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公共政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社会救助法草案》被高层否决近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然而,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不明确,有些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及法规的依据,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l0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96名代表提出三件议案,要求制定《社会救助法》。会后有关部门拟制了《社会救助法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该项立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获悉:《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否决,可能和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关。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被否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另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请回答:(1)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2)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分析《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的理由。
-
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请回答:(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
-
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
-
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
-
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
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
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
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
-
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
- A.工具学习
- B.概念学习
- C.问题学习
- D.社会学习
- E.政治学习
-
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 )
- A.机构—制度模型
- B.集团模型
- C.精英模型
- D.理性主义模型
- E.渐进主义模型
-
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
- A.道德品质要求
- B.决策者的要求
- C.价值判断要求
- D.行为规范要求
- E.利益集团的要求
-
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 )
- A.焦点团体座谈会
- B.内容分析法
- C.德尔菲函询法
- D.二次分析法
- E.头脑风暴法
-
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 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
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A.多样化
- B.单一化
- C.简单化
- D.一元化
-
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 )
- A.政策对话
- B.政策采纳
- C.政策论证
- D.政策规划
-
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
- A.目标调整
- B.方案调整
- C.措施调整
- D.关系调整
-
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
- A.改革开放的前提
-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
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 )
- A.梅兹曼尼安
- B.萨巴提尔
- C.雷恩
- D.巴达克
-
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 )
- 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 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
-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
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
- A.伦理分析法
- B.假设分析法
- C.多角度分析
- D.边界分析法
-
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
- A.社会问题
- B.政策问题
- C.公共问题
- D.私人问题
-
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
- A.西蒙
- B.伊斯顿
- C.德洛尔
- D.埃齐奥尼
-
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 )
- A.机构—制度模型
- B.集团模型
- C.精英模型
- D.理性主义模型
-
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
- A.政策设计
- B.政策论证
- C.政策审议
- D.政策采纳
-
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 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
-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
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
- A.俄罗斯
- B.瑞士
- C.法国
- D.美国
-
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
- A.政策制定系统
- B.政策咨询系统
- C.政策执行系统
- D.政策反馈系统
-
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 )
- A.微观决策
- B.中观决策
- C.宏观决策
- D.行政决策
-
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
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 )
-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
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 )
- A.复旦大学
- B.清华大学
- C.中山大学
- D.北京大学
-
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 )
- A.《政策科学》
- B.《政治体系》
- C.《政治学》
- D.《公共决策》
-
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
- A.拉斯韦尔
- B.德洛尔
- C.林德布洛姆
- D.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