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5年10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009)
-
利润是怎样转化成平均利润的?
-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有何威胁和侵害?应该如何应对?
-
试述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
如何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
简述垄断时期竞争的新特点。
-
简述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
引进外资的重要原则有( )
- A.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 B.确定合理的引进规模
- C.引进规模越大越好
- D.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
- E.健全涉外经济法规
-
简述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
-
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有( )
- A.出资者分红
- B.国家预算
- C.银行信贷
- D.劳务费用
- E.价格变动
-
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有( )
- A.维护本国主权
- B.保护本国资源
- C.改善贸易条件
- D.减少债务负担
- E.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侵害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有( )
- A.按劳分配
- B.按资本分配
- C.按资金分配
-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 E.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
-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 )
- A.产业结构的优化
- B.城乡结构的优化
- C.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 D.社会结构的优化
- E.文化结构的优化
-
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有( )
- A.资本相互渗透
- B.资本输出
- C.商品交换
- D.产品消费
- E.人事结合
-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有( )
- A.技术进步
- B.提高劳动生产率
- C.设备更新
- D.绝对延长工作日
- E.提高劳动强度
-
四个生产者织一匹相同的布,甲用10小时,乙用9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7小时,而当时大多数生产者用8.5小时。那么,能够得到超额收入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E.以上所有生产者
-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有( )
- A.计划
- B.市场
- C.行政
- D.习俗
- E.惯例
-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 B.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 C.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E.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比较优势是( )
- A.资源
- B.资金
- C.技术
- D.劳动成本
-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是( )
- A.欧洲联盟
- B.北美自由贸易区
- C.亚太经合组织
- D.东盟自由贸易区
-
在我国,外商投资比重过大的是( )
- A.种植业
- B.制造业
- C.服务业
- D.环保业
-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生产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 )
- A.要高
- B.要低
- C.总是相等
- D.时高时低
-
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产品主要是( )
- A.矿产资源
- B.农产品
- C.工业制成品
- D.高新技术产品
-
主办社会保险的是( )
- A.家庭
- B.企业
- C.政府
- D.社会组织
-
国际收支的支付手段是( )
- A.外汇
- B.黄金或白银
- C.商品
- D.劳务
-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
- A.国际贸易的发展
- B.国际分工的发展
- C.国际市场的形成
- D.资本输出的发展
-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
- A.市场
- B.企业
- C.国家
- D.行业协会
-
在商品价值构成中,新创造的价值表示为( )
- A.m
- B.c+v
- C.c+m
- D.v+m
-
后工业化阶段快速发展的是( )
- A.农业
- B.工业
- C.服务业
- D.建筑业
-
粗放型经济增长着重于( )
- A.数量增长
- B.技术进步
- C.经济结构优化
- D.生产效率提高
-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集体经济
- B.国有经济
- C.私营经济
- D.外商经济
-
市场体系的基础是( )
- A.生产资料市场
- B.消费品市场
- C.房地产市场
- D.劳动力市场
-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的是( )
- A.全民所有制
- B.集体所有制
- C.混合所有制
- D.个体所有制
-
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社会分工
- B.市场竞争
- C.生产集中
- D.劳动力成为商品
-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 )
- A.剩余价值率
- B.年剩余价值率
- C.利润率
- D.平均利润率
-
垄断利润的实现主要是通过( )
- A.一般市场价格
- B.垄断价格
- C.自由竞争价格
- D.生产价格
-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 )
- A.质量
- B.规模
- C.生产
- D.实现
-
某企业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则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是( )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价值形式发展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 B.总和的价值形式
- C.一般价值形式
- D.货币形式
-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会出现( )
- A.通货膨胀
- B.通货紧缩
- C.金属货币贬值
- D.金属货币升值
-
一般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
- A.W-G-W
- B.G-W-G
- C.G-W-G′
- D.G-G′
-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
- A.商品的用途决定的
- B.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 C.生产商品耗费的物质资料量决定的
- D.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 )
- A.成正比
- B.成反比
- C.关系不确定
- D.无关
-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 A.价值
- B.使用价值
- C.交换价值
- D.价格
-
决定经济体制根本性质的是( )
- A.生产方式
- B.经济基础
- C.经济制度
- D.经济结构
-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 A.自然分工
- B.社会分工
- C.劳动力成为商品
-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 A.生产方式
- B.生产资料所有制
- C.社会分工
- D.上层建筑
-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是(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D.供给和需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