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学班主任2008年10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
某校初三学生丁某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调皮捣蛋,是班主任老师刘某的重点教育对象。一天下午自习课前,刘某来到教室,发现丁某不在,刘某走到丁某课桌旁,打开抽屉检查丁某复习题的完成情况,结果发现了一封尚未寄出的信。刘某拆开信一看,是丁某写给另一所学校一位女孩的情书。这时丁某回到教室,看见刘某在拆看他的信,就向刘某索要。刘某不给,并说:“不好好学习,竟然在谈恋爱!我看不好好教育教育,你是不知道改正的。”于是刘某在自习课上向全班同学读了丁某的信,大加奚落嘲讽,以其为典型警戒全班同学。并告诉了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给丁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本来就不好的学习成绩更加一落千丈。试结合班主任工作的有关原则,分析该教育案例中班主任刘某的教育行为失当之处。
-
对后进生转化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
从一个班主任的角度,谈谈开展科技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
依据建设班级教师集体的措施,谈谈如何建设班级教师集体?
-
简述班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
简述培养班集体的途径。
-
启发疏导原则
-
班级体育锻炼
-
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法中,_________法可以克服个人评价时的个人倾向性造成的偏差。
-
班主任工作评价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班主任的_________、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和班主任自身素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
班主任分析偶发事件的原因,首先要坚持_________的原则。
-
班级榜样的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_________和导向作用。
-
搞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
-
_________是一个集体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法规,它是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也是这个集体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
在班级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中,_________是班级计划的核心,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点。
-
健全班级组织主要包括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教师集体、班级家长集体和_________。
-
提出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活动原则的依据,一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小学生的_________特征。
-
在记忆的内容上,小学低年级学生_________识记仍占主导地位,他们最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
-
确定和设计班会主题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教育性原则
- B.针对性原则
- C.发展性原则
- D.学生主体原则
- E.创造性原则
-
下列人物中,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榜样的是()。
- A.革命领袖
- B.英雄模范人物
- C.教师
- D.同龄伙伴
- E.后进生
-
班主任所面对的基本关系有()。
- A.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 B.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 C.与校长的关系
- D.与教导主任的关系
- E.与学生的关系
-
班级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 A.班级基本情况
- B.管理目标
- C.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 D.实施计划的检查
- E.实施计划的评估
-
下列说法中,主要反映了班级的作用的是()。
- A.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
- B.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 C.班级是社会的投影
- D.班级是陶冶学生的熔炉
- E.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课堂
-
从评价内容上来看,班主任工作评价应做到()。
- A.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B.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 C.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 D.要定量反映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
下面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从整个小学期来看,小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处于急速上升时期
- B.女生从12—13岁,男生从10—11岁进入发育高峰期
- C.儿童与成人相比,骨骼中有机物较少,无机物较多
- D.小学儿童视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占据主导地位
- E.小学儿童在9—11岁时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
在班主任工作评价的组织实施中,评价的前提是()。
- A.确定标准
- B.收集资料
- C.组织动员
- D.分析判断
-
通过评价,能够发现问题,能够为调整班主任工作找到依据,从而使班主任工作能够更顺利的开展,这体现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的()。
- A.激励作用
- B.调节作用
- C.导向作用
- D.管理作用
-
后进生也往往会出现要改好的念头,但他们又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往往摇摆不定,出现反复。这表现了后进生的 矛盾状态。()。
- A.有上进心的愿望和意志薄弱
- B.好胜而不能取胜
- C.自尊和得不到自尊
- D.先进和后进
-
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的个别谈话方式是()。
- A.渐进式谈话
- B.循异式谈话
- C.点拨式谈话
- D.谈心式谈话
-
不属于班级偶发事件的显著特征的是()。
- A.偶然性
- B.危害性
- C.突发性
- D.爆炸性
-
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的目的主要在于()。
- A.锻炼身体
- B.增长知识
- C.教育学生
- D.培养劳动习惯
-
以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锻炼身体、表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是()。
- A.文体活动
- B.主题班会
- C.科技活动
- D.劳动
-
利用教育实践过程中围绕具有突出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而设计的主题是()。
- A.问题性主题
- B.模拟性主题
- C.知识性主题
- D.即兴性主题
-
是班级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机动灵活,能照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 A.集体活动
- B.课外活动
- C.个人活动
- D.小组活动
-
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班级管理的()。
- A.计划
- B.实施
- C.检查
- D.总结
-
是由值班的班委会干部填写的,记载班级一天德、智、体、美、劳所有情况的反映表格。()。
- A.班级工作计划
- B.班级工作总结
- C.班务日记
- D.学籍卡片
-
班主任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或其它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而采用的家访是()。
- A.普遍访问
- B.重点访问
- C.特别访问
- D.随机访问
-
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是()。
- A.民主平等
- B.以身作则
- C.公平公正
- D.学生主体
-
班级的“动态陶冶”作用是指班集体的()。
- A.教师
- B.环境和氛围
- C.伙伴
- D.多种多样的活动
-
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以 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 A.社会反应
- B.道德行为规范
- C.内化的具体道德观念
- D.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
-
是智力的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重要途径。()。
- A.观察力
- B.记忆力
- C.想象力
- D.思维
-
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特点的()。
- A.创造性
- B.艰巨性
- C.崇高性
- D.个别性
-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最早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 B.福州船政学堂
- C.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 D.天津中西学堂
-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
- A.教育科研
- B.班级常规管理
- C.教学
- D.班集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