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
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源泉。
-
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
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及其是如何实现的。
-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 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
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
垄断价格()
- 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 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
- C.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 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
-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 A.I(v+m)=IIc
- B.II(c+v+m)=Ic+IIc
- C.I(c+v+m)=Ic+IIc
- D.II(c+v+m)=I(v+m)+II(v+m)
-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
商业资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 D.可以创造出更多商品和价值
-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
- A.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
- B.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C.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 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
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 A.运输时间
- B.劳动时间
- C.非劳动时间
- D.流通时间
-
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 B.可变资本
- C.固定资本
- D.流动资本
-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 B.社会劳动
- C.具体劳动
- D.抽象劳动
-
利息和企业利润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获得的()
- A.平均利润所分割形成的
- B.超额利润所分割形成的
- C.银行利润所分割形成的
- D.部门利润所分割形成的
-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A.普遍联系法
- B.阶级分析法
- C.矛盾分析法
- D.具体分析法
-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
- A.必要劳动时间
-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劳动生产率
- D.个别劳动时间
-
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
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 A.具体劳动
- B.抽象劳动
- C.简单劳动
- D.复杂劳动
-
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商品资本输出
- B.借贷资本输出
- C.生产资本输出
- D.货币资本输出
-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增加
- B.降低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产业资本家
- B.商业资本家
- C.大土地所有者
- D.金融寡头
-
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 A.1917年11月
- B.1918年春
- C.1921年春
- D.1936年12月
-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 B.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 C.它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 D.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
绝对地租是()
- A.农业品价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 B.农业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 C.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 D.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 C.土地的有限性
- D.土地的等级差别
-
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A.成正比
- B.成反比
- C.不成比例
- D.反向变化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 C.法国启蒙哲学
- D.德国古典哲学
-
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 A.竞争目的相同
- 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 C.竞争范围扩展
- 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 B.概念—判断—推理
- C.感觉—概念—感觉
- D.实践—认识—实践
-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生产工具
- B.运输设备
- C.传动装置
- D.动力系统
-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 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
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 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 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
- 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
- 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
-
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
具体劳动()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D.创造剩余价值
-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 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
-
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