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l0月自学考试生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论述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
家兔实验中,耳缘静脉快速输入370.9%生理盐水20mL(大量),家兔尿量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
简述调节生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
-
突触后电位有哪两种形式?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
血小板有哪些生理特性?
-
机体缺氧时都会出现发绀现象吗?试举一例说明为什么。
-
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与作用。
-
简述动作电位的定义及其特点。
-
自发脑电活动
-
中枢热敏神经元
-
听阈
-
餐后碱潮
-
血压
-
Hb氧容量
-
稳态
-
卵巢排卵后,雌激素分泌水平再度升高的直接原因是( )
- A.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 B.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 C.卵泡刺激素的促进作用
- D.黄体生成素的促进作用
-
睾丸中合成与分泌雄激素的细胞是( )
- A.精原细腿
- B.间质细胞
- C.支持细胞
- D.颗粒细胞
-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是( )
- A.促进子宫平滑肌增生
- B.促进输卵管运动
- C.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
- D.降低体温
-
由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
- A.褪黑素
- B.催乳素
- C.催产素
- D.血升压素
-
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激素是( )
- A.降钙素
- B.甲状腺素
- C.生长抑素
- D.甲状旁腺激素
-
通过与核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功能的激素是( )
- A.胰岛索
- B.降钙素
- C.生长激素
- D.甲状腺激素
-
下列关于腱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感受器是腱器官
- B.反射中枢位于延髓
- C.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 D.高位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
-
脊髓灰质炎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 A.病毒对患肢肌肉的直接侵害
- B.失去支配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 C.失去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
- D.运动神经元受损而患肢长期废用
-
下列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传入侧支与自身形成负反馈回路
- B.传入纤维的主干与侧支释放不同的递质
- C.通过交互性突触而产生交互抑制的作用
- D.作用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
-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将会出现( )
- A.脊休克
- B.去大脑僵直
- C.站立不稳
- D.运动共济失调
-
发生防御反应时,骨骼肌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
- A.乙酰胆碱
- B.肾上腺素
- C.多巴胺
- D.去甲肾上腺素
-
下列关于中枢兴奋传播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双向传播
- B.中枢延搁
- C.兴奋节律不变
- D.不易疲劳
-
半规管内感受细胞所接受的刺激是( )
- A.直线加速度
- B.恒速度旋转
- C.旋转变速运动
- D.直线匀速运动
-
视网膜中缺乏某种视锥细胞就可导致( )
- A.夜盲症
- B.色盲
- C.色弱
- D.近视
-
需要用凹透镜矫正的非正视眼是( )
- A.近视眼
- B.远视眼
- C.散光眼
- D.老光眼
-
听觉的感受器是( )
- A.耳蜗螺旋器
- B.内、外淋巴液
- C.鼓膜
- D.听骨链
-
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机制是( )
- A.在肾单位的髓袢升支粗段抑制
同向转运体的作用
- B.在远曲小管始段抑制
同向转运体的作用
- C.在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抑制
通道
- D.在近端小管始段抑制
主动重吸收
- A.在肾单位的髓袢升支粗段抑制
-
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影响
-
交换作用的是( )
- A.肾素
- B.血管紧张素
- C.醛固酮
- D.血管升压素
-
在非寒战产热中,作用最大的组织或器官是( )
- A.中枢神经组织
- B.肝脏
- C.褐色脂肪组织
- D.骨骼肌
-
下列参与人体能量代谢调节的激素中,最重要的是( )
- A.肾上腺素
- B.肾上腺皮质激素
- C.胰岛素
- D.甲状腺激素
-
下列胃肠道运动形式中,仅发生于小肠的是( )
- A.紧张性收缩
- B.容受性舒张
- C.蠕动
- D.分节运动
-
人体中能被各种功能活动直接利用的供能物质是( )
- A.葡萄糖
- B.三磷酸腺苷
- C.脂肪酸
- D.氨基酸
-
最重要的消化液是( )
- A.胃液
- B.胰液
- C.胆汁
- D.小肠液
-
下列因素中,能促进胃液分泌的是( )
- A.盐酸
- B.脂肪
- C.离渗溶液
- D.组胺
-
肺换气过程中,决定
到
扩散方良的因素是( )
- A.大气和血液气体的气压差
- B.大气和肺泡气体的分压差
- C.肺泡和血液气体的气压差
- D.肺泡和血液气体的分压差
-
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 )
- A.潮气量/肺总量×100%
- B.潮气量/肺活量×100%
- C.用力呼气量/余气量×100%
- D.用力第1秒呼气量/用力肺活量×100%
-
在肺通气过程中,驱动气体出入肺的作用力是( )
- A.大气压与血液间压力差
- B.大气压与肺内压压力差
- C.大气与血液气体分压差
- D.肺内与血液气体分压差
-
正常心脏的自律性起步于( )
- A.窦房结
- B.房室交界
- C.房室束
- D.心室肌细胞
-
丝虫病引起局部水肿的原因是( )
- A.局部炎症反应
- B.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 C.淋巴回流受阻
-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A.心室开始收缩,动脉瓣突然开放引起的振动
- B.心室开始收缩,房室瓣迅速关闭引起的振动
- C.心室开始舒张,房室瓣突然开放引起的振动
- D.心室开始舒张,动脉瓣迅速关闭引起的振动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是由于 ( )
- A.
内流,
外流
- B.
内流,
内流
- C.
外流,
内流
- D.
内流,
外流
- A.
-
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
-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 B.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
- D.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
-
血浆与组织液各种成分浓度的主要区别在( )
- A.
- B.
- C.有机酸
- D.蛋白质
- A.
-
血液凝固的本质是( )
- A.纤维蛋白的溶解
- B.纤维蛋自的激活
- C.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 D.血小板的聚集
-
葡萄糖通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腔膜的过程属于( )
- A.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 B.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 C.原发性主动转运
- D.继发性主动转运
-
细胞内外液
浓度差减小后,静息电位的变化是( )
- A.增大
- B.减小
- C.不变
- D.先增大后减小
-
回收骨骼肌胞质中
的钙泵主要分布在( )
- A.腿膜
- B.肌质网膜
- C.横管膜
- D.线粒体膜
-
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 )
- A.去极化
- B.复极化
- C.极化
- D.反极化
-
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正反馈的是 ( )
- A.排尿反射
- B.血液凝固
- C.分娩过程
- D.牵张反射
-
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
- A.组织液
- B.血浆
- C.淋巴
- D.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