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公共关系口才2009年4月自学考试真题试卷(0329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下这段演讲词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应用其相关知识对这段演讲词进行评析。 “我们这些大学生都像是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坐着的是名牌大学的;站着的是一般院校的;挤在车门口的则是我们这些大专生。坐着的,自命不凡,沾沾自喜;站在座椅旁边的,有些愤愤不平,总以为自己应该坐着;挤在车门口的,有人因挤上了车暗自庆幸,但更多的人则唉声叹气,悲叹怀才不遇,错失良机,挤到了角落里。是啊,跟坐着的相比,没那般舒适可靠;与站着的相比,也似乎低了一大截子呢!朋友,假如生活真像一辆车,载着我们这些还算幸运的‘乘客’,那么,张海迪,她的位置又在哪里?生活赐予她的,也是一辆车,但只是一辆轮椅车!可就在这样一辆车上,我们的同龄人,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却用汗水和心血写下了她光荣的历史,用这辆普普通通的车子,走过了人生道路上最令人鼓舞的历程,靠这两只用人力启动的轮子,走在时代的最前列,用微笑和鲜花,迎来了人生最美好的春天。”

  2. 试论语境影响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对辨析和确定信息的作用。

  3. 运用重音有哪些基本原则?

  4. 上级说服下级的行之有效的技法主要有哪几种?

  5. 交谈的语用原则中的礼貌原则包括哪些准则?

  6. 公共关系口语风格

  7. 简述选用明示或暗示的标准。

  8. 遵循公共关系口才的适宜原则,应当从哪些方面选择适宜的方式或形式?

  9. 演讲

  10. 说服

  11. 省略语句

  12. 口才

  13. 交谈中常用的岔开话题的方法有( )

    • A.利用一词多义
    • B.利用同义词语
    • C.利用同音异义
    • D.利用好奇心理
    • E.利用眼前景物
  14. 应用描述的表达方式应当符合的要求有( )

    • A.目的要明确
    • B.头绪要清楚
    • C.交代要明白
    • D.要自然贴切
    • E.要突出特点
  15. 节奏的声音形式变化主要有( )

    • A.快慢变化类型
    • B.高低变化类型
    • C.强弱变化类型
    • D.韵律变化类型
    • E.声调变化类型
  16. 恰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有( )

    • A.尽量选择恰当但不正确的信息
    • B.尽量选择不恰当但正确的信息
    • C.尽量选择不恰当也不正确的信息
    • D.尽量选择既恰当又正确的信息
    • E.应当避免使用不恰当的信息
  17. “应用最少的言词传递最明晰的信息,即言简意赅,话少意多,干净利索,无枝无蔓”的口语风格属于( )

    • A.明快直率类型
    • B.平实朴素类型
    • C.典雅沉稳类型
    • D.简洁干脆类型
  18. 口才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

    • A.生理和心理的综合
    • B.技巧和艺术的结合
    • C.素质和能力的综合
    • D.思考和表达的综合
    • E.方式和手段的综合
  19. “温和亲热、关心体贴、语重心长、细致入微”的口语风格属于( )

    • A.华美富丽类型
    • B.委婉含蓄类型
    • C.亲切细腻类型
    • D.幽默风趣类型
  20. 使用暗示或提醒之类的语言进行点拨,使对方默认自己存在问题的批评方式是( )

    • A.点化式
    • B.交换式
    • C.温婉式
    • D.自责式
  21. 将人与事混为一谈,使用讥讽的语言,侮辱下级的人格。这种消极的、破坏性的批评叫做( )

    • A.片面式批评
    • B.挑剔式批评
    • C.羞辱式批评
    • D.笼统式批评
  22. 将演讲分为政治演讲、学术演讲、诉讼演讲、宗教演讲、礼仪演讲等,其划分标准是( )

    • A.演讲的内容
    • B.演讲的场合
    • C.演讲采取的形式
    • D.演讲的表达方式
  23. “演讲”这一概念最早见诸于( )

    • A.《尚书》
    • B.《北史》
    • C.《荷马史诗》
    • D.《论语》
  24. 以抒发某种情感为主要目的的交谈叫做( )

    • A.论辩式交谈
    • B.请教式交谈
    • C.倾诉式交谈
    • D.探询式交谈
  25. 为了突出强调某一语意而安排的停顿属于( )

    • A.语法停顿
    • B.逻辑停顿
    • C.心理停顿
    • D.语气停顿
  26. “在对方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并表现出蛮横无理态度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

    • A.褒人贬己拒绝法
    • B.强调客观拒绝法
    • C.含糊其辞拒绝法
    • D.沉默不语拒绝法
  27. 有助于对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补充和润色的身势语叫做( )

    • A.象征性身势语
    • B.说明性身势语
    • C.表情性身势语
    • D.调整性身势语
  28. 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调到其它位置,或者另外独立成句,或者变为复句里的分句。这种方法是( )

    • A.拆分法
    • B.调整法
    • C.抽调法
    • D.分离法
  29. 声音的升和降叫做( )

    • A.音调
    • B.音长
    • C.音量
    • D.音高
  30.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层层递进地反映事理的修辞手法是( )

    • A.对比
    • B.对偶
    • C.排比
    • D.层递
  31. 结构简单、语意浅显、提供信息较少的语句是( )

    • A.短句
    • B.单句
    • C.整句
    • D.简单句
  32.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施事者),那么这样的句子叫做( )

    • A.主动句
    • B.被动句
    • C.复杂句
    • D.复合句
  33. 为了引导听话人注意和思考某个问题而明知故问并且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是( )

    • A.设问
    • B.反问
    • C.层递
    • D.反复
  34. 对人物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所作的描述是( )

    • A.言辞描述
    • B.肖像描述
    • C.行动描述
    • D.心理描述
  35. 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某个人或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是( )

    • A.暗喻
    • B.借代
    • C.比拟
    • D.借喻
  36. 利用语境的影响以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叫做( )

    • A.对语境影响的导引
    • B.对语境影响的利用
    • C.对语境影响的顺应
    • D.对语境影响的再造
  37. 叙说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

    • A.顺叙
    • B.倒叙
    • C.插叙
    • D.引叙
  38. 尊重并维护公众的人格地位,在公共关系口才的运用中必须体现为对公众的( )

    • A.理解
    • B.人文关怀
    • C.信任
    • D.支持
  39. 说话人用来表示和传达自己思想、情感的物质载体,即口头语言中的“音”是指( )

    • A.听话人
    • B.说话人
    • C.信息
    • D.符号
  40. 在口语交际中说话人选择一定的声音来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信息)的行为和过程叫做( )

    • A.解码
    • B.传播
    • C.编码
    • D.反馈
  41. 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第三个层次是( )

    • A.改变态度
    • B.引起行为
    • C.交流信息
    • D.沟通情感
  42.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以下哪一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

    • A.语词、文字和意义
    • B.声音、文字和意义
    • C.声音和语词
    • D.文字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