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模拟题练习(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环境辐射监测的一般要求》(GB/T 15950—1995)中规定,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在运行前阶段所需的地下水资料应该收集 (  )。

    • A.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 B.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
    • C.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附近区域和潜在受影响含水层地下水水位
    • D.地下水含水层中有关元素的分配系数
    • E.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附近区域和潜在受影响含水层厚度
  2. 绘制污染工艺流程时,应注意包括(   )。

    • A.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
    • B.有化学反应的工序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和副反应式
    • C.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
    • D.涉及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
  3. 生态环境敏感性目标定义包括(   )。

    • A.法定的敏感性目标
    • B.科学评价认定的敏感性目标
    • C.社会的敏感性目标
    • D.局部地域的敏感性目标
  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大气有组织排放的点源,应对照行业要求,考核(  )。

    • A.最高允许排放速串
    • B.周界外最高浓度点浓度值
    • C.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D.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
  5. 下列关于生态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生态制图是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
    • B.生态制图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
    • C.生态制图不能直接用于影响评价
    • D.生态制图有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两种方法
    • E.生态制图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表达方式
  6. 下列哪些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要求(   )。

    • A.突出自然环境的识别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可忽略
    • B.项目涉及的环境保护要求
    • C.项目类型、规模等特性
    • D.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 E.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
  7.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 A.工艺过程分析
    • B.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
    • C.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 D.厂址开发利用分析
    • E.非正常工况分析
  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 12524—90)中规定,有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仪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测量仪器为积分声级计,其性能至少应符合《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T 3785—1983)中对Ⅱ型仪器的要求
    • B.测量仪器也可使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但仪器的动态范围应不小于50 dB,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C.测量仪器为积分声级计,其性能至少应符合《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T 3785—1983)中对Ⅰ型仪器的要求
    • D.测量仪器也可使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但仪器的动态范围应不小于45 dB,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E.测量仪器为积分声级计,其性能至少应符合《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T 3785—1983)中对Ⅲ型仪器的要求
  9. 环境风险评价中,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

    • A.应急响应机构
    • B.应急响应条件
    • C.应急场所排查
    • D.应急培训计划
  10. 大气环境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 B.调查大气中各微量组分的通量
    • C.为环境保护做宣传
    • D.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1. 关于河流水质采样,不符合断面上的取样垂线确定原则的是(  )。

    • A.大河、中河,河宽小于50m,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两条垂线
    • B.大河、中河,河宽小于80m,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两条垂线
    • C.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 D.特大河由于水面较宽,在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应适当增加
  12. 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   )。

    • A.4次
    • B.6次
    • C.8次
    • D.10次
  13. 某建设项目废气中S02的等标排放量是5.3×108,且该项目位于平原地区,则该项目大气的评价等级为(  )。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14. 高斯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 A.梯度输送理论
    • B.相似理论
    • C.统计理论
    • D.质量守恒理论
  15.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衰减与下列(  )因素有关。

    • A.噪声的固有频率
    • B.点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
    • C.噪声的声速
    • D.噪声的原有噪声级
  16. 有关水环境现状调查正确的有(  )。

    • A.当上游附近有敏感区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
    • B.对于水环境为一级评价时,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丰水期和枯水期
    • C.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三级评价的各类水域须调查丰水期
    • D.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量情况
  17. 固体废物监测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   )的平行样。

    • A.5%.
    • B.10%.
    • C.8%.
    • D.15%.
  18. 关于河道水流形态的基本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河网地处沿海地区,往往受到径流或潮流顶托的影响,流态复杂
    • B.河道断面为棱柱形且底坡均匀时,河道中的恒定流呈均匀流流态
    • C.河道形态变化不剧烈,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缓慢,称为渐变流
    • D.洪水季节或上游有电站的不恒定泄流或河道位于感潮段等,河道中水流处于恒定流流态
  19. 在工程和环评实践中最普遍应用的是基于统计理论而建立起来的(   )模式。

    • A.正态扩散
    • B.帕斯奎尔
    • C.赫-帕斯奎尔
    • D.萨顿
  20. 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编制(   )。

    • A.环境影响报告表
    • B.环境影响报告书
    • C.环境影响登记表
    • D.环境影响登记书
  21. 下面施工方案中,不正确的作法是(  )。

    • A.在公路、铁路、管线施工中控制作业带的宽度,可大大减少对周围地带的破坏和干扰
    • B.在草原地带,控制机动车的行道范围,防止机动车在草原上任意选路行驶
    • C.项目施工时遵循“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原则
    • D.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在生物产卵、孵化、育幼阶段,减少对其干扰,从而可以得到对其有效保护的目的
  22.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中规定,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最终覆盖层应为多层结构,其中有关保护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植被恢复层厚度一般不应小于50cm,其土质应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场地恢复;同时植被层的坡度不应超过30%
    • B.在坡度超过10%的地方,须建造水平台阶
    • C.坡度小于20%时,标高每升高3m,建造一个台阶
    • D.坡度大于20%时,标高每升高2m,建造一个台阶
  23. 某10t/h锅炉,最大耗煤量为50kg/h,含硫量为1.0%,煤炭引风机风量为200m3/h,烟气排放SO2排放量为(   )。

    • A.222.2mg/s
    • B.800mg/h
    • C.3.99mg/L
    • D.111.1mg/s
  24. 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计算的污染源下风向污染物浓度C指取样时间(   )的浓度,mg/m3

    • A.0.5h
    • B.24h
    • C.小于24h
    • D.8h
  25. 推流迁移过程中污染物不变的量是(  )。

    • A.污染物的形态
    • B.污染物质量通量
    • C.所处位置
    • D.污染物的浓度
  26.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时,采用等标排放量公式,空气质量标准C0i在《环境空气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都没有的,可选择(   )。

    • A.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
    • B.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2倍
    • C.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3倍
    • D.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4倍
  27. 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的“两本帐”是指(   )

    • A.废水的产生量和废气的排放量
    • B.废水产生量和废渣的产生量
    • C.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
    • D.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实现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的消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