )等。
- A.审批
- B.核准
- C.备案
- D.备查
-
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应当严格控制向( )排放。
- A.海湾
- B.半封闭海
- C.自净能力较差的海域
- D.湖泊
-
下列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入的危险废物有( )。
- A.含铜废物
- B.含铅废物
- C.医疗废物
- D.废植物油
-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促进( )的协调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A.社会
- B.人类
- C.经济
- D.环境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 A.责令限期安装使用
- B.责令重新安装使用
- C.处以警告
- D.处以罚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 )等作业。
- A.爆破
- B.挖掘
- C.钻探
- D.装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其中城市建设指导性专项规划的内容包括( )。
- A.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级城市专项规划
- B.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级城市总体规划(暂行)
- C.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 D.设区的市级以上城镇体系规划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 A.内水
- B.滩涂
- C.领海
- D.专属经济区
-
《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由( )联合颁布发的。
- A.国家经委
- B.原国家计委
- C.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 D.国家建委
-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的河道和湖泊管理范围内的禁止行为是( )。
- A.种植阻碍行洪的高秆作物
- B.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
- C.围湖造地
- D.河道采砂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规定,大气污染的重点城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高污染燃料的区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改用( )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 A.天然气
- B.液化石油气
- C.煤
- D.电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 B.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 C.分区推进,分类指导
- D.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A.徇私舞弊
- B.滥用职权
- C.玩忽职守
- D.弄虚作假
-
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内容的是( )。
- A.野生生物
- B.风景名胜区
- C.恒星
- D.铁矿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下列( )等情形或行为的评价机构,将予以注销登记。
- A.有效期满未获准再次登记的
- B.脱离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岗位2年以上
- C.以他人名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
- D.受刑事处罚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开发利用方案中的( )和土地复垦率等指标依法进行审查。
- A.开采回采率
- B.采矿贫化率
- C.选矿回收率
- D.矿山水循环利用率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提出,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在( )、防沙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
- A.涵养水源
- B.江河源头
- C.保持水土
- D.调蓄洪水
-
环境保护部负责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或委托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郭门组织对评价机构进行抽查,抽查主要对( )等进行检查。
- A.评价机构的资质条件
- B.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
- C.评价机构的技术能力
- D.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
-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包括( )。
- A.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 B.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 C.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 )。
- A.国家环境标准
- B.地方环境标准
- C.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标准
-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填报内容包括( )。
- A.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
- B.评价适用标准
- C.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 D.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
-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 B.实施该规划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结论和措施
- C.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
专项规划获得审批的必要条件有( )。
- A.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 B.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
- C.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查程序和时限
- D.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该提交( )。
-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 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 C.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 D.调查报告(表)或验收登记卡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有关规定,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 )方式。
- A.择伐
- B.皆伐
- C.统伐
- D.渐伐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 ),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 A.土地沙化的预防
- B.沙化土地的治理
- C.沙质土壤上植被的保护
- D.沙化土地的开发利用活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所称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 )。
- A.港口、码头、航道、滨海机场工程项目
- B.造船厂、修船厂
- C.滨海火电站、核电站、风电站
- D.入海口处的水利设施
-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脆弱区的( )及其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为恢复和重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 A.地理分布
- B.生态类型
- C.分布面积大小
- D.现状特征
-
《建设项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对( )作出具体规定,成为监督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
- A.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
- B.验收条件
- C.分类管理
- D.管理权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 )项目加以限制。
- A.牧业
- B.工业
- C.农业
- D.服务业
-
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 )的材料,并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 A.易回收
- B.易降解
- C.易分解
- D.低毒低害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
- A.燃煤发电机组
- B.水能发电机组
- C.燃油发电机组
- D.燃煤热电机组
-
在审批、抽查或考核中发现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主持完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质量较差,有下列( )情形的,环境保护部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 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出现较大失误
- B.评价机构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未及时报环境保护部备案的
- C.环境标准适用错误的
- D.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的
-
20世纪60年代英国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包括( )。
- A.关键技术
- B.关键因素
- C.关键途径
- D.关键居民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要控制和防治的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 )。
- A.工业固体废物
- B.液态废物
- C.有关的危险废物
- D.生活垃圾
-
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 )。
- A.农业用地
- B.大气
- C.农业用水
- D.生物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严禁在( )内采矿。
- A.生态功能保护区
- B.自然保护区
- C.森林公园
- D.风景名胜区
-
以建设项目的估算投资额为计费基础,并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方式计费,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的系数有( )。
- A.行业调整系数
- B.工作量调整系数
- C.环境敏感程度调整系数
- D.环境敏感性质调整系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功能区划是指依据海洋( )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定条件,界定海洋利用的主导功能和使用范畴。
- A.自然属性
- B.生态属性
- C.人文属性
- D.社会属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 ),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
- A.沙尘暴天气
- B.天然沙漠扩张
- C.沙质土壤上植被被破坏
- D.沙质土壤上覆盖物被破坏
-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 )。
- A.液态废物的污染环境的防治
- B.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
- C.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 D.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
-
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全过程可以分为( )等阶段。
- A.项目建议书
- B.可行性研究
- C.设计
- D.建设
-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 )的措施。
- A.防潮
- B.防水
- C.防渗漏
- D.防流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 A.专属经济区
- B.大陆架
- C.内水
- D.领海
-
环境保护相关法是指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法律,如( )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 )的原则。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
- C.保护优先
- D.综合治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 )。
-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D.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反映环境要素的素质是否符合人体健康要求,主要通过环境质量是否达标判断是否恶化的是( )。
- A.环境质量标准
- B.环境监测标准
- C.环境质量状况
- D.环境保护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下列不属于防洪区的是( )。
- A.洪泛区
- B.防洪保护区
- C.泄洪管辖区
- D.蓄滞洪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审批机关的违法行是指( )。
- A.在审批规划时,违法批准了应依法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
- B.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不附公众意见是否采纳说明的
- C.应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而未征求的
- D.违法批准了应依法做环境影响评价、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应当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
- A.国务院
-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 )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 A.10
- B.7
- C.15
- D.30
-
为了实施( ),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003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 B.科技兴国战略
- C.科学发展战略
- D.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战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采取( )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
- A.防渗漏
- B.分区域控制
- C.防流失
- D.分解总量控制
-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 )日内,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 A.10
- B.30
- C.45
- D.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称的固体废物不包括( )。
- A.放弃的固态物品
- B.放置的半固态物品
- C.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
- D.排入水体的废水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 )。
- A.专项评价
- B.重点评价
- C.全面评价
- D.分类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 )。
-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D.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 )审查批准。
- A.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 B.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D.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
根据向海域排放的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性质不同,对特殊污染源分别实行禁止、严格限制和严格控制排放。禁止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 )向海域排放。
- A.高、低水平放射性废水
- B.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
- C.低水平放射性废水
- D.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水
-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 )。
- A.分级管理
- B.分类管理
- C.分步管理
- D.分层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 )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 A.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量少
- B.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
- C.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
- D.原材料利用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机关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处( )的罚款。
- A.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 B.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D.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属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的( )。
- A.政府部门规章
- B.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 C.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 D.环境保护地方性规章
-
环境影响评价是( )性质,其收费应接受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的监督。
- A.经济服务
- B.监督服务
- C.技术服务
- D.咨询服务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规定,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并实行( )的制度,确保恢复面积不少于占用面积。
- A.“分级审批”
- B.“分类审批”
- C.“占一补一”
- D.“占一补二”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给予( )处罚。
- A.警告或记过
- B.警告或罚款
- C.限期改正
- D.限期改正并罚款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 A.责令限期改正
- B.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 C.责令停止试生产
- D.责令停止试生产,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 )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人生产或者使用。
- A.国务院
- B.省、自治区、直辖市
- C.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 D.原国家环境保护局
-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抓紧建立新开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 )。
- A.“三项必要条件”
- B.“四项必要条件”
- C.“五项必要条件”
- D.“六项必要条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尾矿、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防止造成( )。
- A.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B.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 C.环境污染
- D.生态破坏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安置移民,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的农牧民,( )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迁出,并妥善安置。
- A.当地林业主管部门
- B.当地农业主管部门
- C.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采取必要的措施。
- A.氮氧化物
- B.碳化物
- C.硫化物
- D.粉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所涉及的公众参与的实施主体是( )。
- A.规划编制机关
- B.规划设计机关
- C.规划实施机关
- D.规划审批机关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 )日内,完成验收。
- A.10
- B.15
- C.20
- D.30
-
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都有权核发评价证书,实行( )。
- A.两级核发、一级管理
- B.一级核发、两级管理
- C.统一核发、一级管理
- D.两级核发、两级管理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每年须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年度业绩报告表”,于( )前报环境保护部,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本年8月底
- B.本年12月底
- C.次年3月底
- D.次年8月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工业企业应当加强( ),配备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计量器具,建立水耗统计和用水状况分析制度。
- A.节水管理
- B.适用的节水技术的改进
- C.用水计量管理
- D.节水计量设施的改进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水库应当经( )批准。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 D.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 )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 A.2
- B.3
- C.5
- D.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用( )措施,防止污染大气。
- A.除尘
- B.清洁
- C.防燃、防尘
- D.密闭
-
土地沙化是指因( )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
- A.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
- B.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 C.气候变化或人类不合理活动
- D.人类不合理活动
-
下列不属于规划编制单位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有失职行为的是( )。
- A.编制机关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时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评价结论失实的
- B.应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而未征求的
- C.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做环境影响评价的
- D.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不附公众意见是否采纳说明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 )危险废物。
- A.收集
- B.运输
- C.转移
- D.贮存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类别进行登记,所在单位为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机构的人员可申请( )。
- A.核工业类环境影响评价
- B.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 C.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 D.交通运输类环境影响评价
-
申请环境影响的甲级评价机构应具备20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 )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A.10
- B.8
- C.8
- D.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划分的内容有( )。
- A.环境风险评价
- B.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C.生态环境评价
-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198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费用,实行按( )的原则,并从可行性研究费用中支出。
- A.工作量收费
- B.计价收费
- C.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具体情况
- D.标准工时计价收费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中,远期目标,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国( )以上的城市达到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标准。
- A.30%
- B.40%
- C.50%
- D.全国大部分地区
-
我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和各相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对( )实施监督管理相结合。
- A.环境污染预防和资源保护
- B.环境污染防治和节约资源及资源回收
- C.环境污染预防和节约资源及资源回收
- D.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名录。
- A.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
-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 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 )核准。
- A.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
-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C.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 )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 A.10
- B.30
- C.15
- D.45
-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 )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 A.国土资源部
- B.国务院
-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D.水行政主管部门
-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 )审批。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B.省、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
- D.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严格限制向海域排放( );确需排放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辐射防护规定。
- A.高水平放射性废水
- B.中水平放射性废水
- C.低水平放射性废水
- D.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执行( )标准。
- A.单化产品能耗限额
- B.国家规定相关
- C.单位产值能耗限额
- D.单位面积能耗限额
-
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相关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的是( )。
- A.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 B.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D.积极发展环保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