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03709
-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其实质?
-
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
- A.生产国际化
- B.贸易国际化
- C.区域集团化
- D.经济全球化
-
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 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 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 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两大部类的平衡
- B.总供需的平衡
-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支付手段
- D.贮藏手段
-
生产成本的形式()
-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 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
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 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 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
- 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 C.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历史观
- 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 A.彻底的批判精神
- B.完整的理论体系
- C.鲜明的政治立场
- D.严密的逻辑结构
-
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
- A.永恒性
- B.有用性
- C.客观性
- D.普遍性
-
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
- A.内容和形式
- B.必然性和偶然性
- C.本质和现象
- D.可能性和现实性
-
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 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 A.贫富差距的拉大
- B.革命领袖的出现
- C.政治腐败的蔓延
- 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 B.巴黎公社原则
-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 D.生产力决定论
-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 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 A.卡特尔
- B.辛迪加
- C.托拉斯
- D.康采恩
-
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 A.基础设施的建设
- B.战略性科学研究
- C.普通消费品生产
- D.公共产品生产
-
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 A.土地的经营垄断
-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 C.土地的肥沃程度
- D.土地的地理位置
-
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董事会
- B.监事会
- C.理事会
- D.股东大会
-
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 A.剩余价值率
- B.平均利润率
- C.银行的贷款利率
- D.银行的存款利率
-
年剩余价值率是()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
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销售阶段
- D.流通阶段
-
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 A.检察机构
- B.法院
- C.警察机构
- D.议院或国会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人的本质在于()
- A.人的自然属性
- B.人的道德素质
- C.人的社会属性
- D.人的文化素质
-
具体劳动()
-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 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 D.创造剩余价值
-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 A.生产资料
- B.劳动力
- C.劳动资料
- D.劳动对象
-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 A.实体性因素
- B.运筹性因素
- C.准备性因素
- D.渗透性因素
-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 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 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 B.实事求是
- C.理论联系实际
-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
- 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B.绝对观念的显现
-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D.神秘天意的启示
-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 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 B.对立统一的观点
-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D.辩证否定的观点
-
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 A.世界的统一性
- B.世界的物质性
- C.世界的可知性
- D.世界的多样性
-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马克思和李嘉图
- B.马克思和圣西门
-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 D.马克思和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