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
五四时期中国的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改革 ?
-
如何评价 19世纪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 ?
-
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待人民的言论采取的是什么政策 ?19世纪后期这个政策是如何被突破的?
-
1956年《人民日报》在宣传报道方面有哪些改进 ?
-
简述“苏报案”的经过。
-
黄远生
-
《新民丛报》
-
于右任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
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其中有
- A.《劳动界》
- B.《劳动音》
- C.《劳动者》
- D.《劳动与妇女》
- E.《劳动与健康》
-
《循环日报》
-
19世纪,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其人力和物资创办了一些刊物,包括
- A.《瀛寰琐记》
- B.《四溟琐记》
- C.《华洋通讯》
- D.《点石斋画报》
- E.《红杂志》
-
19世纪在上海出版的教会报刊有
- A.《北华捷报》
- B.《字林西报》
- C.《六合丛谈>>
- D.《教会新报》
- E.《字林沪报》
-
在外国人来华办报以前,清朝地方人士了解中央和地方政情的主要渠道有
- A.京报
- B.皇报
- C.辕门抄
- D.满门抄
- E.督府抄
-
鸦片战争后不久在香港出现的报纸有
- A.《中国之友》
- B.《香港纪录报》
- C.《德臣报》
- D.<<孑子刺报》
- E.《英华商报》
-
1952年l2月,台湾当局公布新闻用纸供应的有关规定, 对民间报纸减少纸张供应,同时,受到照顾的报纸主要是
- A.国民党党营报纸
- B.中外合资报纸
- C.美国侨民报纸
- D.宣传戡乱有功的报纸
-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台湾地区新办的第一家报纸 1945年10月诞生于台北,名为
- A.《台湾立报》
- B.《台湾新生报》
- C.《台湾时报》
- D.《台湾导报》
-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的新闻节目是
- A.《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
- B.《全国各地新闻联播 >>
- C.《国内外新闻联播》
- D.《朝闻天下》
-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 给中国社会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 B.《标准只有一个》
- C.《学好文件抓住纲》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宣称要把资产阶级专家、学者、权威打得落花流水、威风扫地的社论,题目为
- A.《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 B.《消灭一切毒草害人虫》
- C.《大刀向魔鬼的头上砍去》
- D.《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
在1957年整风运动期间,《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乎在该报发表了他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稿,题为
- A.《为什么要整风》
- B.《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
- C.《我对党委负责制的看法》
- D.《向中央说几句话》
-
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 l966年5月31日,经毛泽东批准率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全面接管该报工俸的是
- A.康生
- B.江青
- C.陈伯达
- D.戚本禹
-
1957年1月7日,陈其通、马寒冰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他们合写的一篇文章,对“酉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表示异议,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 A.《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
- B.《我们对“鸣放”的几点疑虑》
- C.《我们对“双百”方针的几点意见》
- D.《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
1953年3月,新华社召开编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该社的总任务是
- A.成为国家通讯社
- B.成为消息总汇
- C.成为横跨广播电视报刊的多媒体机构
- D.成为世界一流通讯社
-
新中国成立前夕,被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报纸是
- A.原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 B.原西北局机关报《解放日报》
- C.原西南局机关《新中华报》
- D.原西北局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
1946年,国民党上海电信局奉命对民营广播电台进行整顿, 封闭了五十多家民营台,对剩余的二十多家电台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用一个办公楼
- B.合用一个新闻源
- C.合用一套录音设备
- D.合用一个频率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调整报业政策,将《中央日报》等中央级新闻机构改组为
- A.事业单位
- B.企业组织
- C.军事组织
- D.情报单位
-
1944年3月,《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 ,在回顾改版以来的成绩时指出,该报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
- A.全党办报
- B.同人办报
- C.专家办报
- D.书生办报
-
1941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与《今日新闻》合并为《解放日报》的报纸是
- A.《人民日报》
- B.《新中华报》
- C.《救国日报》
- D.《今日中华报》
-
在1932年围剿红军期间,国民党军方创办了机关报《扫荡报》 ,办报地点是
- A.南京
- B.南昌
- C.瑞金
- D.赣州
-
1923年在上海创刊的《中国青年》杂志倡导进步思想,针对青年人复古读经和不问世事的倾向,该刊提出的日号是
- A.“到民间去”
- B.“到延安去”
- C.“到部队去”
- D.“到西北去”
-
国民党《中央日报》 l928 年复刊后,担任社长的是中央干部叶楚伧,他同时承担的另一个职务是
- A.中统局长
- B.军统局长
- C.蓝衣社长
- D.中宣部长
-
1921至1922年问,英美日德等国通讯社在华增设分支机构,加上原有的《字林西报》《京津泰晤士报》《顺天时报》等报刊,列强在华形成了庞大的舆论力量,在此期间创刊的中共机关报《向导》指出,列强在华新闻舆论的性质是
- A.新闻法西斯
- B.新闻统战
- C.新闻侵略
- D.新闻扶贫
-
1920年秋,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合筹经费,向苏维埃俄国派遣记者三人,除李宗武、俞颂华外,还有
- A.杨松
- B.王明
- C.瞿秋自
- D.肖楚女
-
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的报纸《民权报》 《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被人们称为
- A.横三民报
- B.竖三民报
- C.左三民报
- D.右三民报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杂志是
- A.《甲寅》
- B.《每周评论》
- C.《青年杂志》
- D.<<劳动界》
-
1898年《清议报》创刊于横滨,其主编是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麦盂华
- D.郑贯公
-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颁行后不久又废除的报刊法规是
- A.《报章应守规则》
- B.《报馆暂行条规》
- C.《暂行报律》
- D.《牦时报律》
-
在孙中出的策划下,兴中会第一家机关报《中国日报》 1900年在香港创办,他本人之所以没有前往香港主持,是因为
- A.港英当局不准其入境
- B.港英当局希望他去伦敦办报
- C.港英当局向其索要巨额保证金
- D.孙中山没有取得清政府许可
-
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后,发表了多篇有关新闻的专论,认为报刊的作用除了民隐上达、君惠下逮、中外沟通之外,还包括
- A.涤官场之不洁
- B.化治术之不协
- C.辅教化之不及
- D.助人权之伸张
-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歼提出“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和“兴新闻官”的主张,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 B.促进中央分权
- C.推进联邦制
- D.建立共和铡
-
唐朝官员孙处玄在写给当朝大臣恒彦范的信中慨叹“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他所说的“新闻”是指
- A.天气预报
- B.航运消息
- C.时事政治
- D.演艺圈动态
-
当罗伯特·马礼逊受伦敦雍道会派遣于 l807年到达广州时,清政府禁止外国人从事的活动是
- A.读书
- B.看报
- C.写信
- D.传教
-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造的对华宣传模式为
- A.孔盂加耶稣
- B.儒释道加耶稣
- C.老庄加耶稣
- D. 自莲教加耶稣
-
晚唐尉迟枢所撰《南楚新闻》的主要内容是
- A.奇闻趣事
- B.朝廷大事
- C.地方大事
- D. 战争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