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13年7月自考组织行为学真题答案及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论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2. 运用斯金纳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谈谈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使用惩罚。

  3. 简述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

  4. 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5. 处理群体冲突应采取哪些策略?

  6. 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7. 简述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8. 企业集团

  9. 人际关系

  10. 领导者

  11. 控制观察法

  12. 事业生涯的开发

  13. 组织结构设计应坚持的原则有( )

    • A.集权与分权结合原则
    • B.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 C.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
    • D.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
    • E.目标原则
  14. 决策科学化的特征有( )

    • A.决策思想科学化
    • B.决策形式科学化
    • C.决策方法科学化
    • D.决策程序科学化
    • E.决策目标科学化
  15. 常用的测量和评价凝聚力的方法有( )

    • A.问卷调查法
    • B.因素分析法
    • C.数量分析法
    • D.个案研究法
    • E.准实验法
  16. 霍兰德(Holland)认为,人的基本个性类型有( )

    • A.现实型
    • B.调研型
    • C.艺术型
    • D.社会型
    • E.管理型
  17. 态度的特性有( )

    • A.针对性
    • B.直接性
    • C.两极性
    • D.协调性
    • E.社会性
  18. 组织文化的建立应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理念,不会因为微小的环境变化或个别成员的去留而发生变动,这体现了建立组织文化应遵循( )

    • A.目标原则
    • B.相对稳定原则
    • C.价值原则
    • D.环境原则
  19. 下列组织变革的阻力中,来自群体的是( )

    • A.人们的安全性心理所造成的阻力
    • B.人们的保守性心理所造成的阻力
    • C.人们的依赖性心理所造成的阻力
    • D.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
  20. 组织文化能把不同层次、性格各异的人团结起来,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都与组织的安危紧密相连,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 )

    • A.凝聚功能
    • B.效率功能
    • C.激励功能
    • D.约束功能
  21. 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以寻求最有效的领导行为,这是( )

    • A.领导特性有效论
    • B.领导行为有效论
    • C.领导权变有效论
    • D.领导作风有效论
  22. 宝钢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是( )

    • A.需要层次理论
    • B.双因素理论
    • C.公平理论
    • D.综合激励理论
  23. 奥德弗的ERG理论属于( )

    • A.过程型激励理论
    •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C.内容型激励理论
    • D.公平型激励理论
  24. 按需要的功能特征来分,可将需要分为( )

    • A.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 B.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 C.优势需要与次要需要
    • D.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25. 根据双因素理论,以下不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

    • A.职务保障
    • B.工资待遇
    • C.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 D.工作条件
  26. 在组织决策中,形成决策的前提是( )

    • A.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 B.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
    • C.把握决策对象的运动规律
    • D.确定决策对象与目标
  27.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这体现了动机的( )

    • A.导向机能
    • B.选择机能
    • C.始发机能
    • D.强化机能
  28. 领导权变理论又被称为( )

    • A.情景理论
    • B.领导理论
    • C.权力理论
    • D.周期理论
  29. 领导作风论认为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组织适宜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

    • A.集权式
    • B.任务式
    • C.民主式
    • D.放任式
  30. 领导的专长权来自于( )

    • A.组织赋予的物资分配权
    • B.组织赋予的决策权
    • C.组织赋予的人事权
    • D.下级对上级的信任与尊敬
  31. 管理群体间互动最简单、花费最低的方法是( )

    • A.制定规则与程序
    • B.设计联络员角色
    • C.成立工作团队
    • D.建立特别工作组
  32. 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感情、包容与( )

    • A.尊重
    • B.成就
    • C.利益
    • D.控制
  33. 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种效应是( )

    • A.群体助长效应
    • B.社会惰化效应
    • C.从众效应
    • D.责任分摊效应
  34. 把信息有选择地转达给自己的朋友或相关的人,这种非正式沟通的形式是( )

    • A.偶然式
    • B.流言式
    • C.集束式
    • D.单线式
  35.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的阶段是( )

    • A.形成阶段
    • B.震荡阶段
    • C.规范化阶段
    • D.有所作为阶段
  36. 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源泉是( )

    • A.弹性的规章制度
    • B.合理的组织结构
    • C.和谐的人际关系
    • D.良好的信息沟通
  37. 事业生涯的两个组成方面分别是态度和( )

    • A.知觉
    • B.行为
    • C.性格
    • D.价值观
  38. 根据控制方位论,技能为本报酬制能使员工更倾向于( )

    • A.内因控制
    • B.外因控制
    • C.前馈控制
    • D.反馈控制
  39. 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分为七类,其分类的基础是( )

    • A.人员的不同对象
    • B.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
    • C.追求的不同目标
    • D.不同行为方式
  40.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

    • A.个体
    • B.群体
    • C.团队
    • D.组织
  41. 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 )

    • A.抉择分析
    • B.相关分析
    • C.离中趋势分析
    • D.集中趋势分析
  42.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

    •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