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10月自学考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试论挫折的应对策略。
-
举例说明情感的种类。
-
试论记忆的基本过程。
-
简述人格的特征。
-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定向的认知特点。
-
简述群体的主要功能。
-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人格
-
简述意识本身具有的不同状态。
-
人际沟通
-
情景记忆
-
实验法
-
小明思维灵活,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但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小明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粘液质
- D.抑郁质
-
有的人正直无私,有的人虚伪自私,像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将其归为()。
- A.气质差异
- B.能力差异
- C.性格差异
- D.兴趣差异
-
影响个体服从行为产生的原因是()。
- A.个体感到被淹没在群体之中
- B.以他人的行为或观点作为参照
- C.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 D.合法权力和责任转移
-
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特别想知道别人是怎样行动的,也愿意结交新的朋友,这主要是满足了人际交往中的()。
- A.合群需要
- B.本能
- C.自我肯定需要
- D.生理需要
-
有的人虽然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的现象,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 A.投射
- B.反向
- C.退行
- D.补偿
-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是()。
- A.支配需要
- B.接近需要
- C.包容需要
- D.交换需要
-
下面对群体极化正确的描述是()。
- A.通过群体作用使原已存在的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 B.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 C.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现象
- D.个体所付出的努力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减弱
-
关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机越强,工作效率越高
- B.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高
- C.动机中等,工作效率最佳
- D.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低
-
人们在重大刺激作用下产生的索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体验称为()。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感情
-
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的心理学派是()。
- A.构造主义心理学
- B.机能主义心理学
- C.行为主义心理学
- D.格式塔心理学
-
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称为()。
- A.信度
- B.常模
- C.标准化
- D.效度
-
假设A比B长,C比B短,问A比C长吗?这种推理属于()。
- A.三段论推理
- B.归纳推理
- C.条件推理
- D.线性推理
-
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这是典型()。
- A.直觉动作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思维
- D.发散思维
-
心向与问题解决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心向促进问题解决
- B.心向阻碍问题解决
- C.心向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
- D.心向与问题解决无关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 B.先快后慢
- C.匀减速变化
- D.匀加速变化
-
尝试背诵作为一种复习方法是()。
- A.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 B.编码与背诵相结合
- C.阅读与经验相结合
- D.记忆与背诵相结合
-
一个人离我们越远,其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越小,可是我们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这符合知觉的()。
- A.大小恒常性
- B.形状恒常性
- C.颜色恒常性
- D.结构恒常性
-
如果声音长时间(哪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显著降低,这称为()。
- A.听觉适应
- B.听觉丧失
- C.听觉疲劳
- D.听觉失聪
-
下列各项中,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 A.观察力
- B.注意力
- C.色彩鉴别力
- D.想象力
-
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直流行到50年代后逐渐衰落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格式塔心理学
- B.精神分析心理学
- C.机能主义心理学
- D.行为主义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