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美育基础自考真题测试卷含答案
-
结合美育实践,谈谈儿童心理发展与儿童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
-
简述小学美育的内容?
-
论述在学校如何实施美育。
-
为什么美育学科要将美学作为理论核心?
-
简述人化自然的美育作用?
-
孔子提出的“兴现群怨”的意思是什么??
-
自然美
-
教学美
-
美育
-
“完全之教育”
-
审美能力
-
小学美育的任务有()
- A.知美
- B.育美
- C.懂美
- D.爱美
- E.创美
-
小学美育教师教学美的展现技能包括()
- A.课程审美化技能
- B.生活审美化技能
- C.行为举止审美化技能
- D.语言审美化技能
- E.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
-
艺术价值其有多样性,主要体现在()
- A.认识价值
- B.宣传价值
- C.教育价值
- D.伦理价值
- E.交际价值
-
下列属于形式美法则的是()
- A.对称
- B.结构
- C.对比
- D.均衡
- E.节奏
-
在儿童审美活动中,审美形象创造的基本方法包括()
- A.比喻
- B.类比
- C.拟人
- D.幻想
- E.夸张
-
人的全面发展包含()
- A.完美的人格
- B.健康的心理
- C.健全的智力
- D.健全的能力
- E.健全的体魄
-
社会美育的内容包括()
- A.开展社会艺术教育
- B.举办社会审美活动
- C.打造审美生活环境
- D.发现生活美
- E.传承文化美
-
美育对人情感的陶冶主要包括()
- A.情感定向
- B.情感的节奏化
- C.情感的韵律化
- D.情感的纯粹化
- E.情想的典型化
-
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包括()
- A.智力
- B.体力
- C.情感力
- D.意志力
- E.道德力
-
小学学校美育落实的主导因素是()
- A.学校
- B.小学美育教师
- C.教育主管部门
- D.学生
-
作为艺术家,小学美育教师必须具备()
- A.审美实践
- B.审美批评能力
- C.审美创造能力
- D.审美素养要素
-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主张的美育内容包括()
- A.图画、音乐等艺术教育
- B.创造美好的学习杯境
- C.注意仪表美
- D.注意整沽
- E.建立各种优良传统
-
小学美育在教育形式上强调()
- A.以艺术教学与课外美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 B.以艺术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相结合
- C.以课程教学与课外美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 D.以课程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相结合
-
小学美育进行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自然美方面的内容
- B.艺术美方面的内容
- C.社会美方面内容
- D.人文美方面内容
-
下列不属于儿童感知阶段的是()
- A.感觉运动阶段
- B.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在儿童早期的审美发展中,能被感知、被体验到的唯一审美因素是()
- A.节奏
- B.气味
- C.光线
- D.色彩
-
儿童审美体验、审美传达、审美接受与欣赏产生的条件是()
- A.情请的客观化
- B.情绪的产生
- C.情绪的主现化
- D.语言符号
-
达?芬奇提出的"神圣的比例关系"是指人体美应()
- A.高矮适度
- B.协调均称
- C.胖瘦适宜
- D.赏心悦目
-
对美育工作来说,需要的儿童观具有()
- A.普遍性、社会性和文化性
- B.个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
- C.普遍性、多元性和文化性
- D.个体性、多元性和文化性
-
艺术作品的内形式主要是指()
- A.比例
- B.对称
- C.结构
- D.节奏
-
我国古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强调的是()
- A.容貌美
- B.表情美
- C.姿态美
- D.服饰美
-
人化自然的审美价值除了外在形式之外,还在于它们的感性形式中所显示的()
- A.艺术的价值
- B.人的力量
- C.文化的内涵
- D.社会的属性
-
在小学美育阶段,要引导学生()
- A.提升审美力
- B.锻炼想象力
- C.培养审美兴趣
- D.树立正确审美观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一论断出自()
- A.《论语》
- B.《老子》
- C.《礼记》
- D.《庄子》
-
家庭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
- A.塑造美的形象
- B.塑造美的行为
- C.塑造美的心灵
- D.塑造美的语言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论断出自()
- A.《论语》
- B.《孟子》
- C.《大学》
- D.《中庸》
-
美育的核心是()
- A.情感
- B.知觉
- C.想象
- D.创造力
-
美育以铸造人的完美人格为()
- A.基本目标
- B.长远目标
- C.核心目标
- D.终极目标
-
“人类的和谐必须使人类所所具有的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感性脱离理性使人变成动物;理性脱离感性使人变得僵死"这一论断出自()
- A.歌德
- B.黑格尔
- C.席勒
- D.康德
-
美育学科的骨架和肌肉()
- A.哲学
- B.美学
- C.教育学
- D.艺术学
-
在我国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的个体成长层面所要达到的()
- A.基本目的
- B.终极目的
- C.直接目的
- D.间接目的
-
在中国近代倡导五育并举方针的是()
- A.梁启超
- B.王国维
- C.丰子恺
- D.蔡元培
-
从受教者的受教方式来看,美育是一种()
- A.人本教育
- B.情感教育
- C.形象教育
- D.趣味教育
-
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
- A.《诗学》
- B.《美育书简》
- C.《诗艺》
- D.《理想国》
-
提出“寓教于乐”思想的是()
- A.孔子
- B.贺拉斯
- C.席勒
- D.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