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03709
-
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
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
简述垄断阶级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
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
- 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 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
- 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
- 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
-
以下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
- 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 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
- 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
-
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 A.股票的票面价格
- B.股息
- C.平均利润
- D.银行利息率
-
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
- A.人口因素
- B.地理环境
- C.生产方式
- D.政治制度
-
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
- A.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 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 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
- 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
-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
- A.立法权
- B.财政权
- C.行政权
- D.司法权
-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唯理论和经验论
- 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D.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 A.现有的实践能够检验现有的全部认识
- 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 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做出检验
- D.实践一次就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 C.社会主要高级阶段实现的
-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
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
- A.普遍性
- B.客观性
- C.自觉能动性
- D.社会历史性
-
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 A.细胞学说
- B.侠义相对论
-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D.生物进化论
-
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平均分配
- B.按生产要素分配
- C.按劳分配
- D.按需分配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 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
- 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
- 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 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
-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 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 D.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指()
- 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
- 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
- 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
- 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
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
- 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 B.垄断企业的利润率
- C.银行的存款利息率
- D.银行的贷款利息率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
- A.资本阶级革命以后
- B.工业革命以后
- 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
- A.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 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 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 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
- A.工人的工资
- B.原材料费用
- 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 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
-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
-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 C.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
- D.资本循环是怎样运行的
-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实用主义
- B.享乐主义
- C.功利主义
- D.利己主义
-
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的()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销售阶段
- D.运输阶段
-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 B.剩余价值规律
- C.资本积累规律
- D.平均利润规律
-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 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 B.思想标准
- C.经济标准
- D.文化标准
-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
- A.制造和使用工具
- B.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
- C.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
- D.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
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 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
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分配方式
-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1O、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A.绝对性
- B.相对性
- C.全面性
- D.片面性
-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 B.感觉、知觉、表象
- C.抽象、具体、再抽象
- D.分析、归纳、综合
-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 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
- 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 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
-
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兴趣爱好
- B.社会实践
- C.求知欲望
- D.好奇心理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 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
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 A.客观性和普遍性
- B.客观性和历史性
- C.普遍性和持久性
- D.普遍性和自觉性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A.实践性
- B.阶级性
- C.深刻性
- D.批评性
-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培根和洛克
-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 C.斯密和李嘉图
- D.圣西门和傅立叶
-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