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
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试从这一角度谈谈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
试述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商业利润的来源。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
简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和主要目标。
-
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
简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主要表现包括【】
- A.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 B.劳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调整
- C.出现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D.经济运行机制有一定的改善
-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 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 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 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 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差别及限制
-
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 B.各部门资本的总量
- C.各部门利润率的水平
- D.各部门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
-
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经过的阶段包括【】
- A.购买
- B.分配
- C.生产
- D.销售
-
商品的二因素包括【】
- A.使用价值
- B.超额剩余价值
- C.剩余价值
- D.价值
-
下列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为了群众
- B.一切依靠群众
- C.从群众中来
- D.到群众中去
-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C.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
-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 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 C.否定是事物的全盘否定
- D.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割裂这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的错误有【】
- A.唯心主义
- B.绝对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相对主义
-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
- A.相对主义
- B.经验主义
- C.折衷主义
- D.教条主义
-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A.社会主义社会
- B.共产主义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信息社会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D.实现共产主义
-
在国际共运史上,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
- B.列宁
- C.斯大林
- D.毛泽东
-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 B.按资分配
- C.按劳分配
- D.按需分配
-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主要形式发展变化的顺序大体是【】
- A.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
- B.借贷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
- C.产业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
- D.商业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
-
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善的社会经济基础,这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
- B.社会化大生产的全面发展
- C.社会基本矛盾的加剧
- D.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出现
-
垄断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A.社会分工的发展
- B.商业生产者的分化
- C.市场机制的完善
-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
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
- A.股份公司的股息
- B.股份公司的利润
- C.银行利息率
- D.平均利润率
-
因地理位置较好而缴纳的地租属于【】
- A.级差地租I
- B.级差地租II
- C.绝对地租
- D.垄断地租
-
资本主义经济中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 A.商品的生产价格
- B.商品的市场价格
- C.商品的社会价值
- D.商品的个别价值
-
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
- A.流通资本
- B.商品资本
- C.货币资本
- D.生产资本
-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
- A.具体劳动
- B.必要劳动
- C.个别劳动
- D.剩余劳动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 B.三权分立制度
- C.国家制度
- D.选举制度
-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销售阶段
- D.流通阶段
-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B.必要劳动时间
- C.个别劳动时间
- D.剩余劳动时间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
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A.政治关系
- B.经济关系
- C.交往关系
- D.思想关系
-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生产工具
- B.管理手段
- C.劳动对象
- D.科学技术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唯心主义
- B.历史唯物主义
- C.机械决定论
- D.唯意志论
-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 B.感觉、知觉、表象
- C.抽象、具体、再抽象
- D.分析、归纳、综合
-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A.多数人拥护
- B.权威认可
- C.方便实用
- D.社会实践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
-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 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
拒腐防变就要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
-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 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
- 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
-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
-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作为其实质和核心的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 B.普遍联系的观点
- C.质量互变规律
- D.辩证否定的观点
-
既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这是一种【】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B.折衷主义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相对主义观点
-
与时俱进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C.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
-
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这些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D.先验论和反映论
-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 B.英国近代哲学
- C.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
- D.德国古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