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
简述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变法思想
-
试评述先秦法家法律思想
-
试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法律思想
-
简述墨家的“尚同”理论
-
简述柳宗元的法律思想
-
《海国图志》
-
“以礼率律”
-
《法学盛衰说》
-
“暴君放伐”
-
神权法思想
-
北魏拓跋宏“齐之以法,示之以礼”法律思想的外在表现有()
- A.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
- B.创建“存留养亲”制度
- C.区分斩、绞,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
- D.恢复肉刑
- E.否定君权神授
-
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
- A.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 B.抨击君主专制
- C.具有一定民主性
-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E.维护“一家之法”
-
章太炎所欣赏的古代之法是()
- A.魏律
- B.明律
- C.唐律
- D.晋律
- E.汉律殷桃
-
下列属于西周“礼治”基本原则的是()
- A.亲亲
- B.尊尊
- C.忠孝
- D.长长
- E.男女有别
-
下列符合道家“无为而治”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有()
- 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 B.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
- 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 E.仁者,所以爱人也
-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梁启超
- B.伍廷芳、沈家本
- C.孙中山、章太炎
- D.谭嗣同、严复
-
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政权”范畴的是()
- A.立法权
- B.司法权
- C.监察权
- D.复决权
-
新三民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 A.反帝国主义
- B.反满
- C.反帝制
- D.反垄断资本
-
清末修律时期,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发生激烈论战的两派是()
- A.洋务派与改良派
- B.革命派与礼教派
- C.法理派与礼教派
- D.洋务派与礼教派
-
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
- A.谭嗣同
- B.梁启超
- C.沈家本
- D.章太炎
-
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
- A.治道在宽
- B.以德治国
- C.以礼服人
- D.严刑以致乂安
-
根据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可以变革的是()
- A.法制
- B.父为子纲
- C.夫为妻纲
- D.君主专制制度
-
为求政治“上下情通”,“以收民心公议”,洪仁玕主张设立()
- A.新闻馆
- B.新闻局
- C.登闻鼓
- D.机器局
-
下列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 A.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 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D.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
-
近代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 A.龚自珍
- B.魏源
- C.洪秀全
- D.曾国藩
-
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
- A.周敦颐
- B.王安石
- C.范仲淹
- D.司马光
-
下列与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思想不符的说法是()
- A.开言路,采群议
- B.谏官御史,耳目之司,不讳之朝,宜有赏劝
- C.舍一心之私,示天下之公
- D.强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
-
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
- A.司法分立
- B.司法统一
- C.万民共主
- D.以儒治国
-
丘濬认为,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 A.以刑去刑
- B.明刑弼教
- C.定分止争
- D.兴功禁暴
-
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三纲五常
- C.德礼为本,刑政为末
- D.恤民
-
李世民治国的总方针是()
- A.轻徭薄赋
- B.安人宁国
- C.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 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
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
- A.《北齐律》
- B.《北魏律》
- C.《曹魏律》
- D.《晋律》
-
“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
- A.董仲舒
- B.朱熹
- C.白居易
- D.丘
-
历史上曾经实行“班禄制”的朝代是()
- A.元代
- B.唐代
- C.北魏
- D.宋代
-
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
- A.杜预
- B.张斐
- C.刘颂
- D.阮籍
-
“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的说法,体现了法的()
- A.公正性
- B.公开性
- C.透明性
- D.自然性
-
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 A.董仲舒
- B.贾谊
- C.晁错
- D.陆贾
-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法律主张出自()
- A.法家
- B.道家
- C.儒家
- D.墨家
-
战国中期,齐国“黄老学派”的部分思想源自()
- A.炎帝
- B.韩非
- C.李斯
- D.老子
-
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
- A.天命所归
- B.社会契约
- C.天下大同
- D.明分使群
-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 A.荀子
- B.孟子
- C.孔子
- D.周公
-
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
- A.周公
- B.子产
- C.邓析
- D.韩非
-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商鞅
- B.管仲
- C.子产
- D.邓析
-
管仲所说的“旧法”主要是指()
- A.“三国五鄙”制
- B.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
- C.礼义廉耻
- D.殷商的神权法
-
“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 A.舜
- B.周公
- C.孔子
- D.朱熹