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自考2008年10月真题(03291)
-
一位9岁的华裔英国籍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渤文(Bo wen),为了学中文回到中国,临时在一所小学就读。当时正值冬季,教室里的寒冷,使他冻得常流鼻涕。他总是自备面巾纸,而从不乱扔。即便是教室里已有很多纸屑了、他也从不扔地上。由于对环境不熟悉,每次都将用过的面巾纸带回家,扔到家里的垃圾桶里。有一次居然装了35张用过的纸团。一次在一家超市门口,他买了食品,打开后拿着包装纸却找不到垃圾桶。超市门口正在施工,施工垃圾堆成了一个小山。很多人很自然地将垃圾、舐屑随手扔在这里,似乎觉得这就够注意环保了。当路人告诉他可以扔这里时,他却说:“不行。要扔到垃圾箱里”。当别人告诉他,大家都是扔这里时,他却很认真地说:“别人扔了,我也不能扔,这是不可以的,我必须扔到垃圾箱里!”,最后他终于发现远处有一垃圾箱,坚持跑过去扔到垃圾箱里才安心。根据上述事实回答问题:①这个小故事反映的是人际关系的什么原则?②这项人际关系的原则的内涵是什么?其要求又是什么?③从英国小男孩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
如何理解表情适度?
-
用图表陈述舒兹(W·C·Schutz)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
试述同事关系的调适技法。参考答案与人共事,坦诚第一学会理解他人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己与人为善,尊重他人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37试述美国学者哈里斯关于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成人”的思想。
-
简述自我认识的主要内容。
-
简述美国心理学家分析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
-
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关系?
-
交往手段
-
角色冲突
-
观察法
-
制怒
-
首因效应
-
如果爱人有了外遇,重归于好的理智选择值得提倡。但需要做的努力有()
- A.头脑冷静,正确面对
- B.志趣转移,用学习工作的欢乐抚平心灵的创伤
- C.耐心劝导,真诚的信赖
- D.寻求社会的帮助支持
- E.积极消除不和谐的因素
-
虞晓骏先生在《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一文中,列举的网际关系的特征包括 ()
- A.多维性
- B.不确定性
- C.合作性
- D.虚拟性
- E.非中心化
-
业缘关系是以人们的职业生活为纽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其特点表现为()
- A.获取性
- B.直接性
- C.互利性
- D.角色行为的差异性
- E.调节的两重性
-
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属于女下属与男上司交往技法中的 ()
- A.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 B.自尊自重
- C.警惕诱惑,注意自我保护
- D.尊重和关心上司,注意方式方法
-
以下论著中属于人群关系理论著作的有()
- A.《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
- B.《人们玩弄的游戏》
- C.《管理和工人》
- D.《管理和土气》
- E.《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人际关系评估的方法主要有()
- A.社会测量法
- B.参照测量法
- C.人物测定法
- D.自然观察法
- E.心理测评法
-
如何做才能获得“朋友情谊胜似兄弟”这份珍贵的友谊?()
- A.朋友相处要满腔热情
- B.朋友相处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 C.朋友相处要重感情、重情谊
- D.朋友交往要有诚心
-
尊老爱老是()
- A.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基本原则
- B.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前提
- C.两代人和睦相处的根本要求
- D.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关键
-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体现的是()
- A.透明的窗格
- B.不透明窗格
- C.隐蔽的窗格
- D.未知的窗格
-
在人际交往时,对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这是()
- A.自律原则的要求
- B.适度原则的要求
- C.礼貌原则的要求
- D.平等原则的要求
-
“长相知,不相疑”指的是()
- A.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相敬如宾
- B.夫妻之间要互帮、互让、互谅
- C.夫妻之间要互信、互勉、互慰
- D.夫妻之间要平等相待、相互关心、精心维护
-
在人际认知中,认为美国人热情、直爽、幽默,但不拘小节的心理效应是()
- A.刻板印象
- B.首因效应
- C.近因效应
- D.晕轮效应
-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的人际关系曾有过这样的变化,那时几个家庭、几代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挤在一间临时的棚屋里,谁也不感到他人多余,更没有嫌弃。这说明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B.空间距离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C.习俗礼仪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D.社会制度和社会群体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如果你面对的交往对象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或具有羞怯自卑心理,这时适用协调人际关系的()
- A.选择原则
- B.适度原则
- C.相容原则
- D.积极原则
-
在《无声语言》一书中提出社交中的空间距离理论的人是()
- A.爱德华·T·霍尔
- B.W·宣韦伯
- C.伯恩内
- D.魏斯
-
人际关系依程度不同,由好到坏,即由亲密型开始,最后发展到()
- A.冲突型
- B.决裂型
- C.疏离型
- D.维持型
-
《诗经》中的“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是指()
- A.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中的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
- B.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中的交往手段
- C.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中的情感因素
- D.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中的尊严因素
-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体现的是()
- A.道德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 B.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
- C.道德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 D.道德关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
代际关系有两种类型,是指()
- A.民主型和专制型
- B.平等型和民主型
- C.顺从型和专制型
- D.平等型和专制型
-
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不需要经历的阶段是()
- A.注意阶段
- B.依附阶段
- C.疏远阶段
- D.融合阶段
-
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推动并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变化,表现在()
- A.人际关系的变化节奏加快、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由重复向更新发展
- B.人际关系的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 C.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
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和静态无声两类的人是()
- 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Beok)
- B.美国社会学家D·P·约翰逊
- C.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
- D.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
-
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指()
- A.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提供方便的条件
- B.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条件
- C.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间接影响的条件
- D.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
-
确立人际关系必备的三个条件是()
- A.人,物质需要,人际接触
- B.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
- C.人,精神需要,人际互动
- D.人,时空条件,人际互动
-
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这种研究人际关系学的方法称为()
- A.统计法
- B.文献法
- C.实验法
- D.社会调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