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试题《公共基础》多选题练习卷(2)
-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的有效性 这种监控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 包括的内容 有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和 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及 ( )
- A.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 B.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 C.对存留物品进行在检测或在校准
- D.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
实验室应( )报告每一项检测 校准 或一系列的检测或校准的结果 并符合检测或校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 A.准确
- B.清晰
- C.明确
- D.客观
-
结果通常应以( )的形式出具 ,并且应包括客户要求的 说明检测或校准结果所必须的和所用的方法中规定要求
- A.检测报告
- B.有效证书
- C.有效报告
- D.校准证书
-
实验室控制下的需要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 应该使用标签 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 ,包括 ( )
- A.上次校准的日期
- B.再次校准的日期
- C.使用日期
- D.失效日期
-
实验室对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应做到 ( )
- A.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或校准物品的运输 接收 处置 保护 存储 保留 或清理的程序包括---------
- B.实验室应该具有检测和校准物品的标识系统
- C.在接收检测或校准物品时,应记录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或校准方法所述正常条件的偏离
- D.实验室应有程序和适当的设施避免检测或校准物品在存储处置和准备过程中发生退化丢失或损坏
-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的检测和校准所要求的所有( )设备
- A.抽样
- B.测量
- C.检测
- D.校准
-
出现以下情况的设备应停止使用 ( )
- A.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
- B.给出可疑结果
- C.已显示出缺陷
- D.超出规定限度
-
检测和校准方法的确认可以包括对( )程序的确认
- A.管理
- B.抽样
- C.处置
- D.运输
-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控制时 实验室应确保 ( )
- A.合理的评定应依据对方法性能的理解和测量范围 并 利用诸如过去的经验和确认的数据
- B.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被制成足够的详细的文件 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
- C.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
- D.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软件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并提供保护检测和标准数据完整性所必须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 ( )
- A.检测方法的要求
- B.客户的要求
- C.试验人员
- D.据以作出满足某规范决定的窄线
-
实验室应对 ( )方法进行确认 以证实该方法适应于预期的用途
- A.非标准
- B.实验室设计(制定)的
- C.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标准
- D.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
-
检测和校准的方法应该优先使用( )发布的最新的方法
- A.国际标准
- B.区域标准
- C.国家标准
- D.地方标准
-
对实验室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及解释负责的人员应具备 ( )
- A.相应的资格 培训 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足够知识
- B.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 产品等所用的相应的技术知识 已使用或使用方法的知识---------
- C.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知识
- D.所发现的对有关的物品材料优先使用的偏离程度的了解
-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 正确的处理 ( )
- A.每一错误应该划改 不可擦除掉
- B.将正确值写在旁边
- C.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 或签名缩写
- D.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样措施 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 或改动
-
如可能 ,实验室对每一项检测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其目的是( )
- A.以便识别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 B.以便开展跟踪审核
- C.保证该检测或校准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
- D.保证原始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
质量记录应包括( )
- A.来自质检机构的审核报告
- B.原始数据
- C.来自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报告
- D.纠正措施的记录
-
记录控制包括 ( )程序
- A.质量记录
- B.技术记录
- C.评审记录
- D.数据记录
-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规定 当实验室由于未预料的或程序性的原因需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合格的分包商 以下 属于未预料的或程序性的原因是 ( )
- A.工作量
- B.需要更多专业技术
- C.暂不具备能力
- D.通过长期分包 代理或特殊协议
-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内容除有要求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持评审客户的要求 标书合同的程序外,还有( )的内容
- A.应该保存包括任何重大的变化在内的评审记录
- B.应包括被实验室分包出去的所有工作
- C.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均应通知客户
- D.工作开始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 应重复进行同样的合同评审,并将所有修改的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
-
实验室制定的质量体系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包括( )
- A.发布日期和修订标识
- B.页码
- C.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束的标记
- D.发布机构
-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用程序文件应确保 ( )
- A.在对实验室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 的所有作业场所 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授权版本
- B.定期审查文件,必要时进行修正 以保证持续适用好满足使用的要求
- C.及时地从所有使用和发布处撤除无效或作废的文件 或使用其他方法确保防止误用
- D.出于法律或 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无效文件,应有适当的标记
-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应在质量手册中予以规定 ,总体目标应该以文件的形式写入质量方针声明 质量方针至少 包括 质量体系目标和( )
- A.实验室管理层对良好的职业行为和客户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质量的承诺;
- B.管理层关于实验室服务标准的声明;
- C.要求实验室所有与检测和校准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质量文件 并在作中执行这些这些政策和程序;
- D.实验室管理层对遵循本标准的承诺.
-
建立识别质量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 或等同的文件控制程序的目的是( )
- A.便于建立档案
- B.易于查阅
- C.防止使用无效文件
- D.防止使用作废文件
-
实验室应建立实施和维持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应将其( )和指导书制定成文件,
- A.政策
- B.制度
- C.独立
- D.程序
-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 实验室应该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 )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 A.客观
- B.公正
- C.独立
- D.科学
-
检测机构计量认证的内容有 ( )
- A.计量检定、测试设备性能
- B.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
- C.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
- D.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
要取的CMA认证 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 )合格者才能获得CMA认证
- A.计量检定
- B.能力测试
- C.可靠性考核
- D.资格认证
-
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 ) 具有法律效力
- A.产品质量评价
- B.成果检定
- C.产品性能分析
- D.司法鉴定
-
量值的传递指是一个物理量单位的提高各级基准、标准及相应的辅助手段准确地传递到日常工作中所用的 ( ) 以确保量值统一的过程
- A.精密仪器
- B.设备
- C.测量仪器
- D.量具
-
检定是由( )为确定和保证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的工作
- A.法定计量部门
- B.其他法定授权组织
- C.实验室
- D.国家计量局
-
检定及验证,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法定要求程序,包括( )
- A.检查
- B.加标记
- C.出具鉴定证书
- D.纠正
-
量值传递包括以下 ( )
- A.试验
- B.比对
- C.检定
- D.校准
-
量值溯源要求所有同一特性的测量应满足( )条件
- A.测量单位必须一致
- B.测量方法必须一致
- C.实现这个测量单位的科学原理,程序也必须一致
- D.实现这个测量单位的科学原理也必须一致
-
溯源性概念中 使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 参考标准通常是( )
- A.国际计量基准
- B.国家计量基准
- C.部门计量基准
- D.工作计量基准
-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而进行的( )活动
- A.科技
- B.法制
- C.管理
- D.监督
-
标准不确定度的定义为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有 ( ) 不确定度评定
- A.A类
- B.B类
- C.C类
- D.D类
-
计量器具按法律地位分类可分为( )
- A.国家使用的计量标准
- B.社会公用的计量标准
- C.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
- D.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
-
计量是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概括起来,计量工作具有( ) 的基本特点
- A.准确性
- B.一致性
- C.溯源性
- D.法制性
-
计量标准器具的作用是( )
- A.确定计量标准
- B.复现量值
- C.检定计量标准
- D.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
主基准也称原始基准或国家基准 用来( )计量单位 作为统一全国的计量值的最高依据
- A.计算
- B.校验
- C.复现
- D.保存
-
计量器具定义为复现量值或测量转换成可直观的指标值或等效信息的( )
- A.仪器
- B.设备
- C.量具
- D.装置
-
根据计量基准的地位、性质和用途 通常分( )
- A.主基准 (一级)
- B.副基准 (二级)
- C.工作基准 (三级)
- D.评定基准(四级)
-
计量基准是指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的起来的专门用以( ) 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置
- A.确定物理量计量单位
- B.规定
- C.保持
- D.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
-
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 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 包括( ) 使相关的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 A.质量方针
- B.目标
- C.承诺
- D.质量体系
-
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的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的特性 用以 ( )
- A.校准测量装置
- B.评价测量方法
- C.给材料赋值的材料和物质
- D.评价测量精度
-
确定质量方针 目标 和职责 并在质量保证体系中 通过 诸如( )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称为质量管理
- A.质量策划
- B.质量控制
- C.质量保证
- D.质量改进
-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有两个或多个试验室对相同的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
- A.组织
- B.实施
- C.评价
- D.鉴定
-
质量体系是指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 )
- A.组织机构
- B.程序
- C.过程
- D.资源
-
认可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 )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
- A.某一机构
- B.行政机构
- C.个人
- D.集体
-
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 )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于书面保证(合格证书)
- A.产品
- B.过程
- C.服务
- D.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