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4年7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009)
-
试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
试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
简述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简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
-
简述金融资本的含义及形成途径。
-
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
简述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
涉及市场客体的市场规则是( )
- A.市场进入规则
- B.市场退出规则
- C.市场竞争规则
- D.市场交易规则
- E.市场组织规则
-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主要有( )
- A.增加了经济波动的可能
- B.扩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C.缩小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D.削弱了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 E.影响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 )
- A.不变性
- B.可变性
- C.灵活性
- D.多样性
- E.包容性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之外的分配方式有( )
- A.个体劳动收入
- B.按资本分配
- C.按资金分配
-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 E.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
-
资本主义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通常是( )
- A.个别资本家暂时获得的
- B.个别资本家长期拥有的
- C.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技术产生的
- D.在先进技术普遍采用时产生的
- E.在先进技术普遍采用时消失的
-
固定资本更新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作用表现在( )
- A.它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 B.它是在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 C.它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
- D.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
- E.它为下一代危机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 A.流通时间
- B.劳动时间
- C.正常的停工时间
-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 E.自然力发生作用的时间
-
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
- A.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
- B.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 D.剩余价值不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 E.在流通中购买的劳动力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
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
- A.推动社会进步
- B.实现个人美德
- C.优化资源配置
- D.追求剩余价值
- E.应对竞争压力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
- A.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 B.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统一
- C.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统一
- D.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统一
- E.制度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旧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
- A.政治兼并
- B.经济兼并
- C.文化兼并
- D.军事兼并
-
属于区域经济联盟的组织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
- B.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D.亚太经合组织
-
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C.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
- D.资本和贸易的全球化
-
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 A.秘书处
- B.总干事
- C.部长会议
- D.总理事会
-
通过压缩社会总需求规模来抑制经济增长的政策属于( )
- A.扩张性收入分配政策
- B.紧缩性收入分配政策
- C.扩张性货币政策
- D.赤字财政政策
-
对特定对象进行褒扬和鼓励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
- A.社会保险
- B.社会福利
- C.社会救助
- D.社会优抚
-
弥补市场缺陷需要( )
- A.自由放任
- B.对外开放
- C.宏观调控
- D.企业自律
-
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是( )
- A.社会总产品
- B.社会总产值
- C.社会净产品
- D.社会净产值
-
经济增长的内涵反映的是( )
- A.经济总量的增加
- B.经济结构的优化
- C.经济效益的改善
- D.经济质量的提高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为( )
- A.劳动劵
- B.劳动证书
- C.实物配给
- D.商品货币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带有剥削性质的私有经济是( )
- A.个体经济
- B.私营经济
- C.中外合资经济
- D.外商独资经济
-
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通过( )
- A.自由竞争实现
- B.行政干预实现
- C.市场调节实现
- D.垄断价格实现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 A.公有制、按劳分配
- B.公有制、市场经济、按劳分配
- C.公有制、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和平赎买是新中国初期针对( )
- A.官僚资本的政策
- B.买办资本的政策
- C.民族资本的政策
- D.个体私有经济的政策
-
与平均利润率相比,利息率( )
- A.高于平均利润率
- B.等于平均利润率
- C.低于平均利润率
- D.与平均利润率按反方向变化
-
利润是( )
-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B.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
- C.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 D.新创造价值的转化形式
-
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资本价值贬值称为( )
- A.自然磨损
- B.物质磨损
- C.无形磨损
- D.有形磨损
-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 )
- A.靠资本积累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 B.靠增加劳动者数量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 C.靠追加生产资料数量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 D.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
资本集中( )
- A.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 B.是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 C.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 D.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
考察资本循环要以( )
- A.产业资本为对象
- B.商业资本为对象
- C.借贷资本为对象
- D.流通资本为对象
-
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4个月,那么一年内资本周转次数是( )
- A.2次
- B.2.5次
- C.3次
- D.4次
-
剩余价值是工人( )
- A.全部劳动的产物
- B.必要劳动的产物
- C.剩余劳动的产物
- D.有酬劳动的产物
-
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 B.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 C.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 D.它们在使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 A.全部物质资料称为商品
-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 C.消费资料称为商品
- D.劳动力成为商品
-
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是( )
- A.商业信用
- B.银行信用
- C.企业信用
- D.消费信用
-
与按性别、年龄分工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 )
- A.自然经济
- B.商品经济
- C.市场经济
- D.计划经济
-
商品经济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末期
- B.奴隶社会末期
- C.封建社会末期
-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 B.社会分工的演进
- C.经济体制的完善
-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 )
- A.生产力
- B.生产关系
- C.交换关系
- D.消费关系
-
在西方,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 )
- A.斯密
- B.色诺芬
- C.李嘉图
- D.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