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环评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评价技术方法练习卷(1)
-
成果参照法是把( )的实际评价结果作为参照对象,用于评价一个新的环境物品。
- A.旅行费用法
- B.人力资本法
- C.隐含价格法
- D.调查评价法
-
对于无组织排放,一般确定的方法有( )。
- A.物料衡算法
- B.类比法
- C.资料收集法
- D.反推法
-
对某项工程拟建场址 3 km范围内不同栖息地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按其出境的危险程度可分为( )
- A.濒危类
- B.濒灭类
- C.普遍类
- D.特殊类
- E.由特别法律监督控制和保护类
-
环境影响按影响性质分( )。
- A.间接影响
- B.可恢复影响
- C.直接影响
- D.不可恢复影响
- E.有利影响
-
对于建设项目工业区水量包括( )
- A.间接冷却水量
- B.工艺用水量
- C.锅炉给水量
- D.生活用水量
-
下列选项属于环境风险应急计划区规定的危险目标的有( )。
- A.紧急区
- B.环境保护目标
- C.贮罐区
- D.装置区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三级评价附表不包括( )。
-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 B.污染源调查清单
- C.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 D.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
-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中,能定量反映的有( )。
- A.数学模式法
- B.类比调查法
- C.物理模型法
- D.专业判断法
- E.列表法
-
下列选项,关于生态影响补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就地补偿建立的新系统要与原系统完全一致
- B.异地补偿要注意补偿地点和补偿形式与建设地区生态类型和功能的联系
- C.补偿可在当地,也可在异地
- D.异地补偿应在补偿量上与原系统等当量
-
下列有关云量的概念,正确的是( )。
- A.总云量大于8即为阴天
- B.总云量为高云量和低云量之和
- C.一般认为总云量大于4即为晴天
- D.云以不同的高度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
-
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为( )。
- A.二氧化碳
- B.氨气
- C.硫化物
- D.甲烷
-
下列方法属于事故风险源项的定性分析方法的有( )。
- A.加权法
- B.类比法
- C.因素图法
- D.事件树分析法
-
环境的使用价值通常包含( )。
- A.间接使用价值
- B.直接使用价值
- C.选择价值
- D.非使用价值
-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包括( )。
- A.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的对策和措施的制度和方法
- B.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制度和方法
- C.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制度和方法
- D.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的对策和措施的制度和方法
-
环境敏感区包括( )。
- A.社会关注区
- B.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 C.需特殊保护地区
- D.厂矿企业工作区
-
国家对部分行业公布了清洁生产指标基础数据,包括( )。
- A.炼油
- B.印染
- C.电镀
- D.采矿
- E.房地产
-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工作内容包括( )
- A.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 B.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 C.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 D.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
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 ),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 A.工程特点
- B.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
- C.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
- D.敏感目标的规模
-
生态完整性评价指标包括( )。
- A.生态连续性
- B.生物多样性
- C.生产力水平
- D.生物量高低
- E.生态可恢复性
-
建设项目验收重点的确定依据包括( )。
- A.项目可研、批复以及设计文件确定的建设项目规模、内容、工艺方法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设施,包括监测手段,各种生态保护设施
- 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规定应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污染物排放、敏感区保护、总量控制等要求
- C.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针对建设项目提出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文件
- D.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的敏感区,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 E.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 )。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B.竣工验收制度
- C.“三同时”制度
- D.环境监理制度
- E.排污收费制度
-
下列方法中可以预测湖泊中的营养盐符合预测模型的是( )。
- A.V01lenweider负荷模型
- B.S-P模型
- C.湖泊水质箱模型
- D.Dillon负荷模型
-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
- A.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 B.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 C.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 D.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
生态完整性评价指标不包括( )。
- A.生态连续性
- B.生物多样性
- C.生产力水平
- D.生物量高低
-
一般容积大、水深深的湖泊,通常水温的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中间层(温跃层)和下层,其中溶解氧浓度最高的是( )。
- A.上层
- B.中间层
- C.下层
- D.三层溶解氧浓度均接近
-
下面关于厂界噪声监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厂界噪声监测点位一般设在工业企业单位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对应被测声源的地方
- B.监测点位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m的位置,厂界如有围墙,测点不必高于围墙
- C.同时应该设点测背景噪声,必要时设点测源强噪声
- D.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确定的厂界周围噪声敏感区域内的医院、疗养院、学校、科研单位等建筑物应分别设点监测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废弃物无组织排放的监测频次一般不得于( ),每天( ),每次连续1h采样或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样4个。
- A.1d 2次
- B.1d 3次
- C.2d 3次
- D.2d 4次
-
大气的自净能力包括( )。
- A.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沉积
- B.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化学转化
- C.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机制
- D.平流输送、湍流扩散
-
某处因噪声污染需安装隔音设施花费80万元,那么,噪声污染的环境影响损失是80万元,则此种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方法是( )。
- A.隐含价格
- B.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 C.机会成本法
- D.防护费用法
-
对于高架连续点源,在风速为3 m/s,有效高度为H时,地面最大浓度为Cm,试求当风速为 5m/s,有效高度为H/2,地面最大浓度是Cm的( )倍。
- A.5/6
- B.3/5
- C.6/5
- D.3
-
某企业锅炉烧煤20t/h,含硫量3%,燃烧后有80%的SO2自烟囱排出,脱硫效率为85%,若排气筒有效烟云高度为60m,烟囱出口高度处的风速为5m/s。在大气稳定度为C级时,在排气筒下风向800m处,垂直平均风向轴线水平距离70m处评价点所增加的SO2浓度值为( )mg/m3。(已知σy=85.43,σz=49.25)
- A.0.344
- B.0.166
- C.0.172
- D.0.128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标准选用的原则错误的是( )。
- A.国家、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 B.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以及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 C.建设项目环保初步设计中确定的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 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可交叉执行
-
某工厂内有4种机器,声压级分别是84DB、82DB、86DB、89DB,它们同时运行时的声压级是( )DB。
- A.94
- B.92
- C.95
- D.98
-
某地监测PM10。的浓度是0.45mg/m3,质量标准是0.15mg/m3,则超标倍数是( )。
- A.1倍
- B.2倍
- C.3倍
- D.4倍
-
在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 )的平行样。
- A.5%
- B.10%
- C.50%
- D.100%
-
大气环境监测时,其监测点应在15~20 m以内避开绿色乔、灌木,要在建筑物高度的 ( )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
- A.1.5
- B.2.0
- C.2.5
- D.3.0
-
某厂有一台链条炉(烟气中的烟尘占灰分量的80%),装有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0%,用煤量为1.8t/h,煤的灰分含量为25%,含硫率2%。该锅炉 SO2的排放量是( ),烟尘的排放量是( )。
- A.16000mg/s 20kg/h
- B.16000mg/s 20g/s
- C.32000mg/s 10kg/h
- D.32000mg/s 10g/s
-
不属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的生物指标的是( )。
- A.BOD
- B.藻类种类和组成、密度
- C.生物多样性指数
- D.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类和生物量
-
城市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渠设置紫外线灯照射设施的作用是( )。
- A.增加外排尾水中溶解氧含量
- B.使水中致病微生物死亡或灭活
- C.进一步处理COD
- D.脱除水中的氨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体富营养化定义:人为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增加对其水生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
- B.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是磷增加,同时也与氮含量、水温及水体特征有关
- C.土壤允许流失量定义:长时期内能保待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 D.类比法定义:通过既有开发工程及其已显现的环境影响后果的调查结果来近似地分析说明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
-
有一建设项目在1997年12月31日前通过环评批复,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中的规定,该建设项目应执行( )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A.Ⅰ时段
- B.Ⅱ时段
- C.Ⅲ时段
- D.Ⅳ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