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4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前冲刺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 试述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 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 简述我国实现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主要解决的三个层次的关系。

  5. 简述世界货币的主要作用。

  6. 简述计划配置的优点。

  7. 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8. 简述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的表现。

  9.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包括(  )

    • A.国家预算
    • B.银行信贷
    • C.劳务费用
    • D.价格变动
    • E.增加税收
  10.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

    • A.为经济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 B.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活动的效率
    • C.为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服务
    • D.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 E.为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1.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包括(  )

    • A.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二部类
    • B.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一部类
    • C.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三部类
    • D.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
    • E.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
  12. 以下关于货币资本的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A.其表达式为G—W…P…W—G
    • B.其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 C.作为终点的货币(G)是已发生了增殖的货币资本
    • D.它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
    • E.其生产过程只表现为两个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
  13. 形成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途径有 (  )

    • A.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
    • B.国有垄断资本向私人垄断企业参股
    • C.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家联合投资建立新的企业
    • D.国有企业吸收私人垄断资本人股
    • E.国家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票卖给私人垄断资本家
  14. “雷起者优势”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 活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包括(  )

    • A.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无力承受引进先进 技术需要支付的高昂费用
    • B.通过支付高昂费用引进的先进技术实际上已经被发达国家所淘汰
    • C.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都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 D.通过支付高昂费用引进的先进技术在国际市场上不再具有竞争力
    • E.支付高昂费用引进的先进技术是否适合国情值得商榷
  15.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  )

    • A.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 B.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不平衡
    • C.发展中国区域的不平衡
    • D.发展中国家行业内部的不平衡
    • E.发展中国家文化的不平衡
  16. 一般情况下,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主要采用 (  )

    • A.经济手段
    • B.法律手段
    • C.行政手段
    • D.政治手段
    • E.文化手段
  17.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全面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全面推进哪几方面的建设? (  )

    • A.经济建设
    • B.政治建设
    • C.精神建设
    • D.文化建设
    • E.社会建设
  18. 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 (  )

    • A.初次分配
    • B.再分配
    • C.二次分配
    • D.多次分配
    • E.起始分配
  19. 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

    • A.火药的发明
    • B.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 C.手工业的发展
    • D.铁器的使用
  20. 商品的二因素是 (  )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 B.使用价值和价值
    • C.交换价值和价值
    • D.价值和剩余价值
  21. 造成南北经济关系严重失衡和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根源是 (  )

    • A.国际经济秩序
    • B.国际经济旧秩序
    • C.国际经济新秩序
    • D.殖民主义
  22.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所有者的收入属于 (  )

    • A.按资本分配
    • B.按资金分配
    •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 D.按风险分配
  23. 各国一定时期对该国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是(  )

    • A.对外贸易政策
    • B.对外贸易理论
    • C.宏观调控
    • D.微观调控
  24. 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通过调节利率来进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 (  )

    • A.当经济过热时,国家适当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
    • B.当经济过热时,国家适当降低利率,给经济降温
    • C.当经济过冷时,国家适当提高利率,给经济增温
    • D.当经济过冷时,国家适当降低利率,给经济降温
  25. 在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

    • A.商业信用
    • B.消费信用
    • C.银行信用
    • D.企业信用
  26. 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混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 (  )

    • A.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 B.联营经济
    • C.全民所有制经济
    • D.混合所有制经济
  27. 节约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货币 哪种职能的作用? (  )

    • A.支付手段
    • B.世界货币
    • C.流通手段
    • D.价值尺度
  28. 殖民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国家控制和剥削的,其基本特点是 (  )

    • A.经济兼并
    • B.政治兼并
    • C.资源兼并
    • D.土地兼并
  29. 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

    • A.对外开放
    • B.计划生育
    • C.经济全球化
    • D.自力更生
  30. 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是指(  )

    • A.贸易顺差
    • B.贸易逆差
    • C.贸易赤字
    • D.贸易平衡
  31. 为了限制某些国内稀缺资源和重要商品出口,一些国家对特定的商品征收(  )

    • A.从量税
    • B.混合税
    • C.出口税
    • D.进口税
  32.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是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 (  )

    • A.社会资本的运动形式
    • B.社会产品与货币的转化
    • C.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 D.社会生产的主体
  3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联系和依赖的重要方式是 (  )

    • A.生产关系国际化
    • B.货币关系国际化
    • C.经济关系国家化
    • D.市场关系国际化
  34. 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是 (  )

    • A.个体经济
    • B.外资经济
    • C.私营经济
    • D.股份制经济
  35.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成本 以后剩余的价值,也称为 (  )

    • A.剩余价值
    • B.社会总需求
    • C.生产资料
    • D.生产净产品
  3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  )

    • A.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素质
    • B.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37. 当生产力高度发达时,第三产业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其产值和就业人数都占有绝对比重,我们称之为(  )

    • A.工业社会
    • B.技术产业社会
    • C.农业社会
    • D.服务型社会
  38. 金属充当货币最初采用的形式是 (  )

    • A.圆形
    • B.条块
    • C.方块
    • D.环形
  39. 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 (  )

    • 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
    • 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
    • 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
    • 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
  4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丽持续的发展是在 (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初期
    • D.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
  41. 人类的文明时代是从什么社会开始的? (  )

    • A.原始社会
    • B.封建社会
    • C.奴隶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42. 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起来是在(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C.新中国建立之后
    • D.苏联解体之后
  43. 发达国家之间最重要的政府首脑会晤协调机制是 (  )

    • A.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 B.欧盟
    • C.亚太经合组织
    • D.世贸组织
  44. 区域分工差异的基础是 (  )

    • A.自然条件不同
    • B.资源禀赋不同
    • C.政治环境不同
    •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45. 生产国际化的基础是 (  )

    • A.国际垂直分工
    • B.国际水平分工
    • C.技术转移
    • D.国际直接投资
  46. 自货币产生以后,货币的形式发生 了很大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和基本功能 (  )

    • A.没有改变
    • B.一直改变
    • C.有时变化有时没有变化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 A.生产相对过剩
    • B.生产绝对过剩
    • C.经济过分繁荣
    • D.商品供小于求
  4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根本基点是(  )

    • A.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C.和平共处、自力更生
    • D.对外开放、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