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2006年10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层高为4米,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米。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12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48s。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αmax=0.16,Tg=0.55s,η2=1.0。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底部剪力及顶层层剪力。(提示:
,不需考虑附加地震作用。)
-
某单层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如图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标准值Nk=870kN,弯矩标准值Mk=310kN·m,剪力标准值Vk=21kN;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修正)fa=200kN/m2;基础埋置深度d=1.5m;设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密度的平均值为γm=20kN/m3;基础底面尺寸为b×l=3.0×2.0m。试校核地基承载力是否足够?
-
某单层厂房结构如图示。柱A和柱B的侧向刚度相等,KA=KB=20kN/mm;重力荷载代表值G=2000kN,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6,特征周期为0.4s,试计算该厂房在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提示:
-
牛腿尺寸和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竖向力及水平拉力如图示。牛腿宽度为600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为2.2N/mm2;取裂缝控制系数为0.65,as=35mm,试判断该牛腿截面尺寸是否合理。
-
牛腿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
如图所示框架结构,A、B柱截面尺寸相同,各层作用的水平力P=l0kN,各层层高h=4.5m,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柱底2h/3处。求底层A柱的柱底弯矩MA(以外侧受拉为正)及轴向力NA(以受拉为正)。
-
简述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抗震设防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设计方法。
-
根据双肢墙整体系数α的计算公式,说明α的物理意义,并提出提高双肢墙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提示:α=H
)
-
分别说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水平位移的型式,并画出相应水平位移曲线的示意图。
-
荷载对结构或构件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称为( )。
-
简述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多层框架内力的主要步骤。
-
目前,我国混凝土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主要有刚架结构和( )结构两种。
-
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称为结构的( )。
-
根据“强节点”的设计要求,节点的承载力应( )其所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
吊车荷载具有冲击和振动作用。当计算吊车梁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吊车竖向荷载应乘以( )系数。
-
为避免剪力墙墙肢发生( )型剪切破坏,墙肢截面承担的剪力设计值应满足Vw≤0.25βcfcbwhw0的要求。
-
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有标准值、组合值、准永久值和( )值四种。
-
当框架结构梁与柱的线刚度之比超过3时,可采用( )法进行水平荷载作用的近似计算。
-
在计算带刚域的壁式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时,应考虑节点刚域的影响和构件( )变形的影响。
-
最不利内力组合就是在( )截面处对截面配筋起控制作用的内力组合。
-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近似认为第一振型接近于( )
- A.折线
- B.正弦曲线
- C.抛物线
- D.直线
-
单层厂房排架考虑整体空间作用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无檩屋盖比有檩屋盖对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影响大
- B.均布荷载比局部荷载对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影响大
- C.有山墙比无山墙对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影响大
- D.在设计中,仅对吊车荷载作用需要考虑厂房整体空间工作性能的影响
-
下列结构状态中,不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内容的是( )
- A.疲劳破坏
- B.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要求
- C.构件挠度超过规范要求
- D.产生了使人不舒服的振动
-
关于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高度不超过60m
- B.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 C.以第一振型为主
- D.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 )
- A.荷载标准值及材料强度标准值
- B.荷载设计值及材料强度设计值
- C.荷载设计值及材料强度标准值
- D.荷载标准值及材料强度设计值
-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 )
- A.吊车梁轨道顶面
- B.吊车梁顶面
- C.吊车梁轨道中部
- D.吊车梁中部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 B.离震中愈近,地震烈度愈高
- 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
我国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某值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此值为( )
- A.26m
- B.28m
- C.30m
- D.35m
-
高层建筑对风的动力作用比较敏感( )
- A.建筑物越柔,自振周期越长,风的动力作用越显著
- B.建筑物越柔,自振周期越短,风的动力作用越显著
- C.建筑物越刚,自振周期越长,风的动力作用越显著
- D.建筑物越刚,自振周期越短,风的动力作用越显著
-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 )
- A.反弯点法
- B.D值法
- C.分层法
- D.底部剪力法
-
下列关于整体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洞口总立面面积不大于总墙面立面面积的15%
- B.洞口间的净距要大于洞口的长边尺寸
- C.洞口对结构计算的影响可以忽略
- D.洞口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长边尺寸
-
在下列提高双肢剪力墙延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减小墙肢的轴压比
- B.在墙肢截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并按要求配筋
- C.设置跨高比l0/h<2.0的连梁
- D.在连梁中加配交叉斜筋
-
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框架结构的整体水平变形为弯曲型
- B.框架结构中,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与结构高度无关
- C.框架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
-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
-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下列关于剪力墙的布置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
- A.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同一温度区段的两端
- B.剪力墙的最大间距应按规定予以限制
- C.剪力墙的合理数量既要保证承载力和刚度要求,又要让框架发挥应有作用
- D.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布置
-
在用力法求解双肢墙连梁切口处的竖向剪力时,引入了一些基本假定,下列四条中不正确的是( )
- A.各层连梁简化为沿高度连续分布的等厚度弹性薄片
- B.假定墙肢承受的局部弯矩不超过总弯矩的15%
- C.两墙肢在同一水平标高处的水平侧移和转角是相等的
- D.假定连梁的反弯点在其跨度中央
-
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楼板的影响。下列考虑方法中正确的是(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 )
- A.对装配式楼盖,取I=1.2I0
- B.对装配式楼盖及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1.5I0,边框架取I=1.2I0
- C.对现浇楼盖及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2.0I0,边框架取I=1.5I0
- D.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0I0,边框架取I=1.5I0
-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
- A.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 B.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 C.场地类别
- D.地震持续时间
-
框架结构需设置伸缩缝的条件是( )
- A.房屋结构的各部分高度相差悬殊
- B.房屋结构的各部分重量相差悬殊
- C.地基差异过大
- D.结构长度过长
-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 )
- A.面波
- B.体波
- C.纵波
- D.横波
-
框架结构设计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 B.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组合
- C.先对竖向荷载作用及水平荷载作用进行内力组合,然后对组合弯矩进行调幅
- D.现浇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均可进行调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