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学班主任2015年4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
联系教育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干部,以形成班级领导核心。
-
我(一位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实行“班内事务承包制”,把班上所有事务(卫生扫除、公物管理、就餐、文体活动、班内日报、纪律等)都承包到人,做到班内的事情样样有人管,班内的学生人人有事做,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自觉、熟练、高质量地管理好自己的事,不出差错。学生分管的事务定期轮换。把学生分成小组,形成小组竞赛的局面。班委会对每个组所承包的事务定期评价,优者给小组加分,差者找出问题的根源,共同研究好的方法和措施。把学生的个人努力和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肯定的时候,当学生的劳动给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的时候,会使他因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产生一种“成功”的自我体验。再如,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一个人都能享有管理他人的机会,并品尝被人管理的滋味。开展评选“全班之最”等活动,无论对于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能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找回自尊、自信,这样既培养了参与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试分析以上案例中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班主任工作原则,并阐述贯彻这些原则的基本要求。
-
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
-
简述班级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
-
简述班主任工作评价对班主任工作的作用。
-
简述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
-
提出班主任工作的民主平等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
班会
-
对班主任自身素质的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_________素质三个主要方面。
-
美感
-
班会活动一般是由_________主持,从准备到开展活动,都要求班级全体学生参与。
-
班主任用暗示手段,或借他人他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加以提示,来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这种谈话方式称为_________。
-
组织班会活动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分为精神的和_________的两个方面。
-
班级个别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谈话法和_________法两种。
-
班主任进行家访的方式主要有:普通访问、重点访问和_________。
-
在班级工作总结时,老师要坚持“_________论”,做到在取得成绩时不忽视不足,当发现不足时不忽视积极因素。
-
“学会擦黑板、玻璃,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这是《小学劳动教学大纲》对小学_________年级学生的要求。
-
小学生_________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
儿童人小学后,_________取代自由的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
-
夏令营活动的组织应把握的原则有()。
- A.目的性
- B.实践性
- C.集体型
- D.全面性
- E.冒险性
-
关于班级个别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班级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的深化
- B.班级个别教育只是促进个别学生的成长
- C.班级个别教育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而进行的
- D.班级个别教育是把个别学生独特发展的可能性作为教育的起点
- E.班级个别教育要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
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
- A.向班级、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 B.协同学校指导家庭教育
- C.帮助解决班级工作的有关问题
- D.组织家长交流教育经验
- E.评选优秀家长
-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 A.学生主体原则
- B.民主平等原则
- C.公平公正原则
- D.以身作则原则
- E.因材施教原则
-
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有()。
- A.情感更具有可变性
- B.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 C.情感更富有可控制性
- D.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 E.情感深刻性不断增加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的是()。
- A.是否形成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教育力量
- B.是否班级学生的质量有所提高
- C.是否培养出了优秀学生
- D.是否胜任班主任工作
-
下列哪些因素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 ()。
- A.复杂性
- B.示范性
- C.长期性
- D.激励性
- E.独立性
-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班级的()。
- A.教学常规管理
- B.日常生活管理
- C.学生学习管理
- D.集体舆论管理
-
狭义的班级活动,亦称()。
- A.集体教育活动
- B.班级教学活动
- C.文学艺术活动
- D.班级课外活动
-
被看作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的是()。
- A.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 B.了解学生
- C.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规律
- D.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
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小学生一天睡眠不少于()。
- A.8小时
- B.9小时
- C.10小时
- D.11小时
-
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规定了学校教育必须()。
- A.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与实际体力劳动相结合
- C.与自我服务性劳动相结合
- D.与公益劳动相结合
-
组织小学生植树,修补图书、桌椅,打扫会场礼堂,清理垃圾等属于()。
- A.公益劳动
- B.生产劳动
- C.自我服务性劳动
- D.体力劳动
-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要求,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 A.劳动
- B.学习
- C.阅读
- D.交往
-
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班级管理的计划
- B.班级管理的实施
- C.班级管理的检查
- D.班级管理的总结
-
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和评定的评价形式是()。
- A.操行评定
- B.课堂评价
- C.学业考试
- D.阶段性评价
-
班级成员自发形成的群体是()。
- A.正式群体
- B.非正式群体
- C.班级组织
- D.班委会
-
在少先队里,少年儿童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举自己的领导人,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组织活动,能自愿服从少先队的决议,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这体现了少先队的()。
- A.革命性
- B.群众性
- C.自主性
- D.历史性
-
班级“静态陶冶”作用主要指学生在班级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班级的教师
- B.班集体的环境和氛围
- C.班集体中的伙伴
- D.班集体的活动
-
由于思维和认识发展水平的局限,小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基础是()。
- A.道德宣讲
- B.实践参与
- C.理论学习
- D.知识传授
-
既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又可以反映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是()。
- A.想象力
- B.创造力
- C.自我评价
- D.自信心
-
在班主任面临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最经常,也是最主要的是()。
- A.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 B.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 C.与学生的关系
- D.与校长的关系
-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 B.从具体形象识记向抽象识记发展
- C.从感知识记向逻辑识记发展
- D.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
在小学儿童的感知觉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 A.视觉
- B.触觉
- C.听觉
- D.嗅觉
-
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 B.集体教学
- C.个别教学
- D.书院教学
-
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教育主体是()。
- A.教导主任
- B.科任教师
- C.班主任
- D.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