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第 117 题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下列类型的水不计入污水排放量的是( )。

  2. 第 116 题划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是( )。

  3. 第 115 题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 )。

  4. 第 113 题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地表水评价时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应包含( )。

  5. 第 114 题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关于评价工作分级时影响范围的划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6. 第 112 题下列属于验收调查重点的是( )。

  7. 第 111 题《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的规划是( )。

  8. 第 109 题下列关于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9. 第 110 题下列情况需要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一级工作的是( )。

  10. 第 108 题下列关于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

  11. 第 106 题关于验收调查工作对运行工况的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2. 第 107 题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 )决定。

  13. 第 104 题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情况,应考虑( )时段。

  14. 第 105 题下列选项属于大气三级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是( )。

  15. 第 103 题下列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二类区的是( )。

  16. 第 101 题水质参数所选择的常规参数根据( )可适当删减。

  17. 第 102 题下列条件属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的是( )。

  18. 第 100 题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 )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9. 第 99 题规划环评中规划涉及的环境问题可按( )几大类分别表达。

  20. 第 97 题在制订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区总平面布置要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 )。

  21. 第98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中必须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下列属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的是( )

  22. 第 96 题验收报告的结论与建议中需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主要包括( )。

  23. 第 95 题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24. 第94题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有( )。

  25. 第 93 题下列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

  26. 第 92 题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时须将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突出开发区( )的合理性。

  27. 第 91 题下列属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是( )。

  28. 第 90 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的编制要求。

  29. 第 88 题轨道交通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信噪比作为无线电干扰电磁环境的评价量,在评价信噪比时判断电视图像受影响的程度,目前各国多采用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推荐的图像损伤制( )评分标准。

  30. 第 87 题对于2级生态环境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 )。

  31. 第 89 题大气评价等级确定中Pi=ci/ c0i×100%,其中c0i说法不正确的是( )。

  32. 第 85 题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

  33. 第 86 题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 )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34. 第 84 题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50 m3/s,其水域规模为 ( )。

  35. 第 83 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中第一章是( )。

  36. 第 82 题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 )。

  37. 第 80 题对于稳态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

  38. 第 81 题环境风险评价一级评价应按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 )。

  39. 第 78 题SO2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日均值。

  40. 第 79 题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l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6 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41. 第 77 题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风险类型可分为火灾、爆炸和( )三种类型。

  42. 第 76 题大气稳定度等级划分中地面风速系指( )。

  43. 第 75 题对于工业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

  44. 第 74 题开发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时,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开发区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 )。

  45. 第 73 题某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 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 )开展工作。

  46. 第 72 题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上,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应该在( )之后开始。

  47. 第 71 题《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第一类污染物六价铬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mg/L。

  48. 第 69 题( )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

  49. 第 70 题轨道交通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无线电干扰电磁环境评价量( )。

  50. 第 68 题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 )。

  51. 第 66 题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要给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实际采取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的对照、变化情况,并对变化情况予以必要的说明;对无法全面落实的措施,应( )。

  52. 第 67 题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最低不得低于( )m。

  53. 第 64 题类她表水环境质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限值是( )mg/L。

  54. 第 65 题某地铁地上线路,评价范围内含适用于0类标准的地区,其运营前后噪声级变化量为2~4 dS(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按( )评价开展。

  55. 第 63 题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作情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 )的情况下进行。

  56. 第 62 题某工程影响一个生态因子,影响的范围为50km2,物种的多样性减少45%,此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 )。

  57. 第 61 题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包括对规划方案的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时间跨度识别和( )。

  58. 第 59 题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 )模式。

  59. 第 60 题开发区主要从( )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60. 第 57 题对于交通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

  61. 第 58 题海水水质分为( )。

  62. 第 54 题下列关于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63. 第 55 题凡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 )。

  64. 第 56 题大气环境评价中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要求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65. 第 52 题无组织排放可简化为( )排放。

  66. 第 53 题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必须保证污染源的排放符合( ),同时最终环境影响也应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67. 第 50 题大气环境影响一、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中规定须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 )。

  68. 第 51 题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和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 )的集中转换及其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

  69. 第 47 题噪声评价中当工程预测的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 )的噪声级。

  70. 第 48 题对于一个地面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排水量为30 000 m3/d,那么其评价范围的某大中型湖泊,需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71. 第 49 题某水库枯水期平均水深8 m,水面面积30 km2,其水域规模为( )。

  72. 第 45 题下列关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第l类场和第Ⅱ类场的场址选址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73. 第46题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的颗粒物。

    • A.<100mm
    • B.<100μm
    • C.<10μm
    • D.<10μm
  74. 第 43 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适用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 )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75. 第 44 题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 )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76. 第 42 题某中河断面宽深比为25,弯曲系数1:5,则可简化为( )。

  77. 第 40 题TSP和SO2的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天至少有( )。

  78. 第 41 题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其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

  79. 第 38 题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 )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80. 第 39 题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

  81. 第 36 题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 )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l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82. 第 37 题《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适用于(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83. 第 35 题《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96)中所规定的常规污染物不包括( )。

  84. 第 34 题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中,收集评价区及其界外区的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

  85. 第 33 题大气环境评价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 )。

  86. 第 31 题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 )直径≤1 00 μm的颗粒物。

  87. 第32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 )的技术依据。

  88. 第 30 题对于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为评价范围( )。

  89. 第 28 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 )。

  90. 第 29 题《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88)适用于发生的( )、冲击振动和( )。

  91. 第 26 题S02、C0小时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小时至少有( )min 的采样时间。

  92. 第 27 题声环境三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 )。

  93. 第 25 题在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振动预测量包括轨道交通列车通过时段的振动级VLz10和VLzmax值,评价量为( )。

  94. 第 24 题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的规定,二级公路两侧区域属于( )声环境功能区。

  95. 第 22 题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l 500 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50%,最远影响距离为800 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

  96. 第 23 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规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所包含的环节不包括以下哪项( )。

  97. 第 21 题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5 000 m3/d,污水中污染物就一种,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为8个,排水进入一条多年平均流量为100 m3/s的河流,该河流环境质量标准执行Ⅲ类。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 )开展工作。

  98. 第 20 题下列正确的标准限制值是( )。

  99. 第 19 题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通常考虑( )因素。

  100. 第 17 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的编制要求。

  101. 第 18 题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 )、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

  102. 第 15 题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 )的影响。

  103. 第 16 题某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环境质量现状超过标准,其评价等级判定一般( )。

  104. 第 13 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城市轨道交通》中环境振动影响评价: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 )。

  105. 第 14 题《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氧化氮的年、日均的三级浓度限值分别为( )mg/m3和( )mg/m3

  106. 第 12 题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 )。

  107. 第 10 题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

  108. 第 11 题《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02的二级标准的1小时平均和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是( )mg/m3

  109. 第 9 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颗粒物模式(倾斜烟羽扩散模式)适用于排气筒排放的颗粒物粒径( )的污染物。

  110. 第 8 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 )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111. 第 7 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 )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12. 第 6 题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1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4 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113. 第 5 题某二级评价项目,需调查河口水质,一般情况下,应调查( )。

  114. 第 4 题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 )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115. 第 1 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中分析在没有本拟议规划的情况下,区域环境状况/行业涉及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即( )影响分析。

  116. 第 2 题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 ),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117. 第 3 题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 m处应设置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