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预测试卷(2)
-
试述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理论贡献。
-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
简述秋收起义的特点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
简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
下列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虽然和中共的主张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走的也是新民主主义道路
- B.主张政治上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 C.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 D.实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走的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
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
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的公司是( )
- A.“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 B.“华北开发股份公司”
- C.“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
- D.“华中振兴股份公司”
-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改革行政机构,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等
- B.提倡开办实业,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改革财政等
- C.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 D.废八股,广设学堂,提倡西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
重庆谈判期间,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谈判中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胜利。这些战役包括( )
- A.上党战役
- B.邯郸战役
- C.平绥战役
- D.津浦战役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 )
- A.没有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 B.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 C.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
下列成立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主党派有( )
- A.中国民主同盟
- B.中国民主建国会
- C.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
- A.经济建设
- B.政治建设
- C.文化建设
- D.社会建设
-
西方教会中一部分人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较早的外文期刊有( )
- A.《中国丛报》
- B.《北华捷报》(后改名《字林西报》)
- C.《万国公报》
- D.《时务报》
-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A.奕诉
- B.李鸿章
- C.曾国藩
- D.严复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包括( )
- A.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 B.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 C.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 D.中共力量对比国民党已经处于优势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标志是( )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 B.《共同纲领》的颁布
- C.国民党逃往台湾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 )
- A.商品输出
- B.资本输出
- C.垄断商品倾销
- D.掠夺廉价劳动力
-
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四马分肥”的办法,“四马分肥”具体是指( )
- A.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工资、股金红利
- B.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东股息
- C.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
- D.国家所得税、工人工资、工人福利费、股东股息
-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 )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顽固派
-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文件是( )
-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B.《共同纲领》
- C.《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 D.《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
中共十四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
-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B.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28年底,在东北党大力推行( )
- A.民团制度
- B.特务制度
- C.保甲制度
- D.文化专制主义
-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赴南京请愿,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酿成了( )
- A.下关惨案
- B.校场口惨案
- C.“一二·一”惨案
- D.李闻惨案
-
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 )
- A.西安谈判
- B.重庆谈判
- C.南京谈判
- D.北平谈判
-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
- B.维新派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 C.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
- 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
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文件是( )
- A.《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 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C.《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救亡图存
- C.“适者生存”
- D.“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
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 )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 B.护国运动的失败
- 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 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界限的论战是( )
- A.“共和与立宪”
- B.“民主与帝制”
- C.“问题与主义”
- D.“救亡与启蒙”
-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 )
- A.《天津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 )
- A.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
- B.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 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
- D.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
-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1917年6月,——率军北上,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
- A.康有为
- B.冯国璋
- C.段祺瑞
- D.张勋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的方针
- A.独裁、内战
- B.民主、和平
- C.与中共坦诚合作
- D.建立联合政府
-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 )
- A.农民阶级革命派
- B.资产阶级改良派
- C.洋务派
- D.地主阶级保守派
-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是( )
- A.毛泽东
- B.刘少奇
- C.陈独秀
- D.周恩来
-
挫败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的运动是 ( )
- A.二次革命
- B.护国战争
- C.第一次护法运动
- D.第二次护法运动
-
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实行尊孔复古。( )
- A.《通令尊崇孔圣文》
- B.《通令尊孔读经文》
- C.《通令祭祀孔圣文》
- D.《通令尊定国教文》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 B.进攻受挫后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 C.“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 D.丧失了与福建十九路军的合作良机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于( )
- A.1950年5月
- B.1951年5月
- C.1952年5月
- D.1953年5月
-
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是在(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洋务运动时期
- D.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
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 )
- A.包干到户形式
- B.包产到户形式
- C.包干到组形式
- D.包产到组形式
-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
- A.早期维新思想家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议是中共( )
- A.十二大
- B.十三大
- C.十六大
- D.十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