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自考《美育基础》真题试题含答案(00409)
-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美育的认识。
 - 
				
美育的自由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为什么说美育在现代社会是使教育获得新生的一个突破口?
 - 
				
为何全社会都应关注如何度过闲暇时间?
 - 
				
审美结构有哪些显著特征?
 - 
				
健康人格有哪些基本特征?
 - 
				
创造性想像
 - 
				
审美感兴能力
 - 
				
技术美
 - 
				
审美创造能力
 - 
				
解放人的感性
 - 
				
少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包括()
- A.发展具有个性差异
 - B.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
 - C.发展总是由一般到特殊
 - D.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身心发展均有其重点
 - E.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色彩
 
 -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 A.体力要素
 - B.知识要素
 - C.品德要素
 - D.审美要素
 - E.情感要素
 
 - 
				
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 A.美育为德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 B.美育是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
 - C.美育为德育提供了良好的理性前提
 - D.美育为德育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
 - E.美育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 
				
瓦雷里将建筑分为()
- A.实用的
 - B.审美的
 - C.不能说话的
 - D.会说话的
 - E.能唱歌的
 
 - 
				
自然美的美育作用有()
- A.陶冶性情
 - B.提升境界
 - C.体味人生
 - D.考察知识
 - E.锻炼身体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高质量的生活需要高度的财富支撑
 - B.粗茶淡饭一样可以令人心旷神怡
 - C.只有美才能消解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贫乏
 - D.审美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 E.审美与生活并无实际关系
 
 -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
- A.工艺
 - B.建筑
 - C.雕塑
 - D.绘画
 - E.书法
 
 - 
				
审美心理愉悦的特点有()
- A.稳定性
 - B.和谐性
 - C.意会性
 - D.直接性
 - E.易变性
 
 - 
				
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
- A.美景
 - B.美文
 - C.美人
 - D.美政
 - E.美俗
 
 - 
				
强调教师的审美素养,就是突出教师素质中的()
- A.知识结构
 - B.道德结构
 - C.情感结构
 - D.艺术结构
 
 - 
				
下列选项中构成了教师审美素养的专业基础的是()
- A.文化知识素养
 - B.美学理论素养
 - C.伦理道德素养
 - D.科学理论素养
 
 - 
				
梁启超认为小说对人的情感可以起到的影响包括()
- A.熏
 - B.染
 - C.浸
 - D.刺
 - E.提
 
 - 
				
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最高层次是()
- A.高超的文艺水平
 - B.丰富的美学知识
 - C.良好的仪表美
 - D.健康人格的魅力
 
 -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教师的()
- A.形象美
 - B.教态美
 - C.生活审美化
 - D.人格美
 
 - 
				
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只能发生在人的()
- A.婴幼儿期
 - B.青少年期
 - C.学前期
 - D.学龄期
 
 - 
				
作为一种人的外在的美,它不仅是指着装、打扮,还包括人的风度、仪容,这里主要说的是()
- A.语言美
 - B.仪表美
 - C.行为美
 - D.心灵美
 
 - 
				
审美态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是()
- A.直觉性
 - B.超越性
 - C.专注性
 - D.非功利性
 
 - 
				
在西方,明确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的是()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康德
 - D.黑格尔
 
 - 
				
创造力的灵魂是()
- A.创造性想像
 - B.创造性思维
 - C.观察力
 - D.记忆力
 
 - 
				
可以帮助儿童感受节奏、韵律和形体姿态之美,培养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是()
- A.绘画
 - B.音乐
 - C.舞蹈
 - D.童话
 
 - 
				
下列说法由荀子提出来的是()
- A.“充实之谓美”
 - B.“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 C.“乐者,德之华也”
 - D.“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 
				
景观的主要长处在于()
- A.特色美
 - B.整体美
 - C.结构美
 - D.造型美
 
 - 
				
审美和艺术之所以对人生有益,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人()
- A.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
 - B.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 C.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 D.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
 
 - 
				
把“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对象世界说成是自由的人的实践的一个特征的是()
- A.马克思
 - B.列宁
 - C.斯大林
 - D.毛泽东
 
 - 
				
关于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任务相通
 - B.二者特点相通
 - C.二者功能相通
 - D.二者范围相同
 
 - 
				
把自然美与人的道德品质相联系,表现得最明显的是()
- A.儒家美学
 - B.道家美学
 - C.佛学美学
 - D.道教美学
 
 - 
				
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美育中的精灵”的是()
- A.审美感知能力
 - B.审美鉴赏能力
 - C.审美创造力
 - D.审美表达能力
 
 - 
				
对于绘画,审美主体会偏重于()
- A.想像
 - B.情感
 - C.理解
 - D.意志
 
 - 
				
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的人是()
- A.康德
 - B.黑格尔
 - C.司汤达
 - D.雨果
 
 - 
				
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美学家是()
- A.康德
 - B.黑格尔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 
				
指出“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的思想家是()
- A.席勒
 - B.康德
 - C.黑格尔
 - D.马克思
 
 -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在以下哪个时间段被提出的? ()
- A.东周
 - B.西周
 - C.战国
 - D.三国
 
 - 
				
审美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
- A.情感教育
 - B.科学教育
 - C.理论教育
 - D.早期教育
 
 - 
				
美育既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又是人格教育。它的目的是()
- A.感性教育
 - B.趣味教育
 - C.人格教育
 - D.和谐教育
 
 - 
				
认为“趣味是活动的源泉”的是()
- A.梁启超
 - B.康有为
 - C.康德
 - D.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