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点预测习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面段落,按要求回答问题: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B.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C.“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 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B.为什么作者认为盛衰之理不只是天命还在于人事?

    C.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3.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这里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

    B.这里主要借用哪两种事物来抒情说理?

    C.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

    B.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C.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5. 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A.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B.这“夜的天空”的寓意是什么?

    C.从哪里可看出这夜空对民众的迫害?

  6. 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7. 歌数阕,美人和之

  8.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9. 哀吾生之须臾

  10. 无纤介之祸者

  11. 又以为我蹇于遭逢

  12. 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日:……

  13. 惟陈言之务去

  1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 饭也懒怠吃

  16. 罗素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下列哪四种品质?(  )

    • A.阳光
    • B.智慧
    • C.勇气
    • D.敏感
    • E.活力
  17.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令能够成功推行的原因有 (  )

    • A.颁布法令制度,不听从者斩
    • B.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
    • C.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
    • D.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
    • E.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8. 《陌上桑》中夸夫一节,运用的表现手法有 (  )

    • A.象征
    • B.铺陈
    • C.夸张
    • D.对比
    • E.反衬
  19. 《论毅力》文中运用层递修辞手法的有 (  )

    • A.阐述天下古今之成败时
    • B.阐述人生所遇顺境与逆境的状况时
    • C.阐述意志力强弱的五种结果时
    • D.驳斥旁观者的观点时
    • E.以“我”的操舟状况作类比时
  20. 《垓下之围》选自 (  )

    • A.《史记?项羽世家》
    • B.《史记?项羽本纪》
    • C.《史记?项羽列表》
    • D.《史记?项羽列传》
  21. 下列选项中,

    对《宝黛吵架》评述正确的有(  )

    • A.宝黛吵架最初是由张道士为宝玉提亲引起的
    • B.宝黛吵架是出于假意试探
    • C.宝黛吵架体现出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的心理特征
    • D.《宝黛吵架》中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描写方法
    • E.宝黛吵架导致宝黛恋爱关系的破裂
  22. 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 ( )

    • A.年轻气盛
    • B.狂妄自大
    • C.喜同恶异
    • D.愚昧无知
  23. 《咬文嚼字》中,运用“推敲”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 (  )

    • A.文字的运用不可粗枝大叶
    • B.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
    • C.文学的文字注重联想意义
    • D.文字运用必须有创造精神
  24. 欧阳修受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的原因是 (  )

    • A.支持庆历革新
    • B.参加百日维新
    • C.卷入乌台诗案
    • D.卷入官僚党争
  25.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作为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是 (  )

    •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 B.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 D.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26. 在《秋兴八首(其一)》中,移情于景的诗句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D.寒衣处处催刀尺,自帝城高急暮砧
  27. 《蒹葭》中“在水中央”、“在水中沚”、“在水中浊”体现了 (  )

    • A.空间的转移
    • B.时间的推移
    • C.情感的升华
    • D.景观的变化
  28. 下列文章中,赞叹主人公能“自得师”的是 (  )

    • A.《冯谖客孟尝君》
    • B.《种树郭橐驼传》
    • C.《马伶传》
    • D.《纪念傅雷》
  29. 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  )

    • A.《诗经》
    • B.《史记》
    • C.《战国策》
    • D.《论语》
  30. 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庄子
  31. 孙老者跟王三胜过招的真实原因是(  )

    • A.打掉王三胜的傲气
    • B.想练练身手
    • C.想与沙子龙比武
    • D.闲得无聊
  32. 《早雁》中,暗寓百姓纷纷逃难、流离失所的诗句是(  )

    • A.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 B.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 C.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 D.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33. 《都江堰》作者所写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

    • A.灵动的生活
    • B.喧嚣的生命
    • C.壮丽的驯顺
    • D.强烈的震撼
  34. 孟子的散文常采用的论辩手法是(  )

    • A.清淡自然
    • B.欲擒故纵
    • C.文多用韵
    • D.深奥难辨
  35.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  )

    •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 B.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 C.加强边防,扩展领土
    • D.废弃传统,改奉异教
  36.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 D.感物是人非之伤痛
  37.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喻愁的是 (  )

    • A.雕栏玉砌
    • B.小楼东风
    • C.春花秋月
    • D.一江春水
  38. 《哦,香雪》一文中对台儿沟姑娘们的描写,主要用意是 (  )

    • A.表现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敏感
    • B.表现现代文明对古老中国文化的冲击
    • C.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美
    • D.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美对现代文明的需求
  39. 《我与地坛》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的内容是 (  )

    • A.作者残废双腿后与地坛结下的不解之缘
    • B.母亲对残废儿子的疼爱与理解
    • C.作者对自身经历酸甜苦辣的感受
    • D.作者对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感受
  40. 《麦琪的礼物》的主旨是 (  )

    • A.反映出社会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
    • B.揭露人际间的自私麻木、冷漠无情
    • C.讽刺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缺乏真情
    • D.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心性、真挚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