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自考2011年10月真题(03291)
-
试述人的社会化及其必要性。
-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却仍然在原地踏步。对此他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到现在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四十口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了价钱。“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老板让人叫来了阿诺德,也叫他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卖的。阿诺德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有四十口袋,价钱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请根据案例回答问题:
①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向功能?(2分)
②此案例所反映的是①中的哪项功能,并说明其内涵。(8分)
-
试述嫉妒心理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
自我介绍要注意什么?
-
猿猴社会的哪些特征与人际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
简述中国的宗教政策内容。
-
学习和掌握人际关系的原则有何意义?
-
简述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
自律原则
-
社会调查法
-
驱惧
-
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包括()
- A.朋友关系
- B.异性关系
- C.代际关系
- D.竞争关系
- E.涉外关系
-
知识层次
-
时间条件
-
下列关于居住距离远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距离远近并不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 B.距离的远近只是影响人际关系各种因素之一
- C.距离远近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 D.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距离的远近才会表现出作用
- E.交往的频率与距离的远近成正比例的关系
-
人道原则的涵义包括()
- A.爱护人的生命
- B.尊重人的兴趣
- C.关怀人的幸福
- D.尊重人的人格
- E.尊重人的权利
-
根据黄杰尧先生在《社会交往心理》一书的分析,羞怯心理的形成情况包括()
- A.自卑性羞怯
- B.虚伪性羞怯
- C.敏感性羞怯
- D.挫折性羞怯
- E.习惯性羞怯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反映出的是()
- A.竞争的普遍性
- B.竞争的社会性
- C.竞争的历史性
- D.竞争与合作的有机结合
-
交往手段可分为语言手段和物质手段两类,其中语言手段包括()
- A.有声语言
- B.书面语言
- C.体态语言
- D.辅助语言
- E.类语言
-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在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叶子,在一千个人中很难找到两个思想感情完全协调的人。”这句话的寓意如果用在同事关系的调适技法中适用的是()
- A.与人共事,坦诚第一
- B.学会理解他人
- C.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 D.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己
-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找班门”这句话的意义反映在竞争关系的交往技法中属于()
- A.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观念的技法
- B.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敢于挑战自我的技法
- C.在竞争中乐于合作的技法
- D.诚信是竞争成功的重要法宝的技法
-
朋友关系的调适技法不包括()
- A.要顾大局、不计私怨、学会理解他人
- B.要有诚心,要讲信用
- C.要重感情、重情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 D.以慎重为原则,积极选择至友
-
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别人事事都比自己强的心理是()
- A.自卑心理
- B.羞怯心理
- C.嫉妒心理
- D.自傲心理
-
属于完善主体技法的是()
- A.了解他人的技法
- B.说服他人的技法
- C.求助他人的技法
- D.正确认识自己的技法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于完善主体的技法中属于()
- A.正确认识自己的范畴
- B.恰当自我介绍范畴
- C.适度的自我暴露范畴
- D.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范畴
-
在下列原则中,体现了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的是()
- A.诚信原则
- B.平等原则
- C.互利原则
- D.择善原则
-
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包括()
- A.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B.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C.仪表风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D.理想信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应用于诚信原则中,反映的是()
- A.诚信原则是世界性法律原则
- B.诚信原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 C.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 D.诚信原则是做人之本
-
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
- A.人的需要和动机
- B.人的社会地位和知识层次
- C.人的理想和信念
- D.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
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方处于主要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或服从地位,这种关系属于()
- A.主从型
- B.合作型
- C.主从—合作型
- D.竞争—合作型
-
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包括()
-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
- B.交往手段、交往环境
- C.利益、情感、尊严
- D.交往目的、交往过程、交往内容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形成人际关系具体条件中属于()
- A.相互接触
- B.相互悦纳
- C.互相补充
- D.相互近似
-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名言反映在人际关系的功能中是指()
- 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 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
- C.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 D.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
-
“以等级差别为准则”是()
- A.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的特征
- B.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的特征
- C.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的特征
- D.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的特征
-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趋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以()
- A.交往与生产力为题目
- B.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为题目
- C.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为题目
- D.社会条件下的交往为题目
-
与梅奥一同参加霍桑实验并先后出版了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为人群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的学者是()
- A.美国学者马斯洛
- B.美国学者舒茨
- C.美国学者拉尔夫·林顿
- D.美国学者罗特利斯伯格
-
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利益
- B.血缘
- C.亲缘
- D.地缘
-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著名心理学家P·贝尔斯曾提出把人际间的相互影响分为82类,后归纳为A、B、C、D4类,其中属于分离性或倾向于分离性的情感交流的是()
- A.A类
- B.B类
- C.C类
- D.D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