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03709
-
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
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
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
- A.工农差别
- B.城乡差别
- C.行业差别
-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
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 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 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 D.垄断与竞争并存
-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 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 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 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经常不一致
-
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依靠的是()。
- A.延长工作日
-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 C.增加劳动强度
- D.提高劳动生产率
-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支付手段
- D.贮藏手段
-
下列各项表现了意识能动性的有()。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B.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D.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 B.权威人士采纳的就是真理
- 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 D.大家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 B.资源稀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 D.先进观念与落后思想的矛盾
-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 A.科学社会主义
- B.民主社会主义
- C.马克思主义哲学
-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
- A.否定是事物的全盘否定
- 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 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 D.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 B.按劳分配
- C.市场经济体制
- D.按需分配
-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A.社会主义社会
- B.共产主义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信息社会
-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 B.工人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 B.恩格斯
- C.马克思
- D.斯大林
-
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分工的发展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自然分工的发展
-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 B.银行资本
- C.商业资本
- D.金融资本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为()。
- A.创造高科技成果
- B.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 C.发展社会生产力
- 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超额利润是()。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
-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
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
- A.银行利息率
- B.股息
- C.股票票面额
- D.股票控制额
-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A.生产阶段
- B.流通阶段
- C.购买阶段
- D.销售阶段
-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 A.提高平均利润率
- B.提高剩余价值率
- C.提高资本积累率
-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A.生产过剩
- B.商品短缺
- C.长期萧条
- D.持续高涨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 B.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 C.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 D.既无历史进步性又无阶级局限性
-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 B.价值
- C.交换价值
- D.剩余价值
-
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A.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 B.—元论和二元论
- 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 D.唯理论和经验论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
下列范畴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 A.生产力
- B.生产关系
- C.生产方式
- D.生产资料
-
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
- A.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 B.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 C.政治理念的差异引起的
- D.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
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 A.全面性
- B.相对性
- C.绝对性
- D.客观性
-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 B.理论联系实际
- C.实事求是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是()。
- A.地理环境
- B.物质生产
- C.风俗习惯
- D.人伦道德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
-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D.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源于书本,后者源于实践
- B.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 C.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 D.前者来源于直接经验,后者来源于间接经验
-
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社会管理活动
- B.科学实验活动
- C.社会改革活动
- D.物质生产活动
-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 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 C.事物的变化是否彻底
-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
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物质性
- B.世界的统一性
- C.世界的可知性
- D.世界的多样性
-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 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B.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 C.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B.反映论和先验论
-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