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10月公共政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论大众传播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2. 如何应对儿科医生荒在某著名的儿科医疗机构,儿童外科的大夜班要上36小时,儿童内科的一次连班则达到48小时。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46%。更有甚者,科室里有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被推过、打过。医生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医患矛盾尖锐。某著名医院儿科仅在2015年就有3位医生辞职,但招聘儿科医生却一直是该医院的难题。2016年,来参加该院儿科招聘面试的只有1位。主持面试的一位医生形容说,“现在不是抢人才,而是抢人。”截至2016年1月,儿科医生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比上涨18%。统计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的缺口已达到20万人。“累”、“穷”、“险”被认为是儿科医生荒的主因。这样的恶性循环也让医科学生对从事儿科医生职业望而却步。针对“儿科医生荒”,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儿科和急诊医生可以获得加分录取的照顾;协调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等。这些措施公布后引来不少质疑。有人认为,“降低门槛只能让人以为儿科医生是成绩最差,在医生里是劣等的。”还有人直言,“这个职业不受待见,不受尊重,谁会来做呢?” (1)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认定?(2)根据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原理,分析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为什么引来质疑。

  3. 业主卖房现场为提价而离婚近日,住在某小区的H女士准备卖掉现住的一居室,换购大一些的房子。可供挑选的房源并不多,新房几乎没有合适的,只有在二手房市场辗转寻找。在小区附近,H女士看中了一套报价410万元的房子。因该房不是业主名下的唯一用房,按照政策规定,需要缴纳高额税费。这笔高额税费目前在实践中一般由买受方来承担,因此该房的报价较低,H女士决定买下这套房。交易当天,双方开始坐下来谈定金与签约问题。但在洽谈现场,业主夫妇突然变卦,要求商量一下再做决定。H女士等来的是涨价60万元的“商量结果”。原来,业主夫妇头天一夜没睡好,一直在商量是否要离婚涨价卖房的事。到了签约现场,突然决定马上离婚,这样双方可以一人分得一套房。这套正在洽谈交易的房子就变成了符合“拿到房产证满五年,名下唯一用房”的政策规定,这样就可以免于缴纳相关税费。于是,总房价立刻上涨至470万元。无奈之下,H女士放弃了这套房。(1)简述政策对象的受动性。 (2)利用政策对象的受动性原理分析业主在卖房现场为提价而离婚的行为,并提出规范此类行为的政策建议。

  4. 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5. 简述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

  6. 试论政策调整的原因。

  7. 简述公共政策基本功能中的管制功能。

  8. 简述政策链的基本含义。

  9. 提出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学者是()

    • A.霍恩
    • B.梅兹曼尼安
    • C.戴伊
    • D.米特尔
    • E.拉斯维尔
  10. 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结果
    • B.目标人群
    • C.执行机构
    • D.法规
    • E.方案系统
  11. 关于公共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 B.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
    • C.公共利益首先是利益实现的程度
    • D.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 E.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2. 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

    • A.核心概念
    • B.次级概念
    • C.哲学概念
    • D.交叉概念
    • E.边际概念
  13. 变化频率过高、幅度过大的政策建议属于()

    • A.墨守成规式政策建议
    • B.生搬硬套式政策建议
    • C.反复无常式政策建议
    • D.一知半解式政策建议
  14. 公共政策的产生需具备的核心要素包括()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 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 C.政策评估的标准
    •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 E.政策调整的原因
  15. 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组合形态或功能并创造新政策的行为和过程是()

    • A.政策稳定
    • B.政策维持
    • C.政策界定
    • D.政策创新
  16.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此行为是()

    • A.政策修正
    • B.政策更新
    • C.政策终结
    • D.政策调整
  17. 既是构成政策执行人员的主要力量,又是影响政策执行效率的基础性因素的是()

    • A.下级行政人员
    • B.政策研究机构
    • C.公共政策执行力
    • D.政策执行机制
  18. 对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所进行的评估是()

    • A.政策需求评估
    • B.政策效益评估
    • C.政策议程评估
    • D.政策价值评估
  19. 由美国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政策变动模式属于()

    • A.Z字型
    • B.周期型
    • C.学习型
    • D.突变型
  20. Z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

    • A.政策的增删
    • B.政策的修正
    • C.政策的更新
    • D.政策的合并
  21. 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是()

    • A.工具学习
    • B.概念学习
    • C.问题学习
    • D.社会学习
  22. 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

    • A.政策研究
    • B.政策调整
    • C.政策执行
    • D.政策学习
  23. 能够由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公共政策问题是()

    • A.结构适度问题
    • B.结构不良问题
    • C.结构混乱问题
    • D.结构残缺问题
  24. 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基础上的政策议程设定模型是()

    • A.外在创始模型
    • B.动员模型
    • C.内在创始模型
    • D.三源流模型
  25. 在集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政府作用并形成了“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 A.莱瑟姆
    • B.杜鲁门
    • C.莫斯卡
    • D.戴伊
  26. 政治系统模型认为,既是现政策过程的终点又是新政策过程的起点的是()

    • A.转换
    • B.输出
    • C.反馈
    • D.输入
  27. 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是()

    • A.引发性监控
    • B.预防性监控
    • C.过程性监控
    • D.结果监控
  28. 由于执行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是()

    • A.政策制定偏差
    • B.政策执行偏差
    • C.政策评估偏差
    • D.政策规划偏差
  29. 政府最高首脑拥有对公共决策最终决定权的是()

    • A.首长制
    • B.委员会制
    • C.集权制
    • D.分权制
  30. 对特定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公共政策的形式予以关注,这是公共政策的()

    • A.普遍性
    • B.稳定性
    • C.特殊性
    • D.回应性
  31. 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证信息可信度的基础,这一政策论证模式是()

    • A.权威模式
    • B.统计模式
    • C.分析模式
    • D.解释模式
  32. 政策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政策是()

    • A.基本政策
    • B.部门政策
    • C.元政策
    • D.科技政策
  33. 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B.互补关系
    •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 D.直接与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