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人际关系学自考2008年10月真题(0329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位9岁的华裔英国籍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渤文(Bo wen),为了学中文回到中国,临时在一所小学就读。当时正值冬季,教室里的寒冷,使他冻得常流鼻涕。他总是自备面巾纸,而从不乱扔。即便是教室里已有很多纸屑了、他也从不扔地上。由于对环境不熟悉,每次都将用过的面巾纸带回家,扔到家里的垃圾桶里。有一次居然装了35张用过的纸团。一次在一家超市门口,他买了食品,打开后拿着包装纸却找不到垃圾桶。超市门口正在施工,施工垃圾堆成了一个小山。很多人很自然地将垃圾、舐屑随手扔在这里,似乎觉得这就够注意环保了。当路人告诉他可以扔这里时,他却说:“不行。要扔到垃圾箱里”。当别人告诉他,大家都是扔这里时,他却很认真地说:“别人扔了,我也不能扔,这是不可以的,我必须扔到垃圾箱里!”,最后他终于发现远处有一垃圾箱,坚持跑过去扔到垃圾箱里才安心。根据上述事实回答问题:①这个小故事反映的是人际关系的什么原则?②这项人际关系的原则的内涵是什么?其要求又是什么?③从英国小男孩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2. 如何理解表情适度?

  3. 用图表陈述舒兹(W·C·Schutz)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4. 试述同事关系的调适技法。参考答案与人共事,坦诚第一学会理解他人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己与人为善,尊重他人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37试述美国学者哈里斯关于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成人”的思想。

  5. 简述自我认识的主要内容。

  6. 简述美国心理学家分析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

  7. 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关系?

  8. 交往手段

  9. 角色冲突

  10. 观察法

  11. 制怒

  12. 首因效应

  13. 如果爱人有了外遇,重归于好的理智选择值得提倡。但需要做的努力有()

    • A.头脑冷静,正确面对
    • B.志趣转移,用学习工作的欢乐抚平心灵的创伤
    • C.耐心劝导,真诚的信赖
    • D.寻求社会的帮助支持
    • E.积极消除不和谐的因素
  14. 虞晓骏先生在《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一文中,列举的网际关系的特征包括 ()

    • A.多维性
    • B.不确定性
    • C.合作性
    • D.虚拟性
    • E.非中心化
  15. 业缘关系是以人们的职业生活为纽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其特点表现为()

    • A.获取性
    • B.直接性
    • C.互利性
    • D.角色行为的差异性
    • E.调节的两重性
  16. 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属于女下属与男上司交往技法中的 ()

    • A.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 B.自尊自重
    • C.警惕诱惑,注意自我保护
    • D.尊重和关心上司,注意方式方法
  17. 以下论著中属于人群关系理论著作的有()

    • A.《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
    • B.《人们玩弄的游戏》
    • C.《管理和工人》
    • D.《管理和土气》
    • E.《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18. 人际关系评估的方法主要有()

    • A.社会测量法
    • B.参照测量法
    • C.人物测定法
    • D.自然观察法
    • E.心理测评法
  19. 如何做才能获得“朋友情谊胜似兄弟”这份珍贵的友谊?()

    • A.朋友相处要满腔热情
    • B.朋友相处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 C.朋友相处要重感情、重情谊
    • D.朋友交往要有诚心
  20. 尊老爱老是()

    • A.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基本原则
    • B.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前提
    • C.两代人和睦相处的根本要求
    • D.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关键
  21.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体现的是()

    • A.透明的窗格
    • B.不透明窗格
    • C.隐蔽的窗格
    • D.未知的窗格
  22. 在人际交往时,对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这是()

    • A.自律原则的要求
    • B.适度原则的要求
    • C.礼貌原则的要求
    • D.平等原则的要求
  23. “长相知,不相疑”指的是()

    • A.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相敬如宾
    • B.夫妻之间要互帮、互让、互谅
    • C.夫妻之间要互信、互勉、互慰
    • D.夫妻之间要平等相待、相互关心、精心维护
  24. 在人际认知中,认为美国人热情、直爽、幽默,但不拘小节的心理效应是()

    • A.刻板印象
    • B.首因效应
    • C.近因效应
    • D.晕轮效应
  25.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的人际关系曾有过这样的变化,那时几个家庭、几代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挤在一间临时的棚屋里,谁也不感到他人多余,更没有嫌弃。这说明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B.空间距离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C.习俗礼仪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D.社会制度和社会群体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6. 如果你面对的交往对象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或具有羞怯自卑心理,这时适用协调人际关系的()

    • A.选择原则
    • B.适度原则
    • C.相容原则
    • D.积极原则
  27. 在《无声语言》一书中提出社交中的空间距离理论的人是()

    • A.爱德华·T·霍尔
    • B.W·宣韦伯
    • C.伯恩内
    • D.魏斯
  28. 人际关系依程度不同,由好到坏,即由亲密型开始,最后发展到()

    • A.冲突型
    • B.决裂型
    • C.疏离型
    • D.维持型
  29. 《诗经》中的“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是指()

    • A.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中的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
    • B.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中的交往手段
    • C.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中的情感因素
    • D.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中的尊严因素
  30.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体现的是()

    • A.道德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 B.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
    • C.道德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 D.道德关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1. 代际关系有两种类型,是指()

    • A.民主型和专制型
    • B.平等型和民主型
    • C.顺从型和专制型
    • D.平等型和专制型
  32. 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不需要经历的阶段是()

    • A.注意阶段
    • B.依附阶段
    • C.疏远阶段
    • D.融合阶段
  33. 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推动并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变化,表现在()

    • A.人际关系的变化节奏加快、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由重复向更新发展
    • B.人际关系的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 C.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34. 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和静态无声两类的人是()

    • 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Beok)
    • B.美国社会学家D·P·约翰逊
    • C.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
    • D.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
  35. 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指()

    • A.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提供方便的条件
    • B.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条件
    • C.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间接影响的条件
    • D.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
  36. 确立人际关系必备的三个条件是()

    • A.人,物质需要,人际接触
    • B.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
    • C.人,精神需要,人际互动
    • D.人,时空条件,人际互动
  37. 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这种研究人际关系学的方法称为()

    • A.统计法
    • B.文献法
    • C.实验法
    • D.社会调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