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公共政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结合下列案例,试分析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在国务院规定的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最后期限前,某省实现了矿办小井一律关闭的目标,并关闭乡镇煤矿619处。然而,该省关闭整顿小煤矿百人督导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照国务院提出的关井“六项标准”(吊销有关证照、炸毁井筒、拆除设施、填平场地、发布公告并在限期内尽可能恢复地表植被),当前关闭整顿小煤矿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一些县、乡没有按照“六项标准”进行关闭,大部分小煤矿仅拉倒了井架、切断了电源、封平了井口,明显存在以停代关、以封代关等“假关闭”现象。经调查发现,该省经对小煤矿多次清理整顿,全省小煤矿数量由5000多座减少到现在的1700多座,这些保存下来的煤矿大多为投资规模较大、对当地财政和就业贡献较大,且“四证”(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和营业执照)齐全的小煤矿。如在该省公布的首批关闭的228家小煤矿中,就有139家属“四证”齐全企业。调查还发现,补偿政策不透明、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补偿金额未到位,也是造成部分小煤矿“假关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多年来小煤矿在政府“有水快流”思想的鼓励和引导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大规模整改并已达标。此外,对于关闭小煤矿,基层干部面临财政减收、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等多重压力,而矿主们则更是持观望和侥幸心理。
 - 
				
试析公共政策的内涵。
 - 
				
结合实际分析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
 - 
				
简述公共政策抉择的含义。
 - 
				
简述政策变动采取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
 - 
				
简述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 
				
简述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总结的公共政策学科的特点。
 - 
				
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
 - 
				
根据最高决策者的人数划分,属于首长制的有( )
- A.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
 - B.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
 - C.原始民主制中的氏族会议
 - D.现代美国的总统制
 - E.法西斯制中的国家元首
 
 - 
				
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包括( )
- A.目标的导向性
 - B.内容的务实性
 - C.实施上的灵活性
 - D.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 E.影响的广泛性
 
 - 
				
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政策系统的( )
- A.过程分析
 - B.环境分析
 - C.结构分析
 - D.目标分析
 - E.成本分析
 
 - 
				
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决策的要素包括( )
- A.决策者
 - B.决策对象
 - C.决策信息
 - D.决策方法
 - E.决策结果
 
 - 
				
德洛尔对于公共政策学作出的学术贡献主要包括( )
- A.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 B.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发展方向和政策过程等学科要素做了论述
 - C.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
 - D.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
 - E.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是( )
- A.职业政策分析人员
 - B.决策者
 - C.职业政策分析人员和决策者
 - D.决策者与执行者
 
 - 
				
在公共政策预测方法中,历史分析法又被称为( )
- A.趋势外推法
 - B.专家评估法
 - C.模型预测法
 - D.动态分析法
 
 - 
				
美国兰德公司属于( )
- A.官方政策研究组织
 - B.半官方政策研究组织
 - C.民间政策研究组织
 - D.社会政策研究组织
 
 - 
				
“公费医疗改为医疗保险”是政策终结方式中的( )
- A.合并
 - B.分解
 - C.替代
 - D.缩减
 
 - 
				
政策持续的一个消极后果是( )
- A.政策均衡
 - B.政策僵化
 - C.政策停滞
 - D.政策终结
 
 - 
				
决策权在党和政府之间的转移是政策调整的( )
- A.主体调整
 - B.客体调整
 - C.目标调整
 - D.方案调整
 
 - 
				
根据再决策所产生后果是否与原决策保持方向、目标一致,可将其分为( )
- A.现场再决策和反馈再决策
 - B.常规性再决策和非常规性再决策
 - C.突破型再决策和追踪型再决策
 - D.整体再决策和局部再决策
 
 - 
				
政策研究者多角度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开始于( )
- A.20世纪60年代后期
 - B.20世纪70年代中期
 - C.20世纪70年代后期
 -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 
				
属于内部评估的是( )
- A.机构中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
 - B.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 C.投资机构所组织的评估
 - D.立法机构所组织的评估
 
 -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预测性评估依据中的( )
- A.实证结果
 - B.理论假说
 - C.价值体系
 - D.分析方法
 
 - 
				
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
- A.政策评估
 - B.政策分析
 - C.政策执行
 - D.政策反馈
 
 - 
				
预测性评估的第一步是( )
- A.试验式证实
 - B.详细研究
 - C.进一步的分析
 - D.方案调查
 
 - 
				
政策立法的主体有( )
- A.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 B.有权将一般的行政决策上升为行政法规的那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 C.立法机关、有权将一般的行政决策上升为行政法规的那些行政机关
 - D.立法机关、有权将一般的行政决策上升为行政法规的那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 
				
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后,首先要考虑的是( )
- A.政策目标
 - B.政策规划
 - C.政策抉择
 - D.政策计划
 
 - 
				
采取听证制是为了实现政策规划的( )
- A.主体多元化
 - B.政府主导化
 - C.程序法制化
 - D.主体结构化
 
 - 
				
公共政策议程按照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可分为( )
- 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 B.规划议程和磋商议程
 - C.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
 - D.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
 
 - 
				
在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关系中,“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属于( )
- A.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
 - B.利益范围宽而代价范围窄
 - C.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
 - D.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
 
 - 
				
内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
- A.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 B.不太民主的社会
 - C.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 
				
美国总统决策的方式之一是( )
- A.立法倡议
 - B.司法审查
 - C.国会立法
 - D.司法命令
 
 - 
				
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 )
- A.决策子系统
 - B.咨询子系统
 - C.信息子系统
 - D.执行子系统
 
 - 
				
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 )
- A.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 B.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 C.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
 - D.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 
				
华莱士“科学环模型”标明的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是( )
- A.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
 - B.假设—理论—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
 - C.理论—观察—假设—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
 - D.假设—观察—理论—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
 
 -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属于( )
- A.政策群
 - B.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 C.政策一般
 - D.政策系统
 
 - 
				
美国公共政策研究学者埃齐奥尼提出的政策模型是( )
- A.规范最佳模型
 - B.政治系统模型
 - C.集团模型
 - D.混合扫描模型
 
 - 
				
“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 )
- A.林德布洛姆
 - B.德洛尔
 - C.勒纳与拉斯韦尔
 - D.戴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