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公共关系口才2010年4月自学考试真题试卷(0329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根据公关口才应用原则中语境原则及其运用注意事项的知识,对下列案例中电气公司推销员的话语作出评价。世纪30年代,美国费城电气公司的推销员威伯到一个州的乡村去推销用电。他到一家农户家叫门。户主是位老太太,一见是电气公司的代表,猛地关上了门。威伯再次叫门,门勉强开了一条缝。威伯说:“很抱歉打扰您了,也知道你们对用电不感兴趣。所以,这次并不是来推销电,而是来买几个鸡蛋。”老太太消除了一些戒备,把门开大了一点,探出头来怀疑地看着威伯。威伯继续说:“我看见您喂的道明尼克鸡很漂亮,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回城。”老太太打开了门,态度温和了许多,并和威伯聊起了鸡蛋的事情。威伯指着院子的牛说:“我敢打赌,您丈夫养的牛赶不上您养的鸡赚钱多。”老太太被说得心花怒放,长期以来,她丈夫总不承认这一点。于是她把威伯视为知己,带他到鸡舍参观。威伯边参观鸡舍边赞扬老太太养鸡的经验,并说,如果用电照射,鸡产的蛋会更多。老太太似乎不那么反感了,而是问用电是否合算。当然她得到了圆满的回答。两个星期后,威伯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用电申请书。

  2. 试论公共关系口才的作用。

  3. 简述演讲的基本特点。

  4. 交谈的特征有哪些?

  5. 简述表情语的定义及其作用。

  6. 强调客观拒绝法

  7. 运用省略表达手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 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9. 口语表达的节奏

  10. 完整句

  11. 引叙

  12. 即兴演讲时,确定话题就地取材可以采用的技巧有( )

    • A.从现场的情境中寻找话题
    • B.从听众的心态上找话题
    • C.从参考书中找话题
    • D.从现场的人和事找话题
    • E.从前面的演讲中找话题
  13. 言语

  14. 一般口才的衡量标准有( )

    • A.说得广
    • B.说得妙
    • C.说得好
    • D.说得对
    • E.说得快
  15. 重音表达的方式主要有( )

    • A.高低对比法
    • B.大小对比法
    • C.长短对比法
    • D.强弱对比法
    • E.快慢对比法
  16. 在交谈中,合作原则包括的准则有( )

    • A.关联准则
    • B.适量准则
    • C.真实准则
    • D.明白准则
    • E.角色准则
  17. 口语交际出现编码失误时,化解的方式有( )

    • A.编码失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自我化解
    • B.编码失误发生在双方身上而自我化解
    • C.编码失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代为化解
    • D.编码失误发生在对方身上而代为化解
    • E.编码失误发生在对方身上而自我化解
  18. 上级批评下级时使用语言不得要领,不够明确,含糊其辞,这种批评被称为( )

    • A.片面式批评
    • B.挑剔式批评
    • C.羞辱式批评
    • D.笼统式批评
  19. 最能体现交际者口语风格的主观因素是( )

    • A.文化修养
    • B.生活阅历
    • C.情绪爱好
    • D.个性气质
  20. “温和亲热、关心体贴、语重心长、细致入微”的口语风格属于( )

    • A.华美富丽型
    • B.委婉含蓄型
    • C.亲切细腻型
    • D.幽默风趣型
  21. 上级对下级下达命令时要求强制执行,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方式属于( )

    • A.激将式
    • B.粗暴式
    • C.执行式
    • D.命令式
  22. 上级运用事实说服下级时最有说服力的是( )

    • A.让下级亲眼见到的事实
    • B.摆出说服力强的事实
    • C.上级亲身经历的事实
    • D.典型历史的事实
  23. 从被批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促使其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的方式是  ( )

    • A.点化式
    • B.交换式
    • C.温婉式
    • D.自责式
  24. 演讲者把演讲的主要意思加以概括、强调的结尾方法属于( )

    • A.概括法
    • B.总结归纳法
    • C.强调法
    • D.委婉含蓄法
  25. 演讲者通过演讲表达出来的基本见解或主张属于演讲的( )

    • A.主题
    • B.标题
    • C.主体
    • D.基本内容
  26. 清晰性、规范性是演讲口语表达的( )

    • A.高级要求
    • B.中级要求
    • C.初级要求
    • D.逻辑要求
  27.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口头语言为工具,以对话为基本形式,面对面(或通过声频电子通讯器材)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叫做( )

    • A.交流
    • B.聊天
    • C.言语交际
    • D.交谈
  28. 论辩式交谈的主要目的是( )

    • A.阐明观点、明辨是非
    • B.改变对方某种观点
    • C.了解相关情况
    • D.获得某种教益
  29. 有助于对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补充和润色的身势语叫做( )

    • A.说明性身势语
    • B.表情性身势语
    • C.调整性身势语
    • D.象征性身势语
  30. 声音的高和低叫做( )

    • A.音质
    • B.音长
    • C.音量
    • D.音高
  31. 特征音也叫做( )

    • A.独特性发声
    • B.功能性发声
    • C.特殊性发声
    • D.特色性发声
  32. 包含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是( )

    • A.复句
    • B.复杂句
    • C.长句
    • D.整句
  33. 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调到其他位置,或者另外独立成句,或者变为复句里的分句,这种方法是( )

    • A.拆分法
    • B.调整法
    • C.抽调法
    • D.分离法
  34.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接受者(受事者),这样的句子被称为( )

    • A.主动句
    • B.被动句
    • C.复杂句
    • D.复合句
  35.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强化某种感情而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是( )

    • A.设问
    • B.反问
    • C.层递
    • D.反复
  36. 用形象、直观的语言,对事物和情况进行详细、细致的描述或说明的表达手法是( )

    • A.具象
    • B.抽象
    • C.概括
    • D.描述
  37.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修辞手法是5( )

    • A.对比
    • B.对偶
    • C.排比
    • D.层递
  38. 在口语交际中,“听话人”是指信息的接受者,也被称为( )

    • A.“信源”或“传者”
    • B.“信源”或“受者”
    • C.“信宿”或“受者”
    • D.“信宿”或“传者”
  39. 在描述某个事物或说明某个道理时,用具有相似点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拟
    • B.借代
    • C.对比
    • D.比喻
  40. 抒情分为( )

    • A.直接抒情和借助抒情
    • B.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C.判断抒情和间接抒情
    • D.判断抒情和借助抒情
  41. 在论证中占主导地位和统帅地位的是( )

    • A.论据
    • B.论题
    • C.立论
    • D.驳论
  42.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

    • A.传播内容
    • B.传播媒介
    • C.传播主旨
    • D.传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