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考前全真模拟试卷(三)
-
SQL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其中语句INSERT, UPDATE是实现【】的。
-
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系统一般都是实时系统,它要求具有对输入数据【】作出反应(响 应)的能力
-
对于给出的一组权w={5, 6,8,12},通过霍夫曼算法求出的扩充二叉树的带权外部路径长度为【】。
-
若在一棵二叉排序树中叶结点的数目为6,那么树中度为2的结点数目为【】
-
设有二维数组A[1,…,10][1,…,12],其每个元素占2个字节,数据按行优先顺序存储,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1000,则元素A [5][5]的存储地址为【】
-
在文件系统中,文件的逻辑结构可分为两类,它们是流式文件和【】文件。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及它的翻译程序,DDL定义数据库的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并通过翻译程序分别翻译成相应的目标模式,存放在【】。
-
为保证文件系统的安全性,备份是常用的措施。备份常用的方法有海量转储和【】
-
在双向链表中,每个结点都含有两个指针域,它们一个指向其前驱结点,另一个指向其【】结点
-
死锁产生的原因是系统资源不足和【】
-
客户程序访问DBMS的常用标准一般有两个:一个称为开放数据库互连【】标准;另一个是面向Java程序语言的相关标准,称为【】。
-
在SQL中,DROP和DELETE的区别在于是否删除了【】结构。
-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8,散列函数为h (k) =k mod 19,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 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190, 89, 217, 208,75,则最后一个关键码75的地址为【】。
-
【】是系统为管理文件而设置的一个数据结构。它记录了系统管理文件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
在一个10阶的B-树上,每个非树根结点所含的关键字数目最多允许为【】个,最少允许为【】个。
-
在关系模式R (A, B,C, D)中,存在函数依赖关系{A→B,A→C, A→D,(B,C) →A},则候选码为【】
-
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称为【】,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独立单位。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在多个场地
-
可变分区管理的分配策略( )是采用顺序查找分区表,找到第一个满足申请长度的空闲区,将其分割并分配的方法。
- A.最先适应算法
- B.最优适应算法
- C.最坏适应算法
- D.LRU
-
下列( )关键码序列不符合堆的定义。
- A.A、C、D、G、H、M、P、Q、R、X
- B.A、C、M、D、H、P、X、G、Q、R
- C.A、D、P、R、C、Q、X、M、H、G
- D.A、D、C、G、P、H、M、Q、R、X
-
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传统数据模型有( )。
- A.层次模型
- B.网状模型
- C.关系模型
- D.选项A、B和C
-
MS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 A.SYBASE SQL SERVER
- B.IBM DB2
- C.Microsoft SQL SERVER
- D.ORACLE
-
从实现技术角度看,Internet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
- A.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与无线通信信道
- B.局域网、广域网、校园网和主干网
- C.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
- D.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
下列( )方法用于实现访问控制。
I.存取控制表 II.存取控制矩阵
III.口令 Ⅳ.保护键
- A.I、II
- B.I、II、III
- C.I、III
- D.全部
-
在关系模型中,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发现相同的元组”的约束是通过( )。
- A.候选键
- B.主键
- C.外键
- D.一般键
-
在文件局部有序或文件长度较小的情况下,最佳的排序方法是( )。
- A.直接插入排序
- B.冒泡排序
- C.简单选择排序
- D.快速排序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
I.数据定义功能 II.数据操纵功能
III.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IV.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 A.I、Ⅱ
- B.I、III
- C.I、III和IV
- D.全部
-
如果一棵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是M、N、P、Q,后序序列是Q、P、N、M,则该二叉树结点的对称序序列( )。
- A.必为M、Q、P、N
- B.必为M、N、Q、P
- C.必为Q、N、P、M
- D.不能确定
-
在并发操作中可能产生若干数据库的不一致性,除了丢失修改、不能重复读以外,还有( )。
- A.读脏数据
- B.不可串行化
- C.事务内部故障
- D.活锁和死锁
-
分时系统的特点是( )。
I.多路性 II.交互性
Ⅲ.独占性 IV.及时性
- A.I、II
- B.II
- C.I、III
- D.全部
-
在此基础上,从该B树中删除关键码15后,该B树的第2层的结点数为( )。
- A.6
- B.7
- C.8
- D.9
-
第13和14题基于以下的5阶B树结构,该B树现在的层数为2。
往该B树中插入关键码72后,该B树的第1层的结点数为( )。
- A.4
- B.3
- C.8
- D.9
-
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一般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 A.概念模型
- B.结构模型
- C.物理模型
- D.逻辑模型
-
下列不是非特权指令的是( )。
- A.逻辑运算指令
- B.存数取数指令
- C.访管指令
- D.清内存指令
-
有一个深度为4的满二叉树,下面关于序号为7的结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结点双亲的序号为4
- B.该结点处于二叉树的第4层
- C.该结点没有右子树
- D.该结点左子树根结点的序号为14
-
以下( )不是栈的基本运算。
- A.从栈顶删除一个元素
- B.判断一个栈是否为空
- C.在栈中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
- D.读取栈顶元素的值
-
下列( )是死锁产生的原因。
I.循环等待 II.互斥条件
Ⅲ.不可剥夺条件 Ⅳ.部分分配条件
V.共用临界资源条件
- A. I、II、III、IV
- B.I、II、IV
- C.II、III、IV、Ⅴ
- D.全是
-
下列属于数据定义方面的程序模块的是( )。
Ⅰ.查询处理程序模块 Ⅱ.完整性定义模块
Ⅲ.数据更新程序模块 Ⅳ.安全性定义程序模块
- A.Ⅱ和Ⅳ
- B.Ⅰ和Ⅲ
- C.Ⅰ、Ⅱ和Ⅲ
- D.全部
-
下面有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Client / Server软件应向客户提供服务器位置透 明性服务
- B.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又可分为集中式的服务器结构和分布式的服务器结构
- C.这种结构中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能增强
- D.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所交换的数据信息包括:SQL语句、查询结果集合以及错误消息
-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键字是指( )。
- A.能唯一决定关系的字段
- B.不可改动的专用保留字
- C.关键的很重要的字段
- D.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
-
下列( )是影响缺页中断率的因素
Ⅰ.页面太小 Ⅱ.程序本身的编制方法
Ⅲ.CPU的运算速度 Ⅳ.分配给进程的物理页面数
Ⅴ.页面淘汰算法的选择
- A.Ⅰ、Ⅱ、Ⅴ
- B.Ⅰ、Ⅱ、Ⅳ、Ⅴ
- C.Ⅰ、Ⅱ、Ⅲ、Ⅳ
- D.全是
-
死锁预防是保证系统不进入死锁状态的静态策略,其解决方法是破坏产生死锁的4个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方法中( )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 A.银行家算法
- B.一次性分配策略
- C.剥夺资源法
- D.资源有序分配策略
-
下列关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术语中,( )术语所表达的概念与二维表中“列”的概念最接近。
- A.属性
- B.关系
- C.域
- D.数据库结构语言
-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成为( )。
- A.数据库模式描述语言
- B.数据库子语言
- C.数据库操纵语言
- D.数据库结构语言
-
SQL中,数据控制功能主要包括( )。
- A.事务管理功能
- B.数据保护功能
- C.事物管理功能和数据保护功能
- D.事务管理功能或数据保护功能
-
若对一棵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得到的结果是BDAGHECF,进行后序遍历的结果是BDHGEFCA,那么对这棵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得到的结果是( )。
- A.ABDCEGHF
- B.ABDCEHGF
- C.DBACEGHF
- D.无法确定
-
设关系R和S的元素分别是10和10,且R有20个元组,S有10个元组。执行关系R 和S的笛卡儿积,记为T=R×S,则( )。
- A.T的元素是20,且有20个元组
- B.T的元素是20,且有200个元组
- C.T的元素是100,且有100个元组
- D.T的元素是100,且有300个元组
-
如果在 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是,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 )。
- A.候选码
- B.主码
- C.外码
- D.连接码
-
下列有关二叉树遍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不存在这样一颗二叉树,对其分别进行前序、后序和中序遍历,最终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 B.若非空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均没有左子树,那么分别对它进行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最终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 C.若非空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均没有右子树,那么对它分别进行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最终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 D.存在这样一颗二叉树,对其分别进行前序和后序遍历,最终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或总体结构是( )。
- A.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 B.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 C.模型、模式和视图
- D、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
-
S-Designer是一种可视化的数据库设计工具,它的后序版本是PowerDesigner,使用它可以完成( )。
Ⅰ.画数据流图(DFD)
Ⅱ.画实体一联系图(E-R图),即设计概念数据模型(CDM)
Ⅲ.从概念数据模型(CDM)生成物理数据模型(PDM)
Ⅳ.从现存数据逆向生成物理数据模型(CDM)
Ⅴ.从物理数据模型(PDM)逆向生成概念数据模型(CDM)
- A.Ⅰ、Ⅱ和Ⅲ
- B.Ⅰ、Ⅱ和Ⅳ
- C.Ⅰ、Ⅱ和Ⅴ
- D.都可以
-
设有关系R(A,B,C)和S(A,D,E,F),且R.A和S.A取自同一个域,与下面SQL语句:
SELECTA,B,E,F FROM R,S WHERE R.A=S.A AND B=3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
Ⅰ.πA,B,E,F(σB=3(R
S)) Ⅱ. πA,B(σB=3(R))
(пE,F(S))
Ⅳ.(σB=3(πA,B(R)))
(πE,F(S))
- A.只有Ⅰ
- B.只有Ⅱ
- C.Ⅱ和Ⅲ
- D.都等价
-
如果以链表作为栈的存储结构,则退栈操作时( )。
- A.必须判别栈是否满
- B.必须判别栈是否空
- C.判别栈元素的类型
- D.对栈不作任何的判别
-
一个序列中有若干个元素,若只想得到其中第i个元素之前的部分排序,最好采用( )方法。
- A.快排序
- B.堆排序
- C.插入排序
- D.shell排序
-
关于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关系模型中,允许定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B.对属性的值域的约束也称为域完整性规则
- C.参照完整性主要针对外码,其中外码不能为空值
- D.实体完整性主要针对主键
-
第38~40题基于“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基本表:
学生信息表:s(sno,sname,sex,age,dept),主码为sno
课程信息表:c(cno,cname,teacher),主码为cno
学生选课信息表:sc(sno,cno,grade),主码为(sno,cno)
实现“从学生信息表中找出性别为女的学生姓名”的SQL语句是( )。
- A.SELECT*FROMs
- B.SELECT*FROM s WHERE sex=’女’
- C.SELECT*sname FROM s WHERE sex=’女’
- D.SELECT*FROM s WHERE grade=’’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学生信息表s中的主码可以改为sname
- B.如果知道了课程的cno,并不一定能够找到唯一的grade
- C.如果知道了课程的cno就可以在c表中找到唯一的课程名称
- D.如果知道了学生的sname,并不一定能够找到唯一的sno
-
在“查询选项课程号为2,且成绩在70分以上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和选课名称”的SQL语句中,将使用到的表是( )。
- A.学生信息表s
- B.学生信息表s和课程信息表c
- C.学生信息表s、课程信息表c和学生选课信息表sc
- D.学生信息表s和学生选课信息表sc
-
对DBMS进行分类的标准主要有( )。
Ⅰ.基于数据模型进行分类 Ⅱ.基本系统所支持的用户个数进行分类
Ⅲ.基于数据库所分布的结点数进行分类 Ⅳ.基于用途进行分类
- A.Ⅰ、Ⅱ
- B.Ⅱ、Ⅲ、Ⅳ
- C.Ⅱ、Ⅱ、Ⅳ
- D.Ⅰ、Ⅱ、Ⅲ、Ⅳ
-
在数据库系统中,当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改变( ),使局部逻辑结构不变,从而使建立在局部逻辑结构之上的应用程序也保持不变,称之为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 A.应用程序
- B.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之间的映像
- C.存储结构
- D.局部逻辑结构到总体逻辑结构的映像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不遵循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调度一定是不可串行的
- B.两级封锁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重读性
- C.对某个数据对象加了X封锁,则还可以在该数据对象上加S封锁
- D.遵循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不会发生死锁
-
以下( )不属于微机环境下简单DBMS系统体系结构。
- A.Oracle
- B.FoxBase
- C.FoxPro
- D.Access
-
第47~50题基于“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关系:
S(S#,SNAME,SEX,AGE)
SC(S#,C#,GRADE)
C(C#,CNAME,TEACHER)
它们的主码分别是S#,(S#,C#),C#
下列关于保持数据完整性的叙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向关系SC中插入元组时,S#和C#都还能是空值(NULL)
- B.可以任意删除关系SC中的元组
- C.向任何一个关系插入元组时,必须保证关系主码值的唯一性
- D.可以任意删除关系C中的元组
-
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的表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渐进时间复杂度为( )。
- A.O(n)
- B.O(1)
- C.O(n2)
- D.O(log2n)
-
如果进栈序列为e1,e2,e3,e4,则可能的出栈序列是( )。
- A.e3,e1,e4,e2
- B.e2,e4,e1,e3
- C.e1,e2,e3,e4
- D.e3,e4,e1,e2
-
为了提高查询速度,对SC表(关系)创建唯一索引,应该创建在哪个(组)属性上( )。
- A.(S#,C#)
- B.S#
- C.C#
- D.GRADE
-
执行SQL语句:SELECT SNAME, AGE FROM S WHERE SEX=’女’。则该语句对关系S 执行的操作有( )。
- A.交(∩)和选择(σ)
- B.选择(σ)和投影(π)
- C.并(∪)和投影(π)
- D.选择(σ)和笛卡儿积(×)
-
按行优先顺序存储下三角矩阵的非零元素,则计算非零元素aij(1≤j≤i≤n)的地址的公式为( )。
- A.LOC(aij)=LOC(a11)+i×(i+1)/2+j
- B.LOC(aij)=LOC(all)+i×(i+1)/2+(j-1)
- C.LOC(aij)=LOC(all)+i×(i-1)/2+(j+1)
- D.LOC(aij)=LOC(all)+i×(i-1)/2+(j-1)
-
若要查询“选修了课程号为C2的学生的学生号”,正确的表达式是( )。
I.πS#(σC#=’C2’(SC))
II .σC#=’C2’(πS#(S))
III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 A.仅I和II
- B.仅II和III
- C.仅I和III
- D.都正确
-
在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逻辑地址用32位表示,内存分块大小为212,则用户程序最多可划分成( )页。
- A.210
- B.212
- C.220
- D.232
-
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 C.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D.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
若己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 2, 3,…、n,其输出序列是p l, p2, p3,…、pn,p1=n,p2=n-1则pi为( )。
- A.i
- B.n-i
- C.n-i+1
- D.不确定
-
链栈与顺序栈相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即( )。
- A.插入操作更加方便
- B.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况
- C.不会出现栈空的情况
- D.删除操作更加方便
-
在将局部的E-R图集成为全局的E-R图时,可能存在的冲突中不包括( )。
- A.属性冲突
- B.结构冲突
- C.命名冲突
- D.完整性冲突
-
下面不属于PowerDesigner的Data Architect模块作用的是( )。
- A.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 B.自动的物理数据模型形成
- C.对己有数据库和应用的逆向工程
- D.生成实体一联系模型图(E-R图)
-
在文件系统中,索引文件结构中的索引表是用来( )。
- A.指示逻辑记录逻辑地址的
- B.存放部分数据信息的
- C.存放查找关键字项内容的
- D.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块之间对应关系的
-
下列权限中,( )是允许增加或删除关系中的属性的权限。
- A.index
- B.resource
- C.alteration
- D.drop
-
按所使用的数据模型来分,数据库可分为( )3种模型。
- A.层次、关系和网状
- B.网状、环状和链状
- C.大型、中型和小型
- D.独享、共享和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