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人际关系学自考2014年10月真题(0329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位9岁华裔英国籍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渤文(Bowen),为了学中文回到中国,临时在一所小学就读。当时正值冬季,教室里的寒冷,使他冻得常流鼻弟。他总是自备面巾纸,而从不乱扔。即便是教室里已有很多纸屑了,他也从不扔地上。由于对环境不熟悉,每次都将用过的面巾纸带回家,扔到家里的垃圾桶里。有一次居然装了35张用过的纸团。一次在一家超市门口,他买了食品,打开后拿着包装纸却找不到垃圾桶。超市门口正在施工,施工垃圾堆成了一个小山。很多人很自然地将垃圾、纸屑随手扔在这里,似乎觉得这就够注重环保了。当路人告诉他可以扔这里时,他却说:“不行,要扔到垃圾箱里”。当别人告诉他,大家都是扔这里时,他却很认真地说别人扔了,我也不能扔,这是不可以的,我必须扔到垃圾箱里!”最后他终于发现远处有一垃圾箱,坚持跑过去扔到垃圾箱里才安心。请根据上述案例回答:(1)什么是自律原则,其要求是什么?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2. 试述正确、巧妙拒绝他人的技法。

  3. 试述社会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 运用“苏格拉底技法”应注意什么?

  5. 如何选择良友?

  6. 如何与父母相处?

  7. 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理论目的是什么?

  8. 简述自我克制技巧中的“制怒”。

  9. 趣缘关系

  10. 同学关系

  11. 交往手段

  12. 网际关系

  13. 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主要技法有()

    • A.自我批评
    • B.自我调解
    • C.自我监督
    • D.自我控制
    • E.自我暴露
  14. 知识层次

  15. 属于“人际关系发展趋势表现”的有()

    •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 B.自主性增强,依赖性减弱
    •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16.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内容包括()

    • A.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
    • B.每个人都有沟通、支配和爱三种需要
    • C.人际交往与生产力
    • D.人们在心理上都追求完美的形式
    • E.交往的发展趋势
  17. 心理学家杰何达提出的健康标准的内容为()

    • A.没有心理疾病;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 B.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状态
    • C.对现实知觉的适应性;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 D.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自主性或者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性
    • E.对自身的态度;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和程度
  18. 属于“影响人际交往效率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心理因素”是()

    • A.气质
    • B.能力
    • C.个性
    • D.兴趣
  19. 人际需要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马斯洛(AbrahamMaslow)
    • B.赫茨伯格(FrederickHertzberg)
    • C.梅奥(GeorgeEltoiiMayo)
    • D.舒茨(W· Schulz)
    • E.雨果?孟斯特伯格(Hugomiinsterberg)
  20. 在人际关系的类型中交往双方的矛盾已表面化、公开化,已发生激烈吵闹、争斗,不能维持正常联系的关系”属于()

    • A.疏离型人际关系
    • B.维持型人际关系
    • C.决裂型人际关系
    • D.冲突型人际关系
  21. 属于“公共道德规范”的选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父慈子孝,兄友有信
    • C.尊人遵礼,助人为乐
    • D.大公无私,爱岗敬业
  22. “通过人体各部分的一般运动肌表现人的情感的符号系统”被称为()

    • A.光学-动力符号系统
    • B.辅助语言符号系统
    • C.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 D.视线接触符号系统
  23.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某人具有待人谦虚的品质时,便由此推及其对人诚恳、友善、乐于助人等一系列优秀品质;而当我们发现某人懒惰时,便由此推及其为人刻薄、自私、冷漠等一系列不良品质”,这些推及出来的结论并不是我们通过认知了解到的,而是凭着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的结果。此种情况在人际关系学上被称为()

    • A.近因效应
    • B.晕轮效应
    • C.刻板印象
    • D.首因效应
  24. “如果与某人交往可以得到较多酬赏,那么就越愿意与之交往,相反,则会终止交往”其属于“人际交换理论基本原则”中的()

    • A.成功原则
    • B.刺激原则
    • C.价值原则
    • D.理性原则
  25. 在穆斯林国家不能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体现出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

    • A.习俗礼仪
    • B.空间距离
    • C.价值观念
    • D.道德规范
  26. 俗话说“旁观者淸,当局者迷”,如果用交际学家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的“四窗格理论”来衡量可把其归为()

    • A.透明的窗格
    • B.隐蔽的窗格
    • C.不透明的窗格
    • D.未知的窗格
  27. “从被批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促使其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此情形被称为()

    • A.点化式批评方式
    • B.交换式批评方式
    • C.委婉式批评方式
    • D.比拟式批评方式
  28. 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法律的偏重惩罚
    • B.法律关系有文字规定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法律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唯一依据
  29.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髙,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按照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的价值观分类应属于()

    • A.政治性价值观
    • B.理性价值观
    • C.美的价值观
    • D.社会性价值观
  30. “嫉妒者与被嫉妒者之间一般都是年龄、性别、学历相同或相似;身份、地位、级别相当或条件、能力相似”这说明嫉妒心理具有()

    • A.对等性特点
    • B.指向性特点
    • C.普遍性特点
    • D.潜隐性特点
  31. ”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被称为()

    • A.态度
    • B.动机
    • C.兴趣
    • D.个性
  32. 在时间上,人际关系的建立不需要经历的阶段是()

    • A.疏远阶段
    • B.依附阶段
    • C.注意阶段
    • D.融合阶段
  33. 作为“影响人际关系内在因素”而存在的“社会因素”指的是()

    • A.自然环境、空间距离和习俗礼仪
    • B.社会地位、职业类别和知识层次
    • C.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法律法规
    • D.社会制度、社会群体和意识形态
  34. 在人类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是()

    • A.心理关系
    • B.竞争关系
    • C.人际关系
    • D.血缘关系
  35. “人要脸、树要皮”,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

    • A.利益因素
    • B.心理因素
    • C.等严因素
    • D.情感因素
  36. “人际关系学说”创立的标志性著作是()

    • A.《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
    • B.《德意志意识形态》
    • C.《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D.《人们玩弄的游戏》
  37. 起源于“格式塔理论”的人际关系理论是()

    • A.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 B.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
    • C.人际交换理论
    • D.戏剧交往理论
  38. 不属于“封建社会宗法关系特点”的是()

    • A.以女性依附男性为核心
    • B.以等级差别为准则
    • C.以土地占有为标准
    • D.以血缘关系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