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14年7月自考组织行为学真题答案及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联系实际谈谈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 简述组织突破式变革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3. 试论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

  4. 简述优势动机的含义及其影响。

  5. 简述领导作风论的主要内容。

  6. 简述组织行为学多层次相交切性的表现及内容。

  7. 简述社会惰化效应及其成因。

  8. 非正式群体

  9. 亚文化

  10. 正式领导

  11. 事业生涯管理

  12. 行为

  13. 组织老化的主要标志有( )

    • A.机构膝肿
    • B.反应迟钝
    • C.文山会海
    • D.模式僵化
    • E.结构扁平化
  14. 领导权变论主要有( )

    • A.领导方格图模式
    • B.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 C.途径—目标理论
    • D.费德勒模式
    • E.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
  15. 根据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有( )

    • A.公司的决策与制度
    • B.工作中得到认可与赞赏
    • C.与同事的人际关系
    • D.职务保障
    • E.工作条件
  16. 激发冲突的技术主要有( )

    • A.官方命令
    • B.引进外人
    • C.资源开发
    • D.重构组织
    • E.目标升级
  17.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具有( )

    • A.边缘性
    • B.两重性
    • C.动态性
    • D.应用性
    • E.适应性
  18. 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有计划、全局性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是( )

    • A.组织变革
    • B.组织发展
    • C.组织演进
    • D.组织战略
  19. 组织为其成员提供大里的专门培训,并安排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这种组织文化是( )

    • A.俱乐部型
    • B.堡垒型
    • C.棒球队型
    • D.学院型
  20. 组织变革应先后经过回顾和反省、觉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行变革、反馈等六个环节,这种变革程序是( )

    • A.勒温程序
    • B.艾诺芬程序
    • C.卡斯特程序
    • D.罗西程序
  21. 被称为“斯隆模型”的是( )

    • A.矩阵制
    • B.职能制
    • C.直线制
    • D.事业部制
  22. JK活动的理论基础是( )

    • A.期望理论
    • B.双因素理论
    • C.公平理论
    • D.需要层次理论
  23. 公平理论的创立者是( )

    • A.马斯洛
    • B.麦格雷戈
    • C.赫兹伯格
    • D.亚当斯
  24. 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 )

    • A.需要
    • B.动机
    • C.目标
    • D.价值观
  25. 决定人的行为方向的是( )

    • A.抱负水准
    • B.价值观
    • C.动机水平
    • D.激励程度
  26. 将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称为( )

    • A.领导方式
    • B.领导素质
    • C.领导方法
    • D.领导者的工作作风
  27. 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确定目标
    • B.确定价值准则
    • C.发现问题
    • D.确定问题
  28. 领导威信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在性,二是( )

    • A.外在性
    • B.系统性
    • C.短期性
    • D.持久性
  29. 现代素质理论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识人方面,二是( )

    • A.用人方面
    • B.个人历史方面
    • C.育人方面
    • D.文化传统方面
  30. 群体中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破坏性的,二是( )

    • A.成功性的
    • B.失败性的
    • C.建设性的
    • D.不确定性的
  31. 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 )

    • A.合作程度
    • B.竞争程度
    • C.凝聚力
    • D.工作绩效
  32. 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

    • A.轮式沟通
    • B.Y 式沟通
    • C.链式沟通
    • D.全方位式沟通
  33. 最早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者是( )

    • A.麦格雷戈
    • B.霍曼斯
    • C.莫里诺
    • D.斯皮尔曼
  34. 群体规范可以起到督导人行为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 )

    • A.标准功能
    • B.导向功能
    • C.动力功能
    • D.评价功能
  35. 人们把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称为( )

    • A.角色
    • B.角色知觉
    • C.角色期待
    • D.心理契约
  36. 事业生涯的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态度,二是( )

    • A.性格
    • B.气质
    • C.能力
    • D.行为
  37. 从事创造性活动效率最高的群体结构是( )

    • A.异质结构
    • B.同质结构
    • C.能力结构
    • D.气质结构
  38.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

    • A.能力
    • B.气质
    • C.性格
    • D.个性
  39. 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

    • A.相关分析
    • B.抉择分析
    • C.因素分析
    • D.回归分析
  40. 在管理实践中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

    • A.X理论
    • B.Y理论
    • C.超Y理论
    • D.Z理论
  41. 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 )

    • A.美国
    • B.前苏联
    • C.德国
    • D.中国
  42. 心理学科中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的是( )

    • A.教育心理学
    • B.人事心理学
    • C.医学心理学
    • D.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